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童子重是吳人。雇下一條船外出,剛好有人想搭船,童秀才同意了,而船工堅決不同意,才作罷。
童秀才問船工什么緣故,船工說:“以前有個商人雇用我的船,他的貨物都是布匹,忽然有位和尚要求搭乘,商人接受了。商人仁慈、行止謹(jǐn)慎,船上與和尚一起吃飯,時間長了兩人相談甚歡,談的都是些因果報應(yīng)之事。一天,船泊在荒僻港灣,強(qiáng)盜來劫船,商人很害怕。和尚說:‘無妨。’起來叱責(zé)強(qiáng)盜,強(qiáng)盜都散去。
第二天晚上,強(qiáng)盜又來了。和尚起來叱責(zé),他們不離開,和尚怒罵,他們也不離開。和尚于是拔出佩刀上岸,殺死二人,才離去。商人與船工都不了解真情,認(rèn)為和尚勇而有力。
和尚說:‘他們與我是一伙的,而我是頭領(lǐng)。我來搭船是探視虛實的。他們說你布中都是金子,所以堅持要搶。我并非不知道這事,感激你的義氣不忍搶劫。我做了三十年強(qiáng)盜頭領(lǐng),覺得毫無意思,現(xiàn)在就此分手,到山中修行去,圖個性命善終?!倘丝拗掳?,感激不已。說完就離開了?!?/p>
童秀才對船工說:“你的意見正確,只要開船,就不搭附別人。”以上朗哉談。
【原文】
童秀才子重,吳人。雇舟有所往,適有附舟者,童許之。而舟師固爭不可,始罷。因問故,舟師曰:“往有商雇我舟,其貨皆布,忽有僧附舟,商納之。然商仁,慎坐,僧上與共飲食,久益綢繆,談皆善果。
一日,泊荒港,盜來逼劫,商甚恐。僧曰:‘無仿’。起叱之,皆去。明夜復(fù)至。僧起叱之不去,怒罵亦不聽。僧遂拔佩刀登岸,殺二人,始散。商與舟師皆不省,謂是勇力。
僧曰:‘此我黨,而我其魁,來附舟探虛實耳!渠謂公布中皆金,故堅欲劫。我非不知,感公義不忍也。我魁盜三十年,了無意緒,今亦從此罷作,入山棲禪,圖性命果結(jié)。’
商拜泣,稱感不已。語畢而去?!蓖贾^舟師:有見自是,但出舟,無附者。朗哉談。
選自(明)王同軌《耳談》。
【注釋】
1.善果:佛家語,謂行善斂惡求因果報應(yīng)。
2.渠:他,他們。
3.魁盜:強(qiáng)盜頭領(lǐng)。
4.有見自是:即你的見解正確。
5.出舟:開船。
【簡評】
“盜”能為仁義感化,說明此強(qiáng)盜頭兒尚有一絲天良,放下屠刀,洗手不干,自是必然。
未完待續(xù)……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xiàn)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yōu)秀文學(xué)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guān)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yǎng)性、終身學(xué)習(x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