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坊間曾有一個抗日“四大名團”的說法,分別是:
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在盧溝橋抗戰中抗擊日軍;
13軍89師529團,團長羅芳珪,在南口抗擊日軍;
第9集團軍88師524團,團長謝晉元,八百孤軍;
八路軍129師385旅769團,團長陳錫聯,夜襲陽明堡。
本文的主角,就是陳錫聯。
一、太行猛將
文首所列四個團,以真實戰斗力而論,大概羅芳珪團能和769團相提并論。
說陳錫聯,為何要從769團說起?因為劉伯承對他的厚愛和欣賞,陳錫聯享受了絕大多數縱隊司令享受不到的一個待遇。
這個待遇就是保留了一個紅軍主力團的老底子。
我們且對比一下中野各縱的情況,主要看看編成主力縱隊后,還有多少當年整建制的紅軍主力。
1縱是冀魯豫部隊,再往前數其淵源,是115師344旅的分枝。344旅的兩個主力團687團、688團,兩個團的番號沒有留在冀魯豫軍區和1縱,基本都是楊得志后來發展起來的部隊。
2縱是冀南部隊,陳再道帶來的部分771團部隊后來全都轉走。
3縱是太行部隊,全始全終保留了385旅769團的一個建制,從抗戰打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一直沒有解散。
4縱是太岳部隊,老底子是386旅,有著很深的陳賡烙印。4縱保留了一個基本完整的772團。
此外,385旅的770團隨張才千去了陜甘寧保衛中央。
陳錫聯享受這份待遇,和那個所謂的四大名團有關嗎?肯定沒關系,劉帥想保留一個團完整建制,還輪不到被輿論左右。抗戰和解放戰爭,將帥們怎么決策,可沒輿論什么事兒。
陳錫聯能贏得劉伯承較深的信任,與其抗戰表現分不開。
陳錫聯的特點是,閃亮登場登得好,后續亮點一直亮。
閃亮登場自然是夜襲陽明堡。
陳錫聯率769團前出,劉伯承一再叮囑,769團擔負的是129師的首仗,首次亮相必須亮好。
并沒有給陳錫聯規定任務,劉帥給鋼炮團長說的是,經過平型關一戰看得出,日軍可以戰勝,但不好打。
陳錫聯這一仗打得很巧,既體現了紅四方面軍敢于沖鋒、作風驍猛的傳統戰術特點,更體現了劉帥給陳錫聯講了一路正規化作戰的效果。
雖然戰斗規模不大,只消滅了日軍100多名警衛人員,燒毀24架飛機,但達成戰役層面的意義,打停了日軍對忻口會戰的空中支援,直接減少了中國軍隊的傷亡。據衛立煌回憶,日軍僅憑幾十架飛機,每天能對中國軍隊造成一個團規模的傷亡。
769團后來基本上都在129師師部周圍活動,是劉帥基本上直接指揮的主力部隊,歷次整編都沒有動769團的番號,雖說分出去一些部隊到冀南當種子,但這個老團的基本規模一直都在。
抗戰中精兵簡政,769團一直保持的是甲種團編制,全團近2000人,實力非常強勁。385旅的另兩個團都是乙種、丙種團,14團一度縮到只剩900人。陳錫聯在回憶錄中多次提到769團保持建制和甲種編制,言語中不乏驕傲和自豪。
不是說番號老、建制全一定就行,有的老團回到陜北后慢慢改成警備部隊,又改成種地部隊,戰斗力下降到國軍都笑話是鋤頭部隊。
769團是紅四方面軍的一面旗幟,一直在作戰,一直都有一個比較強的主將,這種部隊關鍵時刻不僅是啃硬骨頭的,還是激勵兄弟部隊堅持作戰的主心骨。
