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商業晨刊
博時基金,這家曾位列國內公募基金“老十家”的金融巨頭,如今正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多只基金深陷巨虧、明星基金經理接連離職、清盤產品數量行業居首,種種跡象表明,博時基金的權益投資管理能力已陷入明顯的下滑趨勢。
即便在黃金市場火熱的情況下,博時基金憑借黃金ETF站上了場外黃金基金規模第一的寶座,但這并不能掩蓋其權益類基金業績慘淡、投資者大規模贖回的事實。在資本市場整體回暖的背景下,為何博時基金的主動權益業務依然無法扭轉頹勢?
明星基金經理接連出走,博時權益投資“一哥”難尋
2024年,博時基金多位明星基金經理相繼卸任或離職,權益投資業務陷入空前低谷。2024年12月25日,博時基金發布公告,旗下主動權益基金“一哥”沙煒因個人原因離職。沙煒自2008年入職博時基金,管理公募基金9年之久,曾是博時主動權益的核心人物。其管理的博時研究回報2023年凈值增長率僅為-2.61%,2024年略有回升,但在同類基金排名依舊靠后。他的離職,意味著博時基金主動權益業務的核心支柱出現裂痕。
2024年7月,明星基金經理陳鵬揚、曾鵬相繼卸任多只產品。陳鵬揚管理的“博時價值臻選”虧損接近50%,最終選擇卸任。曾鵬管理的基金產品中,虧損幅度最大的接近50%,多只產品慘不忍睹。
基金經理離職潮,直接暴露出博時基金的權益投資團隊管理問題。優秀基金經理頻繁離職,繼任者經驗不足,導致投資策略混亂,影響基金長期表現。新任基金經理多為“年輕選手”,缺乏長期投資經驗,市場信任度低。
業績持續低迷,多只基金虧損超30%
博時基金的權益類基金整體表現不佳,虧損基金占比超過50%,部分產品甚至跌幅超過30%。2022-2023年,博時混合型、股票型產品累計虧損超330億元。2024年上半年,權益類產品繼續虧損超27億元,延續下滑趨勢。截至2024年12月,博時基金旗下111只偏股型基金中,有56只處于虧損狀態,其中31只虧損超過20%。混合型基金中,64只產品長期虧損,16只產品跌幅超過30%。
博時匯興成立于2021年,曾是百億級明星基金,成立時規模147.19億元。截至2024年底,規模縮水至60.24億元,近三年虧損15.44%,成立以來虧損28.46%。這只基金的“滑鐵盧”直接反映了博時基金主動權益投資的無力。
博時基金的基金清盤數量在2024年登頂行業榜首,2025年伊始,已清盤5只基金,形勢依然嚴峻。2024年全年,博時基金清盤17只基金,成為行業“清盤王”。2025年1月,短短一個月內,又有5只基金清盤,行業領先。清盤名單中,甚至包括紅利主題基金和養老目標基金,反映出博時基金投資策略的失敗。
值得注意的是,博時基金的養老目標基金也未能幸免,4只養老目標日期基金相繼清盤,分別是:博時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持有;博時養老目標日期2050五年持有;博時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博時養老目標日期2040五年持有。
養老基金的清盤對博時基金的品牌形象是重大打擊,因為養老基金的核心在于長期穩定收益,而博時未能兌現這一承諾。
投研能力下滑,混合基金大幅縮水
博時基金曾是國內混合基金管理規模前十的機構,但近年來規模大幅縮水,投資能力遭受市場質疑。
2021年底,博時基金混合基金管理規模尚有1520億元。2024年底,這一數字僅剩661億元,三年內縮水56.5%。2024年底,博時基金旗下20只混合基金規模跌破5000萬元,瀕臨清盤。
在A股整體回暖的市場環境下,博時基金仍然未能實現混合基金規模回升,顯示其權益投資策略的失敗。
面對明星基金經理離職、主動權益投資虧損、基金清盤潮加劇的困境,博時基金的未來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在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博時基金若不能盡快調整策略,提升投資業績,可能會逐步失去其曾經在權益投資領域的市場地位。目前來看,博時基金的挑戰遠遠大于機遇,投資者仍需謹慎觀望。
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