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領域的璀璨星空中,有這樣一位醫者,他以堅定的信念、精湛的醫術和無私的奉獻,成為患者心中的希望燈塔,他就是省直三院骨科的白玉茹醫生。多年來,他深耕于手足外科領域,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為無數患者修復身體的創傷,重塑生活的信心,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篇章。
晨曦逐光:平凡日常的不凡啟程
晨曦微露,康復街已從沉睡中蘇醒,逐漸熱鬧起來。街邊的包子鋪升騰著熱氣,白玉茹醫生像往常一樣,來到熟悉的攤位前,買上一個素包子和一杯不放糖的豆漿。簡單的早餐,迅速解決,這是她長期快節奏工作養成的生活習慣。她的身影在匆匆的人群中穿梭,步伐堅定而有力,開啟了又一個忙碌的工作日。
白玉茹醫生出生于南陽唐河,南陽盆地這片富饒的土地賦予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對知識的強烈渴望。1986 年,他懷揣著夢想與家人的期望,從偏遠農村考入河南醫科大學臨床醫療系。臨行前,父母語重心長地叮囑她:“咱家是農村家庭,沒有什么依靠,往后全靠你自己勤奮努力,學好一門技術,才能在社會立足,幫助他人。” 帶著這份囑托,他毅然踏上了充滿挑戰的醫學之路,這一走,便是 30 余載。
七點的骨科病房,寧靜而有序。白玉茹醫生身著整潔的白大褂,一頭利落的短發,精神抖擻地出現在大家面前。她微笑著和值班護士打招呼,親切的話語如春風般溫暖人心。隨后,他開始了每日的晨查房工作。她輕輕走進每一間病房,眼神中充滿關切,耐心地詢問病人的恢復情況,仔細檢查傷口,用溫和而堅定的聲音叮囑注意事項。面對患者們或詳細或模糊的癥狀描述,他總是認真傾聽,從不厭煩,還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或幽默風趣的話語,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在她的身上,患者們感受到的不僅是精湛的醫術,更是如親人般的關懷。
無影燈下:精研醫術的不懈征程
交班、討論手術病例、檢查病歷、核對醫囑…… 一系列緊張而有序的工作完成后,九點,白玉茹醫生準時踏入手術室。在她眼中,手術是展現外科醫師綜合能力的舞臺,每一臺手術都容不得半點馬虎。手術前夜,他常常會在腦海中反復推演手術的每一個細節,設想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他會提前與手術室器械護士溝通,詳細告知所需的特殊器械和特殊體位,確保手術過程順利進行。
這天,一臺 “拇指功能重建” 手術擺在了白玉茹醫生面前。患者鄧某在六個月前的一次高空作業中,不幸遭遇高壓電擊,雙前臂及手受到嚴重損傷,壞死的組織令人觸目驚心。此前,他已輾轉兩家權威醫院,均被建議截肢。對于正值壯年,身為家庭頂梁柱的鄧某來說,截肢無疑是沉重的打擊。當他滿懷希望找到白玉茹醫生時,那充滿期盼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她的心。眼前的傷情極為嚴峻:雙肘部以下肢體腫脹得如同氣球,血液循環完全中斷,部分組織碳化,部分則呈現出 “皮革樣變”。截肢,從某種程度上看,或許是一種較為 “穩妥” 的選擇,畢竟 “保肢” 之路充滿了未知與風險,不僅要面臨手術失敗的可能,還要承受患者多次手術、花費高昂、痛苦不堪卻最終仍可能截肢的壓力,甚至可能陷入醫患糾紛的困境。但作為一名資深的手足外科專家,白玉茹醫生深知雙手對于患者的重要性。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了深入而坦誠的溝通,隨后爭分奪秒地為患者實施了肢體切開減壓、擴創等 “保肢” 手術。在之后的日子里,又歷經多次擴創、肌腱轉位、功能重建等復雜而艱難的手術,才有了今天這關鍵的 “拇指功能重建” 手術。
走進手術室的白玉茹醫生,神情格外專注嚴肅。盡管團隊在前一天已經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精心的準備,但手術涉及的擴創、肌腱轉位、切口設計、腹部皮瓣準備、受區準備等每一個環節,都如同走在刀刃上,容不得半點差錯,這讓她的內心也不免有些緊張。手術臺上,他和團隊成員緊密配合,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而流暢,仿佛是一場精心編排的舞蹈。時間在緊張的氛圍中悄然流逝,直到下午四點多,手術終于順利完成。看著患者手部皮瓣血液循環良好,白玉茹醫生緊繃的神經才得以放松,此時她才發覺,洗手衣早已被汗水濕透,緊緊貼在身上。簡單喝了一瓶糖水,換上干凈的洗手衣后,他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臺、再下一臺手術中。直到晚上七八點,巡視完術后患者,他才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而這,不過是她數千個工作日中平凡的一天。
仁心暖患:細微之處的大愛無疆