陳錫聯當上3縱司令,敢和旅長的4縱一較高下,基本上甩開缺了老楊哥的1縱,以及小弟弟部隊王瘋子6縱,可以說與769團有重要關系。
二、低調崛起
劉鄧首長的厚愛,陳錫聯自然是明白的,也在一直抓住機會證明自己。
陳錫聯有一個特點,解放戰爭中歷次戰役,只要劉帥讓他打,幾乎沒有失手的。
比如屯留戰斗,陳錫聯時率太行縱隊(3縱前身),完成了從游擊作戰向正規化協同作戰的關鍵轉變,主要就是靠主力團769團的核心凝聚作用,才能在短時間內帶著其他部隊一起沖。劉伯承戰前親自到太行縱隊14團指示部隊,要有耐心,善于組織指揮戰斗,不能搞密集陣形一沖了事。這場戰斗的勝利,劉帥基本是滿意的。
后來的幾仗陳錫聯陣陣不落,作為劉鄧首長親自指揮的四支主力縱隊(1236),陳錫聯把太行部隊的虎威保持住了。不過在羊山集戰役之前,陳錫聯的地位隱隱不如陳再道。中野三陳,陳賡就不用說了,陳再道當年在紅四方面軍資歷也高于陳錫聯,故晉冀魯豫野戰軍南下大別山之前,有時進行若干個縱隊協同配合作戰,需要縱隊級指揮員出面統一指揮,陳再道比陳錫聯指揮得次數多。
畢竟陳再道是冀南軍區司令員,抗戰時還指揮過4個野戰旅,這份信任著實不一般。
轉折點出現在羊山集戰役。
這場戰役在解放戰爭中也是一場極具代表性的激烈戰斗,只是名聲遠遠不如其他戰區幾場頂流著名戰役,比如蘇中、萊蕪、孟良崮、四平、蟠龍三戰等戰役。甚至也不如晉冀魯豫野戰軍自己打的龍鳳戰役。
何者?
第一,殲滅敵軍不多,只干掉一個整編師(缺一個旅),共殲滅約1.4萬人。
第二,所滅整66師名氣不是很大,不是五大主力這種名氣又大戰斗力又強的頂流。
第三,戰法不甚巧妙,亦無噱頭十足的看點。
但從戰役意義和組織難度看,羊山集戰役對中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于參戰幾位縱隊司令員的考驗亦極徹底。
從戰略意義上看,劉伯承親自出手,把4個主力縱隊加各軍區兵力用到了極致,1、6兩縱連續殲滅整32師和整70師,尚有余力阻擊從金鄉北上的援兵。讓2、3兩縱集中力量圍攻羊山集。
其高明之處在于,劉伯承精準掐住了王敬久在兵團層面指揮的顢頇、無能、膽怯。據整66師宋瑞珂等將領回憶,王敬久本不敢在魯西南對戰劉伯承,托病跑到上海治牙。蔣介石親命其返部指揮,王敬久一百八十個不情愿回到金鄉。
到整66師開會指導作戰,本要圍繞十個字給各將領面授機宜,但講到第九個字,忘了第十個是啥,索性罷休,引得宋瑞珂以下諸人鄙視不已。其對魯西南各部指揮之松散于此可見一斑。
關于王敬久,這也是一位可人兒,為什么蔣介石堅持用這樣一個草包指揮五大主力、指揮土木系的排面部隊,其中故事挺多,各位看官若感興趣,評論區留個言,根據大家意愿看看是否專門開貼講講這位。
劉伯承并沒有神通廣大到掌握王敬久所有活動和怯戰心態,而是根據國軍各部之行動,敏銳判斷出敵整體指揮并不緊張,因而敢把4個主力縱隊分開,達成戰役上的南北鉗制、兩面配合的效果。
這給一線指戰員的感覺就是,雖然我們兵力少,但劉司令員總會有辦法。
部隊帶到這個程度,那就太成功了!
若論含金量,筆者以為不次于粟裕指揮過的難度最大的蘇中戰役。
回到本文主題,羊山集戰役也是陳錫聯在全野地位升降的轉折點。
2、3縱初攻羊山集不克,據信劉伯承也動了火氣,把主攻指揮員換了人,讓陳錫聯統一指揮兩個縱隊加6縱16旅。
陳錫聯回憶錄不忍揭兄弟之羞,只說自己重新提出了進攻部署。
原來的進攻部署失誤在哪呢?
