近日,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布了《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獎勵公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王治敏教授聯合兄弟院校和科技公司,領銜申報的“智能技術驅動下的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知識資源建構與應用研究”項目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此次的獲獎項目是國際中文教育領域首個獲得該獎項的成果,標志著人工智能與國際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進入新階段,同時也實現了廣外在該國家級人工智能科技獎項上的歷史性突破。
獲獎成果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旨在表彰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個人和團隊,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與應用。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的提名項目,通過了形式審查、初評函評、初評會評和終評會評等環節,共有53項獲獎,其中科技進步獎17項。
王治敏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緊密圍繞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國家戰略,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術,開創了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知識資源的建構與應用創新。團隊利用自然語言處理和移動互聯技術,成功研發出高效的資源提取技術和研建方法,通過搭建國際中文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核心數據資源,形成了一個全面、精準的知識資源體系,為國際中文教育領域大模型的構建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學伴機器人及教學智能體的研發與應用開啟了無限可能,在AI賦能中文教育中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王治敏教授團隊參加國際多語種智能信息處理會議
此次獲獎是學校“新文科”建設的重要成果,彰顯了人工智能技術與人文社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價值,為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提供了“廣外方案”。
當前,面對思想碰撞、文化交融、科技沖擊所帶來的日趨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現實問題,亟須打破專業壁壘,加快學科融通,加快文理學科之間的外部交叉融合,推動文科專業內部彼此的深度融通。
近年來,廣外堅持分類建設、交叉融合的學科發展理念,將新文科建設作為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推動學科體系整體升級的重要途徑,依托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優勢,以前沿問題研究牽引交叉學科發展,打造五個綜合交叉學科群,在融合發展中催生新的學科增長點。
其中,學校以語言科學與人工智能為牽引,打造了語言學前沿研究學科,就是發揮廣外在語言學領域的傳統優勢,整合信息技術、心理學、統計學、神經科學等力量,以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為重點,建設研究團隊,設立交叉研究項目,與高新技術企業建立跨學科聯合實驗室,推動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研究的前沿探索。
2023年,廣外順應時代發展、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原始創新和“四個服務”能力,聯合校內資源共同組建成立了未來人文實驗室。該實驗室聚焦于人文與科技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人文學科的跨學科發展,開發智能化人文研究工具和創新應用,為人文學科的研究和教學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徑。
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影響國際中文教育,其在優質語言資源建設、賦能教學應用、技術創新及產業化落地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未來,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將持續攻關人工智能,在相關領域產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用智慧化手段賦能國際中文教育,促進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性發展。
關注“廣外招辦”,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官微/官網、廣外英文學院官微、國際中文智慧教育研究院官微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