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葡萄酒還是白酒,沒有人能夠否認酒質與產區之間的固有紐帶關系,因為酒體的品質特征、味覺表現及獨特風格往往是由其原產地的氣候因素、水源條件、土壤成分及釀酒技藝、儲藏條件等多種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金徽酒的根在秦嶺,得益于秦嶺南麓、森林河谷的自然生態,金徽酒從50年代的釀酒作坊,發展成為今天的知名白酒品牌。除了天賦產區這一客觀要素之外,更離不開金徽酒“踐行好人文化 弘揚社會正氣”的正能量文化內核。金徽酒的正能量文化體現在五個維度:給顧客釀好酒,給員工好機制,給伙伴好生意,給社會好貢獻,以及給股東好回報。
和國寶朱鹮一起上班
給顧客釀好酒的前提,是守護好秦嶺這片萬物生靈繁衍的生態寶地。
有一種鳥被稱為“ 東方寶石”,民間傳說它是能帶來幸福的“吉祥鳥”,長得非常好看,與大熊貓、羚牛、金絲猴共同被稱為“秦嶺四寶”,這就是朱鹮。它主要生活在東亞,上世紀由于環境惡化和人為破壞原因,野生朱鹮陸續在日本和韓國絕跡。從1978年起,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曾幾乎走遍了全中國尋找朱鹮,一調查就是3年,走遍了朱鹮歷史上的分布點,最后一點蹤跡都沒找到。馬上就要下結論:中國朱鹮已經滅絕。
就在這個時候,有位調查員不甘心宣布滅絕,申請希望再做一次深入的調查。這一次他來到了秦嶺南麓的山谷盆地,這里屬于山地向低山丘陵的過渡地帶,坡緩谷寬,森林植被類型多,河谷兩岸還有成片的水田,水塘也很多,是朱鹮理想的棲息地。調查員發動村民全力尋找,只找到了7只。后來國家在秦嶺的森林河谷中,建立了名為“秦嶺一號”的朱鹮保護站。經過多年保護,現在朱鹮從7只發展到了7000多只。
2021年3月,有攝影愛好者自駕到金徽酒生態園,本來是去酒廠看櫻花的,結果在酒廠里的河谷中,拍到了朱鹮。生態好不好,動物最知道,尤其是瀕危動物,因為他們對環境要求極為苛刻。金徽酒好喝就是因為生態好,所以金徽產區才被認證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中國秦嶺南麓白酒之鄉”。
離開酒廠就活不下去的國寶文物
給顧客釀好酒的前提,是傳承東方哲學,延續和守護先民智慧。
300多年前,秦嶺南麓的徽成盆地,山林間的酒坊已是星羅棋布,重重山巒仿佛一個天然的酒壇,層層山霧蒸騰起漫漫酒香。即使在唐時,天險般的蜀道也難以抵擋人們對美酒的渴望。好山好水有好酒,但是釀易儲難,怎么把好酒運出山成為曾經困擾先民最大的難題。徽縣釀酒先祖拓氏因地制宜,以秦嶺槐木榫卯拼接做成柜體,內膽以當地特產的土麻紙糊裱百層,制作成酒海,并在明代最終定型,延續使用至今。
金徽酒廠有全國現存使用年代最久的槐木酒海,是明代萬歷八年的,至今有445年歷史了。酒海就是大型的木質儲酒柜,它們神奇的是從明代儲酒到現在一直沒斷過,被稱為活著的文物,但是活文物差點“死”。
當年徽縣檔案館整理檔案時,發現了一件明代萬歷八年(1580年)的文獻殘片,因為放了400多年,都破的不行了。技術人員搶救裱糊后,可以看見字了,上面詳細記載了明代徽縣的一個釀酒世家是怎么制作槐木酒海的,落款時間就是“萬歷八年”,看得很清楚。這只是文獻記載,文物局就想找找看有沒有實物。最后在金徽酒廠,還真的找到了文獻上記載的槐木酒海。在金徽養酒館中,明代酒海有8樽,最早的3樽來自明代萬歷八年,被文物局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按規定國家一級文物都要拉走在博物館館藏的。工作人員研究后發現不能拉走,因為酒海里面一旦沒酒,酒海的內膽就會干裂,酒海延續 400 多年的生命就會終結,所以必須以酒養海,以海養酒,在使用中保護。最終決定還是將它們留在金徽酒廠。可以說金徽國寶酒海里的酒,都是液體黃金,你喝的每一口都含有明代酒母因子呢。
“給顧客釀好酒,就是正能量”,不僅體現在金徽酒對傳統工藝的堅守,對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也體現在金徽酒始終道法自然,遵循生態稟賦,持續擔當對秦嶺產區保護的使命和責任。
未來,金徽人還將秉持“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企業精神,遵循秦嶺南麓的自然稟賦,踐行生態釀造理念,傳承和保護國寶文物珍稀酒海,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入口潤、下咽順、回味甜、醒酒快、人輕松”的高品質白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