寒冬時節,醫院里人來人往,消毒水的味道彌漫在每一個角落。一位年輕人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母親,焦急地走進白玉茹醫生的診室。老太太眉頭緊鎖,臉色蒼白,嘴里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通過詢問得知,老太太已經 “腰疼” 四五天了,之前在兩家醫院就診,醫生們按照 “腰疼” 的常規治療方法,開了止疼藥、膏藥,然而病情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
白玉茹醫生看著痛苦的老太太,心中滿是憐惜。他連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攙扶老太太躺在診斷床上,然后俯下身,輕聲在老太太耳邊說道:“阿姨,您別著急,慢慢說。” 他一邊耐心地詢問癥狀和病史,一邊認真記錄。當聽到老太太描述疼痛部位時,白玉茹醫生心中閃過一絲疑惑。她看了看裹在厚厚棉襖里的老太太,對其兒子說:“把阿姨的棉襖脫掉,我再給她做個詳細的手法檢查。” 老太太的兒子面露難色,猶豫著說:“脫棉襖太麻煩了,而且老太太好多天都沒洗澡了……” 白玉茹醫生微笑著安慰道:“沒關系,醫生不會介意這些的,脫吧。”
在兒子的協助下,老太太的兩層棉襖被緩緩脫掉,診室內頓時飄起一些皮屑。兒子顯得有些尷尬,白玉茹醫生卻像什么都沒看見一樣,一邊說著 “沒關系”,一邊輕柔地為老太太進行體檢。經過細致入微的檢查,白玉茹醫生發現老太太疼痛的真正部位并非腰部,而是在右下腹部。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他第一時間判斷可能是 “闌尾炎”。他立刻請來了值班的普外專家協助會診,最終確診為 “闌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由于發現及時,老太太轉科接受急診手術后,順利痊愈出院。普外專家感慨道:“都已經四五天了,虧得白醫生細心發現,再晚一點,就會轉為闌尾周圍膿腫、彌漫性腹膜炎,老太太可就危險了。” 老太太的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白醫生,您真是太細心了,去了那么多家醫院,都沒人想到給我媽脫掉棉襖檢查,您這一‘按’一‘摸’,比那些幾百上千元的檢查都管用,您就是我們家的大恩人啊!” 白玉茹醫生只是謙遜地微笑著說:“這本就是我們醫生應該做的。” 他轉身又對身邊的實習醫生語重心長地說:“患者有時的描述并不準確,所以我們的體檢至關重要,望、觸、動、量,每一步都不能省略,任何一個疏忽都可能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
歲月沉香:三十余載的堅守與擔當
在創傷骨科、手足外科領域,省直三院的白玉茹醫生無疑是一位備受敬仰的杰出醫者。她的名字,早已與精湛醫術、仁心仁術緊密相連,成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三十多年來,他對骨科事業的熱愛猶如燃燒的火焰,從未熄滅。在這條充滿挑戰的專業道路上,他不斷探索、鉆研,用自己的雙手,為無數患者修復身體的創傷,更點燃他們對生活的希望之火,成為當之無愧的手足 “修復大師”。
醫務工作者都深知,手足外科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專業,它不僅要求從業者具備扎實深厚的理論知識、精湛絕倫的手術技巧,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充沛持久的體力。正因如此,許多從醫者在面對重重困難時,選擇了半路改換專業。而白玉茹醫生,卻在這條道路上默默堅守了三十余年。從當初那個朝氣蓬勃、充滿理想的年輕醫生,到如今歲月在臉上留下痕跡,卻依然初心不改的資深專家,他見證了手足外科領域的發展變遷,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對醫學事業的執著與熱愛。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眼睛視力逐漸下降,小血管吻合技術也受到一定影響,但他依然心系患者,將專注點轉移到手足畸形、“大腳骨” 的矯形領域,繼續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手足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白玉茹醫生,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醫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深刻內涵;他在每一次診斷、每一臺手術、每一次與患者的交流中,展現出大醫精誠的高尚品質。他就像一盞明燈,在醫療的浩瀚海洋中,為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成為人們心中永遠敬仰的榜樣。他的故事,激勵著無數醫學生和醫務工作者,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閆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