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湖南省教育廳發布《高等學校設置事項公示》。
公示稱:根據《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經省第四屆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組現場考察、集體評議,湖南理工學院更名為湖南理工大學、新設立岳陽科技職業學院、新設立邵陽通航職業技術學院。
如果一切順利且時間卡得精準的話,湖南理工學院2025年6月畢業的2025屆畢業生有望蓋上新校名公章。
這則消息公布之后,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引發了湖南網友的熱切討論。
從“學院”到“大學”,湖南理工大學為何牽動人心?
第一,湖南迫切需要以大學命名的高校。
數據顯示,湖南現有“大學”命名高校占比僅25.49% ,有9個地級市沒有以“大學”命名的高校。
對比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大學”數量,湖南難以望其項背。
此外,除了此次公示更名的湖南理工學院之外,湖南尚沒有第二所滿足大學更名條件的高校。
包括衡陽師范學院、長沙學院等多所躍躍欲試的高校,其實都達不到更名大學的條件。
如此一來,湖南理工學院的更名恰好滿足了湖南對于以“大學”命名的高校的現實需求。
同時,湖南理工學院的成功更名、還會激發湖南文理學院、湖南城市學院等環洞庭湖地區高校的活力,形成倒逼效應,讓其他高校看到壓力的同時,增強發展后勁。
第二,湖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迫切需要以大學命名的高校。
從這幾年的城市GDP總量來看,湖南理工學院所在城市岳陽GDP常年穩居湖南第二,超過常德市、衡陽市等經濟大市,岳陽也被湖南確定為省域副中心城市,但是岳陽的高教資源與省域副中心定位不匹配。
尤其是對比衡陽有差距,衡陽目前不僅有南華大學一所以大學命名的高校,還有衡陽師范學院、湖南工學院,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等幾十所高校,高教資源僅次于省會長沙。
如果岳陽不在高教資源方面發力的話,今后將有可能被衡陽所超過。
因此,湖南理工學院的更名,也是湖南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湖南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狀況需要新的以大學命名的高校出現。
如前所述,湖南高等教育資源雖然數量比較多,在全國能排在前十名之列,但是資源太過于集中。
從占比來看,“省會壟斷”現象比較明顯,長沙集中全省60%以上高教資源。
此次湖南理工學院的更名有湖南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破局意義。
如果今后湖南全省都有以大學命名的高校,那各個地市州的發展也就更為均衡,能夠有效通過高校的發展而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例如,最強地級市蘇州和最強經濟特區深圳,目前都是高等教育重鎮,源源不斷地人才涌現,為城市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總之,在我看來,湖南理工學院的更名絕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更名,其背后帶來的“鯰魚效應”將不可估量,將極大地促進湖南高等教育資源的再分配和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請留言發表評論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