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1日,美國和烏克蘭在沙特吉達舉行高級別會談并發布聯合聲明,宣布烏克蘭同意接受美國提出的為期30天的全面停火提議。范圍覆蓋了海陸空各個戰線。不過,這個停火計劃還得俄羅斯點頭同意,并且同步實施才能生效。
美國為了讓烏克蘭接受停火,給出了不少好處。一方面馬上恢復對烏克蘭的情報共享和安全援助,之前因為澤連斯基和特朗普在白宮的爭吵,美國暫停了這些支持。另一方面,美國和烏克蘭打算繼續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協議,這么做既能讓烏克蘭經濟得到好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美國援助的負擔。
這段時間,俄烏沖突陷入了僵持狀態。烏克蘭在前方戰線上出現大規模潰敗,特別是在庫爾斯克地區,丟失了不少陣地。烏克蘭軍方雖然嘴上堅稱庫爾斯克地區還在他們掌控中,但實際情況并不樂觀。
由于美國之前暫停對烏援助,這讓烏克蘭在軍事裝備和物資補給上都遇到了大麻煩,作戰能力下降不少。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面對俄軍進攻就更吃力了,所以才考慮接受美國提出的停火提議,想借此機會喘口氣。
俄羅斯怎么看
面對美烏提出的停火提議,俄羅斯很快做出了回應。3月11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說,俄方“不排除未來幾天和美國代表接觸”。這話既沒直接同意停火,也沒直接拒絕,讓人捉摸不透。
之前,普京總統就強調過,任何和平方案都得保證俄羅斯的“安全利益”。像烏克蘭對俄羅斯宣稱擁有主權的烏東四州的控制權問題,一直是俄羅斯很在意的。這說明俄羅斯可不是無條件停火,很可能把停火和領土問題綁在一起。在俄羅斯看來,短期停火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有自己的核心訴求得到滿足,才會考慮接受停火。
目前,俄軍在庫爾斯克等重要戰線優勢明顯。俄軍靠著強大的火力和靈活的戰術指揮,成功拿下了庫爾斯克地區好幾個戰略要點。在其他戰線上,俄軍也穩步推進,烏軍連連敗退。
在這種優勢情況下,俄羅斯對是否接受停火非常謹慎。畢竟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現在停止進攻,就等于給烏克蘭一個喘息的好機會。而美國恢復對烏援助后,烏克蘭可能會趁機補充之前戰斗消耗的武器和物資。這樣一來,俄羅斯以后再想取得軍事突破就更加困難了。
基于這種復雜的心情,俄羅斯可能會采取一些策略。比如說,俄羅斯可能會故意拖著不回應停火提議,先看看美國和烏克蘭接下來有什么動作,掌握談判的節奏。同時,俄羅斯也可能提出一些條件,像限制北約東擴、明確承認克里米亞屬于俄羅斯等。以此爭取在談判中獲得更多的話語權,保障自己的戰略利益和安全需求。
烏克蘭為啥接受?
2025年開始,烏軍在庫爾斯克等地區的日子就不好過。在俄軍的猛烈攻勢下,烏軍防線壓力巨大,甚至有被包圍的風險。而且長時間打仗,烏軍的防空系統和彈藥消耗得差不多了,很多裝備也急需維修或者換新,這讓烏軍在戰場上的應對能力大打折扣。
而30天的停火時間,對于烏軍來說太重要了。停火期間,烏軍能接受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增強作戰能力。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沃爾茲說,援助會優先提供“武器庫里現成的裝備”,像先進的防空導彈、遠程無人機等都是烏克蘭最需補充的武器。烏軍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重新安排防御力量,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分配到各個關鍵地方,讓防線更穩固,為后面可能的戰斗做好準備。
在停火期間,烏克蘭還打算積極推動戰俘交換、平民撤離。這么做有好幾個目的,一是緩解烏克蘭國內嚴重的人道危機。二是塑造一個“和平倡導者”的好形象,以此贏得更多國家和民眾的同情與支持。
澤連斯基之前在講話里多次強調“俄羅斯得表明結束戰爭的想法”,就是想把沖突一直不停的責任推給俄羅斯。通過這些,烏克蘭想在國際輿論上占據有利位置,爭取更多國家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支持。
停火協議困難重重
雖說協議寫著“海陸空全面停火”,但執行起來很麻煩。俄烏在“緩沖區”的劃分上有很大分歧。之前日內瓦專家提議的9.6公里緩沖區沒被采用,新協議又沒說緩沖區到底該怎么定。這就使得雙方在控制區域劃分上很難達成一致。要是雙方在緩沖區問題上互不相讓,或者一方覺得另一方越過了界限,局勢就可能再次緊張,停火協議也就作廢了,俄烏又得打起來。
而且,俄羅斯對美烏的礦產協議很警惕。在俄羅斯看來,美國和烏克蘭這么做是想加強烏克蘭和西方的經濟聯系,進一步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威脅到俄羅斯的戰略利益。礦產資源對經濟發展很重要,美烏合作開發烏克蘭礦產,可能讓烏克蘭在經濟上更依賴美國,更有底氣和俄羅斯對抗。
要是俄羅斯拒絕停火,美國就會很尷尬,被看成“外交失敗”。為了挽回局面,美國可能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在經濟、貿易、金融等方面進一步限制俄羅斯,想通過經濟壓力讓俄羅斯服軟。同時,美國也可能給烏克蘭更先進的武器和技術,增強烏軍戰斗力,在軍事上給俄羅斯更大壓力,但這樣會讓沖突變得更激烈,局勢更復雜危險。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這次停火是“積極進展”,這說明歐盟有些方面希望俄烏沖突能緩和。但是,歐洲內部對俄羅斯的態度不一樣。
東歐國家,像愛沙尼亞,態度很強硬,一直強調“俄羅斯要對戰爭負責”,堅決支持烏克蘭,主張對俄羅斯進行嚴厲制裁,在軍事援助上也很積極。而法國、德國等國家更希望通過談判實現長久和平,他們知道沖突一直持續對歐洲整體利益不好,但此舉可能被東歐國家看成軟弱。
從這次美烏停火協議能看出來,俄烏沖突本質上就是一場代理人戰爭。表面上是俄烏在打仗,實際上是美國和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很多方面進行戰略博弈。美國通過給烏克蘭援助、推動礦產協議等方式,深度插手沖突,想鞏固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限制俄羅斯發展,俄羅斯為了維護自己的安全空間和地緣政治利益,必將全力應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