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農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到600元左右”,這是我在今年聽到的最有溫度的一條建議了,我堅決支持。
總會有人反對提高農民基礎養老金,理由是農民沒有交納養老保險金。
說這話的人,完全忽視了農民當年交公糧給國家的貢獻。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出臺時間相對較晚,在此之前新農合交的資金少,且大多數農民選擇最低檔位交納,從而導致其當前基本養老金額度低。讓有過交公糧或交農業稅經歷的農村老人提升基礎養老待遇,是對這部分農民當年交公糧的補償。
第一財經在2022年底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農民實際發放的養老金水平為每月平均188元,只相當于城鎮職工養老金平均發放水平每個月3577元的5.26%。”
一個老年農民,每個月領188元錢,能做什么呢?很多農民,即使到了七十八十歲,仍然難免“手停口停”的窘迫,需要依靠種地,養雞養豬來維持生計。
也別說什么養兒防老。兒女再孝順,都不如老人自己手里有點錢。在農村,有時兒子多的,為了贍養老人互相扯皮,老人的晚年生活反而過得更加糟心。
我在另一個公號寫的《他們沒有“退休”》一文,曾引起很多讀者的共鳴。當城市的退休職工在跳廣場舞時,廣大農村的老年農民仍然在地里佝僂著身體辛苦的忙活。
農民對國家是有貢獻的。新中國成立后,農民為國家提供了穩定的糧食和農產品供應,保障了全國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改革開放后,大量農民進城務工,成為推動中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重要力量。
提高農民養老金,雖然不要求跟城鎮職工完全一樣,但是提高到600元左右,兩個老人一個月能領1200元。這樣在老年時,不用佝僂著身子去種地,也能讓農民的晚年生活能更有尊嚴。
提高農民的基礎養老金的建議,我期望能有更多的人支持。往上看三代,誰不是農民出身?人總不能忘本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