2、3縱互不干預,2縱從西面攻,3縱從東面攻,這樣有利于各縱自己指揮自己熟悉的部隊,戰后也好分功勞。但犯了平均用力的毛病,各個攻擊點上都沒有形成絕對優勢兵力。
整66師作為土木系的主力部隊,基本戰術素質還是有的,有效利用防守工事對抗解放軍的進攻,精銳士兵加基本有效的工事,這是進攻者的噩夢。夜間雖經猛烈沖擊,攻占了部分陣地,但進入陣地后守不住,天亮又撤回來,兩個縱隊傷亡都不小。
從7月15日打到7月24日,交戰雙方都沉不住氣了,蔣介石下死命令讓各路大軍救援。毛主席亦迭電劉帥,催促抓緊南下不要戀戰。
劉帥讓二陳到一線再進行詳細觀察,尋找破敵之法。陳錫聯自己籌劃了一個新的進攻方案,即集中2縱、3縱、6縱16旅、冀魯豫軍區獨1旅,制定一個北、東、西三面進攻。
該方案打亂原有部署,陳錫聯在電話向李達參謀長匯報了一個多小時,可見調整部署的風險有多大。李達轉向劉伯承匯報方案,劉伯承批準就這么打。
這樣一調整兵力,迅速取得戰果,27日發起總攻,3縱7旅19團(即老紅軍團769團)和6縱16旅46團同時攻上羊山集主峰,此時國軍防守尚能堅持,再也打不了反沖鋒,制高點易手,火力壓制住集內,進攻也容易了許多。至28日夜,即全部消滅整66師殘部,活捉中將師長宋瑞珂。
羊山集一役陳錫聯反應敏銳,判斷準確,打破了縱隊藩籬限制,表現出兵團級指揮員的水平,更加堅定了劉帥培養扶持他的決心。
三、鋼炮上將的遺憾
此后南下大別山,3縱逐步抓住機會,歷次作戰都擔綱主力。陳錫聯自有一手絕活,一旦逮住機會,只要兵力有兩倍以上優勢,就敢包圍全殲,吃干抹凈絕不馬虎。
比如1947年10月的張家店戰斗,3縱與整編88師遭遇,該敵有一個整編師部加一個整62旅。這個師是川軍,與3縱9旅一接觸就發現不對勁,過于猛烈,想逃已來不及,被陳錫聯團團圍住全部消滅,只逃了整62旅旅長張世光。
這與南進途中2縱屢屢被雜牌軍糾纏形成了鮮明對比。
轉出大別山后3縱參加了宛東、宛西戰役。淮海戰役開打,3縱受命以1個縱隊的兵力打敵重兵防守的宿縣。當時3縱只有1.7萬人,宿縣守敵有1.4萬人(有的資料說1.3萬余)。其主力是黃百韜的148師。
陳錫聯硬橋硬馬,干吃生吞,不喝水不蘸醬,拿下宿縣全殲守敵。表現極為搶眼。
圍殲黃維兵團,拖住并打懵黃兵團,首功是陳賡和4縱。之后包為總攻,陳賡、王近山、陳錫聯分別擔任三個攻擊集團的指揮。華野陳參座率援兵到達后,王近山的指揮位置讓給陳參座。三陳大戰一黃,把黃維打得欲仙欲死。
中野各縱的戰斗力究竟誰是第一?若論綜合實力以及主官個人能力,旅長是實打實的第一。若論縱隊戰斗力和臨場指揮水平,臨戰從無敗績的鋼炮縱隊似乎又稍勝4縱一籌。當然,旅長是前輩,并不屑于和小鋼炮比長論短,3、4兩縱可算第一梯隊。
1、6縱各有短長,實力相當,若論個人勇武、軍人意氣、驍勇能戰,王瘋子的個人英雄主義氣質比以穩為主的楊勇稍濃郁一些。
陳錫聯最大的遺憾是未能上朝鮮戰場。1950年10月他到炮兵擔任司令員,到1951年4月,才與劉亞樓到朝鮮戰場看了看情況,但未指揮過志愿軍炮兵作戰。
關于和陳賡的關系,兩個人應該是不錯的,陳錫聯大概從未想過和陳賡比高低。
1943年陳錫聯去延安學習,拜見毛主席時陳賡當面介紹說,他就是陳錫聯,外號小鋼炮。陳錫聯不以為忤,一下子和毛主席拉近了感情。去見朱老總時,因為陳錫聯率769團護送過朱老總,且在八路軍前方指揮部時陳錫聯擔當警衛隊之角色經常見,陳賡就不再陪同介紹。陳錫聯回憶說,他進去和朱老總說話,陳賡就在院子里用桿子打蘋果樹,等朱老總送兩人走,陳賡就假裝說:“老總,樹下掉了好多果子。”朱老總就說:“既然掉下來了,你們撿去吃吧。”二陳就把身上所有口袋都裝滿,回去吃好多天。可見兩人感情之親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