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王翚
藝術簡歷
王翚(1632年4月10日-1717年11月15日),字石谷,號耕煙散人,江蘇常熟人,清代著名畫家,被稱為清初畫圣。王翚畫有家學,初拜同鄉(xiāng)張珂為師,專摹元代黃公望的山水畫。后轉師王鑒,畫藝大進。在名師的指導下,悉心臨摹歷代佳作且游歷山川,畫藝爐火純青,聲譽益著。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詔入京,主持繪制《康熙南巡圖》,三年后完成,遂榮歸故里,以畫終其一生。他的弟子眾多,形成了“虞山派”,影響后世頗深。他創(chuàng)立了所謂“南宗筆墨、北宗丘壑”的新面貌。與王時敏、王鑒、王原祁被并稱為“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合稱“清初六家”。擅山水,其畫筆墨功底深厚,長于摹古,幾可亂真,但又能不為成法所囿,部分作品富有寫生意趣,構圖多變,勾勒皴擦渲染得法,格調明快。在四王中比較突出,其畫在清代極負盛名,為“虞山畫派”的開山之父,被稱為“清初畫圣”。
虞山畫派簡稱“虞山派”,中國畫主要流派之一。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畫派”之稱。其崇古摹以擬風尚,影響頗大。“虞山畫派”的奠基之祖為黃公望,王翬為“開山之父”。
王翚 春夏秋冬四屏
立軸 設色絹本
184×55 cm.×4,約9.1平尺(每幅)
1、江近夕陽迎宿鷺,林昏殘角促歸鴉。前輩筆墨得天真之趣,位置不落尋常畦徑,所貴重者正在此耳。漫師董巨兩家法。王翚。鈐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2、兩邊堤樹四時碧,一片冰壺六月寒。今人論畫以設色為易,畫至著色,如入爐篝,重加鍛煉,火候稍差,前功盡棄,三折股知為良醫(yī),畫道亦如是耳。橅趙承旨夏山高逸。王翚。鈐印:石谷子、王翚之印
3、黃葉堆邊覓行路,紫煙深處望仙蹤。黃鶴山樵為吳興之外孫,而畫法獨不似其舅。以北苑巨然為師,此真人所謂不向如來行處行耳。烏目山中人王翚再識。鈐印:石谷子、王翚之印
4、積雪樓臺增壯觀,近春鳥雀有和聲。雪圖自摩詰以后惟稱營丘、道寧。然古勁之氣有余,而荒寒之韻不逮矣。余此本宗右丞,不入宋人規(guī)矩。為公老年臺先生壽拜正。海虞石谷子王翚。鈐印:王翚之印、石谷子。
好漢留步!留個言再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