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人,結下諸般情誼。但相較之下 ,戰友情則是極其特殊的一種。它源自于戰場上血與火錘煉出的共同經歷、彼此的信任,是以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時間來到上世紀90年代,大部分的開國元勛逐漸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而曾經的華東野戰軍“華野五巨頭”之一的陳士榘上將,也在1995年7月22日去世。
在聽聞老將軍去世的消息后,他的老戰友張震悲慟不已,哽咽著說道:“我送走了華野最后一位首長,將來誰送我啊?”盡顯二人之情誼。
張震與陳士榘又有著怎樣的深厚友情呢?
說起華野五巨頭,自然離不開華野的成立過程。其前身乃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以及山東軍區八路軍一部。
在抗戰勝利后,由于蔣介石積極籌備內戰,而山東地區的我軍主力一部挺進東北,而新四軍主力一部則北上山東組建了山東野戰軍。
隨著形勢的變化,1947年1月華東軍區成立,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合編委華東野戰軍。
為了讓這支精銳部隊最大程度上發揮作戰潛力,中央經過反復考慮,決定任命陳毅擔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譚震林擔任副政委,陳士榘擔任參謀長,唐亮擔任政治部主任。
這五位核心領導者也被人稱為“華野五巨頭”,他們各司其職,互相密切配合,讓華東野戰軍在多次大風大浪中穩如泰山,不斷取得勝利。
這五人性格迥異,各有特點。相較之下,陳士榘性格剛毅,敢打敢拼,擅長戰術設計,作戰指揮上也很有一套,可謂是粗中有細。
而與張震之間,他們可謂是英雄惜英雄。
說起張震與陳士榘的相識,還要從井岡山說起。彼時張震是彭老總紅五軍的部下,陳士榘則在毛主席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中擔任排長。
雖然分屬不同部隊,但是期間卻多次并肩作戰,參與了反圍剿戰役。而后的長征中,二人都在紅一軍團,通力合作立下了赫赫戰功。
抗戰時期,張震履職八路軍駐山西辦事處參謀等,陳士榘則在新四軍中擔任重要職務。解放戰爭時期,張震調任為華野2縱副司令,陳士榘則擔任華野參謀長。
張震穩重細致,擅長從大局出發進行分析,陳士榘果敢直率,指揮雷厲風行,擅長隨機應變。歷經多次大戰洗禮,二人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例如在魯南戰役前夕,陳士榘對粟裕的作戰方案有不同看法,一時沖動,未經匯報便直接“越級”向中央發出電報,希望調整戰術部署。此事雖然是一心為公,但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隊伍的團結,張震接任華野參謀長后,第一時間協調此事,解決了問題。
在淮海戰役中,張震和陳士榘的搭檔多次在關鍵時刻作出準確判斷,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雖然兩人見面少了,一個致力于軍隊建設,另一個投身于國防工程和核基地建設,但始終保持聯系,互相支持。
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天不假年的故事也無情重復。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華野五巨頭”開始逐漸離世,1972年陳毅因病去世,1983年譚震林病逝,一年之后的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1986年唐亮病逝。直至1995年,陳士榘去世,華野五巨頭的時代也徹底終結。
無怪乎張震會傷感的說:“我送走了華野最后一位首長,將來誰送我啊?”
2015年,張震因病逝世,享年101歲。他們雖然都已故去,但精神永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