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蘇州的漆器匠人,每天工作4小時就能養活全家,剩下時間全用來研究新釉色,堪稱頂級“躺平”打工人;
乾隆年間北京胡同里的煎餅攤主,每天要應付18種苛捐雜稅,從早到晚都“洋溢著樂觀向上的盛世氛圍”;
晚清鏢師押一趟鏢要走1800公里,路上可能遭遇17種天災人禍,證明“江湖”既非打打殺殺,也非人情世故,而是風雨兼程的苦澀;
民國上海弄堂里的打字員小姐,用三塊銀元就能活出小資情調,讓當下開著百萬豪車炸街的富二代們都顯得非常“土鱉”......
這些歷史教科書上從來都不會告訴你的內容,全都被史學家王笛記述在《碌碌有為:微觀歷史視野下的中國社會與民眾》一書中。
這是一部向平凡致敬的誠意之作,也是一部讓“煙火氣”躍然紙上的精巧之作。
▌在歷史縫隙中,發現蕓蕓眾生的“人生史詩”
翻開這本微觀史學的扛鼎之作,你會發現:
光緒年間成都茶館的竹椅,承托過比星巴克更悠長的社會契約;
上海弄堂主婦的記賬簿,藏著比經濟學論文更精妙的市場邏輯。
那些被宏大敘事碾成齏粉的日常,在此重新生長出青銅器的紋路。王笛老師用《碌碌有為》證明:
那些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的蕓蕓眾生,擁有無可替代的價值,甚至是歷史真正的主角!
所以閱讀本書可能導致三大"副作用"——
·逛菜市場時會看見流動的《清明上河圖》;
·加班時能聽見民國報館打字機的回響;
·開始用顯微鏡觀察樓下煎餅攤阿姨的人生史詩。
▌尊重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公平
在王笛老師看來,現在呈現的大多數歷史,都對普通人非常不公平,這種歷史寫作的不公平,也造成了現實社會的不公平。
王笛對普通人日常的破碎和古代那種權力的擴張,始終帶有明顯的批評色彩。在他看來:
集權專Z的前現代社會,由于中間缺乏社會的緩沖地帶,失去中間社會的支撐,不是超穩定結構,恰恰相反,是缺乏穩定的。真正的穩定,來源于權力分散和社會自治。
一個社會若要長期穩定發展,必須讓社會充分發揮活力,要蓄富于民,要讓每一個公民有責任、有權利參與公共生活。只有一個充分發展、全民參與的社會,才是健康、可持續的社會。
▌王笛老師親筆簽名版,限量200冊,售罄即止
還有什么比一本留有真人筆跡的書,更能證明我們曾熱氣騰騰地活過?
這不是簡單的墨跡,是一位歷史學家向世俗生活的一次溫柔致意。
那些在故紙堆中摩挲過千萬次的指尖溫度,此刻正停駐在你的書脊。當你在書頁間與王笛老師的筆跡相遇,就像觸摸到了穿越時空的擊掌。
王笛老師如今已經“火了”,因為他“說人話”。因此,他本人的簽名作品也是一書難求,此前曾一度售罄。
本次開放的珍藏200冊王笛老師親筆簽名本,每一冊都是向平凡致敬的紀念碑。非常稀缺,售罄即止。長按下圖,識別圖中的二維碼,即可搶先收藏(還可在規格內一并選購“王笛作品集”):
添加:Leonardo20103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