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貴州頻道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以來,貴州大學校黨委領導班子錨定“雙一流”建設目標,開展高頻次、多維度、深層次校內調研,在學科建設中“問診開方”,在師生關切處“精準滴灌”,在人才引培上“破題攻堅”,為全校樹立興調研、轉作風、重實干的濃厚氛圍行動標桿。
貴州大學校黨委領導班子開展校內調研。
探索學科建設突圍之策
改進調查研究,注重實際效果。學科建設是調研“主戰場”,貴州大學黨委既著眼全局謀篇布局,又注重細節深耕細作,推動優勢學科“強筋壯骨”。
校黨委書記楊未、校長宋寶安院士多次到相關學院和部門調研“組團式”幫扶工作進展,現場“解剖麻雀”,希望相關學院珍惜來之不易的寶貴機會,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主動謀、主動想,對標目標任務,梳理學科優勢,明確自身定位,聯動幫扶專家團隊推動學科發展。在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調研時,楊未指出,務必團隊作戰,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增強核心競爭力,形成團隊攻堅克難的合力,把實驗室建設推上新臺階。
校領導班子還敏銳捕捉“AI+思政”融合契機,調研《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時,提出創新方法手段,善用AI賦能,不斷優化課程體系;按下國際化辦學“快進鍵”,提出系統推進學校國際化發展進程,提高本科生出國(境)深造率等措施,推動學科建設發展。
貴州大學校黨委領導班子開展校內調研。
記錄師生關切民生清單
“學生的體質情況如何?宿舍熱水供應時段是否合理?”校領導班子的調研筆記本上,記下這些“關鍵小事”,努力在“自己找”的基礎上,結合“群眾提、集體議、上級點”等形式,做到“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心連心”關注群眾呼聲。
宋寶安調研指導學生體質健康工作時,希望同學們每日堅持科學鍛煉,既夯實健康基礎,更培養堅韌品格。他要求相關部門深化“以體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助力學生成長,以更強健的體魄和更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科研,為實現教育強國目標貢獻力量。校領導陸續走進師生中間,與同學們通過晨跑等方式,共同加強體育鍛煉。
此外,校領導還走進基層,來到學生中間聽訴求、問實效。在南校區,聚焦學生關切的學習生活問題,針對前期學生反映的熱水供應、網絡覆蓋等問題通報整改進展;在生命科學學院、釀酒與食品工程學院和林學院,帶著《貴州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希望緊緊圍繞合格率和優良率等核心指標,確保學生體質健康提升工作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措施有效。
后勤、校醫院、科技園等非教學一線,同樣成為調研重點。“校醫院要把校醫院的‘點’變成醫院的‘院’,從點到院落實實際工作。”“資產經營管理要共商共建共享,在育人上下功夫。”楊未帶隊調研學校科技產業黨委及所屬部門一線服務育人情況,實地走訪了西校區醫療點、熱水點、科技園、勘察設計研究院、出版社、校醫院、檢測中心、超市、智慧物流中心、食堂等地,強調要秉持“將心比心 視生如子”的理念,通過“體驗式”培訓提升服務質量,以形象化改造推動服務成效,做好黨建和服務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貴州大學特色的服務文化品牌,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打造“引育留用”生態鏈條
人才是驅動學校創新發展、提升綜合實力的核心要素。楊未在管理學院走訪創新創業中心、學生自習室,并召開座談會,對管理學院黨建工作、學科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進行調研。在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楊未深入探討高質量開展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舉措,與相關部門深度探討如何進一步理順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機制、加強職能部門有效聯動,提升高層次人才服務工作質效。她強調,要深入分析引才目標,引導身邊人共同做好服務工作,將服務內容具體化,主動思考“我能做什么”,為高層次人才搭建更為順暢的溝通紐帶。
楊未、宋寶安特別關心省外高水平大學“組團式”幫扶專家的情況,先后到煙草培訓中心、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礦業學院、化學與化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物理學院調研,實地察看辦學辦公條件,要求主動融入幫扶專家團隊。(文/龐愛忠、劉小慶 圖/貴州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