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1月3日,夜,楊廟鄉(現淮南市壽縣楊廟村)地主胡迪生望著窗外沉沉的夜色,思忖良久之后,起身吹滅了燈,隨后裹著薄襖,罩上帽匆匆出了門。
按照事先的約定,胡迪生要去村東胡福庭家中去見一個人,這個人是地方新四軍的聯絡人。胡福庭的二兒子參加了新四軍,因此,胡迪生想要跟新四軍這邊搭上橋,胡福庭這根線是最合適不過了。
當夜,胡福庭之所以急著要見新四軍這邊,是因為前幾日,縣里面的日本人傳出話來,要讓他出來擔任楊廟鄉的鄉長。
按理說,升官當鄉長應該高興才是,但這也分情況,特別是在前任鄉長胡如寬剛被游擊隊俘虜,鄉公所內的人被逮得一個不剩,這種情況之下,胡迪生接到自己要當鄉長的消息之后,不啻于被判死刑一般,如喪考妣。
“不行,不能走胡如寬的老路,那條路是必死無疑!”胡迪生輾轉反側兩晚之后,最終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既然不想讓游擊隊那邊找過來,那自己這邊就應該主動找過去!
隨后,胡迪生便通過胡福庭的關系,向新四軍這邊傳話,說自己想要跟新四軍這邊合作,希望新四軍這邊,往后能夠“罩著”自己。
當夜,在胡福庭的家中,新四軍聯絡員與胡迪生經過一番交談之后,雙方談成了兩個條件:
“胡迪生可以當這個偽鄉長,但當上鄉長之后,不允許他肆意欺詐老百姓們;不能向日軍那邊,報告新四軍的活動情況。”
鑒于胡迪生以往并沒有對抗日活動表現出足夠的熱情,聯絡員同志沒有提出讓胡迪生提供情報的要求,在他看來,這個胡迪生當下確實是個“白皮”,還得通過一段時間觀察、考驗,才能確定,對方到底能不能成為一個“白皮紅心”的自己人。
剛開始,有鑒于胡如寬的前車之鑒,胡迪生確實按照諾言,既沒有向日軍透露新四軍的活動、消息,也表現得十分老實,對鄉親們比較和善。
但過了大半年之后,隨著日偽軍不斷地實施“清鄉”掃蕩,抗日斗爭環境愈發惡劣,新四軍的活動范圍受到了嚴重影響。
眼見抗日部隊陷入困難境地,自以為高枕無憂了的胡迪生,漸漸露出了原來的猙獰面目,漢奸嘴臉隨即暴露無遺。其后,胡迪生與日偽軍開始沆瀣一氣,欺壓百姓更是比先前的胡如寬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胡迪生的背信棄義,地方組織隨即做出決定,必須盡快除掉這個胡迪生,否則,一些原本立場就不堅定的中間派,便會跟著胡迪生見風使舵,改變立場,而開辟壽東南抗日根據地的設想,也會最終成為一句空談。
1942年9月11日,上午,當日楊廟鄉有集。地方游擊隊在隊長楊效椿的帶領之下,化裝成賣柴的村民,挑著柴火,混入趕集的人群之中。
眾人分頭行動,隨后匯集在了集市后面的鄉公所附近,當天,根據所得的情報,胡迪生就在眼前的這個鄉公所之內。
“走!”楊效椿等人觀望了片刻,只見鄉公所門口只有一個挎槍的偽軍站在門前放哨,誤以為當日鄉公所內敵人力量不強,隨即決定,強攻突入其內,將胡迪生當場擊斃。
隨后,眾人挑著柴火擔子,假裝路過鄉公所門口,當楊效椿走到那名偽軍哨兵跟前之時,“忽地”將肩上的柴火一扔,直接掏出槍來,頂在對方的胸前。
“別動,敢動就打死你!”楊效椿低聲道,隨后,早有兩名游擊隊員上前,一人下了對方的配槍,一人用繩索將這名哨兵捆綁起來,其他人則跟著楊效椿一起,沖進了鄉公所內。
沖進去之后,楊效椿等人頓時嚇了一跳,只見鄉公所內,竟然站著三十多名偽軍士兵,這些人聽到動靜,齊刷刷地看向沖過來的楊效椿等人。
狹路相逢,此時已經退避不得,楊效椿等人頭皮直發麻,但下一刻,楊效椿便高聲喊道:
“不準動,你們被包圍了!”
隨后,身后的游擊隊員們,紛紛舉槍對著面前的一眾日偽軍,這些日偽軍本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此時一聽被包圍了,也不知道門外到底來了多少新四軍,斗志當即瓦解,下意識便舉手紛紛投降。
一槍未發,三十余名日偽軍全部束手就擒。
屋內的胡迪生一看外面的情況,嚇得魂飛魄散,不甘束手待斃的他,當即打開屋子北面的窗戶,翻身逃出。
楊效椿等人追之不及,當即對著他那跑去的方向,連開四槍,“砰、砰、砰、砰”,槍聲在身后爆響,嚇得胡迪生當即沒命地狂奔。等他跑到日軍炮樓之后,已經是渾身抖若篩糠,臉上沒有一絲血色。
隨后,胡迪生便大病了一場,幾個月后,雖然能下床了,但為人開始瘋瘋癲癲起來,人也認不清楚了,眼見對方這種情況,日偽軍這邊也只好將胡迪生的鄉長職務罷免,另尋他人。
然而,甭管日偽軍這邊是如何威逼利誘,再沒有人敢當這個鄉長,一直到抗戰勝利,楊廟鄉便一直沒有鄉長,畢竟誰也不敢去接這個“燙手的山藥”。
感謝閱讀,我是青史如煙,聊小眾歷史,不一樣的草根故事,本文是革命珍聞錄(第三輯)——第705篇,歡迎大家關注,翻閱下面合集內的往期精彩內容,歡迎評論、轉發,共同弘揚正能量,謝謝大家。
參考資料:《壽縣文史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