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天尊的前身是誰?與太乙真人到底有無關系,看其祖庭楹聯咋寫
曾經,觀音菩薩的前身是誰,是男是女,與封神中的慈航道人有無關系,一度爭執不休。
盡管《封神演義》原著第83回,“三大師收獅象犼”一章節中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和普賢真人,三位大師在萬仙陣中,降服截教仙人烏云仙、虬首仙和金光仙后,被元始天尊賜給了三個徒弟做坐騎。
三大士收下青獅、白象、金毛獅犼,后興于釋門,成于佛教,是為文殊、普賢、觀音三位大士。
傳統民俗文化和西游神話里,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憑著自己的修為和道行,已經達到了佛陀的境界,為了度化大千世界,成為了大菩薩。
由闡入釋的三位菩薩,再加上地藏王菩薩,便組成了佛教有名的“四大菩薩”,弘法道場分別在普陀山、五臺山、峨眉山和九華山。
按照封神的理論體系,由闡教到釋門的還有闡教主燃燈道人,成為了萬佛之祖——燃燈古佛,也是三世佛中的“過去佛”。還有玉虛金仙弟子懼留孫,成為了佛教的懼留孫佛;
玉虛三代精英弟子中的韋護,肉身成圣后,加入了佛教,成為韋陀菩薩。托塔天王李靖、金吒和木吒、還有哪吒,四圣既有在天庭做神仙,也有同時得到佛、道二教認可,同時受封。
而楊戩則加入道教神仙體系,受封清源妙道真君,受下界香火敬奉,也就是民間所稱的“二郎神”。
隨著電影《哪吒-魔童鬧海》,登頂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引發世人矚目,不少人開始對與哪吒和師父太乙真人相關的老家、祖庭,以及封神后的下落,較為關心。
哪吒封神后的歸宿基本沒有爭議,封神結束后肉身成圣,隨著父親一同來到天庭做高官,被玉帝封為三壇海會大神,類似于今天的海、陸、空總參謀一職。
太乙真人封神后,又去了哪里?封神中并沒有具體交待,關于他的傳說,西游神話和傳統民俗文化中,也未具體談及。
但在西游神話里,出現了一位叫做太乙救苦天尊的神仙,他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坐騎——九靈元圣,是一只九頭獅子,也是獅子們的祖翁。
太乙天尊對九靈元圣的稱呼和評價非常高,也很親切,稱其為“元圣兒”。
九靈元圣的洞府在“萬靈竹節山,九曲盤桓洞”,也是久修得道的真靈,喊上一聲,可上通三圣 ,下徹九泉,等閑也不傷生。
神通廣大的九靈元圣,為了給獅子獅孫們報仇雪恨,將唐僧師徒和玉華州的王子們,捉拿到了洞府中。
在土地爺的指點下,齊天大圣孫悟空來到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巖宮,請太乙救苦天尊出面收降了他的座駕。
“彩云重重,紫氣蘢蔥。瓦漾金波焰,門排玉獸崇。花盈雙闕紅霞繞,日映騫林翠霧籠。果然是萬真環拱,千圣興隆。”
太乙天尊聽到大鬧天宮的孫大圣前來拜訪,急忙命眾仙前往迎接,自己也從九色蓮花寶座上,百億瑞光之中走下來,熱情相迎。
網絡中,有觀點認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前身,就是太乙真人!可是也有人對此觀點不予認同:認為太乙真人和太乙救苦天尊只不過是名字相似。
封神中太乙真人的洞府是乾元山金光洞,據說這里是太乙真人修行和弘道之地,也是培養愛徒哪吒、為其塑造蓮花化身的地方,更是太乙真人飛升成仙之處。
“太乙”,又稱“太一”,《周易》文化和道家思想中,認為“太乙”是宇宙的本源或道,代表元氣之始;天尊是九陽之精。
以后“太乙”被逐漸神格化,成為“太一神”,也就是至高無上的天帝或宇宙的主宰,居于北辰,以北斗為車,運斗建而分陰陽。
太乙神的屬性為木,道教神仙體系中,將“太乙”和“救苦”的職能結合,衍生出“太乙救苦天尊”,全稱“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位居“六御”尊神之一,地位排在“三清”之后。
封神中,太乙真人的師父是——元始天尊,而《太一救苦護身妙經》中也談到了太乙天尊,稱元始天尊為師。
除此之外,位于陜西西安的青華宮,被稱為“太乙天尊”的祖庭。
青華宮始建于周武王伐紂時期(公元前1046年),為古代皇家祭祀廟院,歷史上曾規模宏大,香火旺盛。
而青華宮的楹聯寫得非常有趣:一幅是:青華宮中紫霧繚繞獅子座,東極慈尊甘露楊柳濟生靈。
另一幅是:道高廟小無所謂,德遠神大平常心。橫匾有:太乙祖庭、慈尊祖庭、尋聲救苦、青華圣境、天貴太乙、善行天下等。
有學者認為,封神中的太乙真人,極有可能就是后來晉升道教正統高階神祇的“太乙救苦天尊”。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