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焦慮抑郁的人存在某些神經遞質的異常。
之前有文章分享了利用藥物改善神經遞質不是長久之計 。
其實人類進化到今天,我們的身體已非常聰明,具有一切照顧自己的資源,對于焦慮抑郁的恢復更是如此。
今天分享4種常見的神經遞質如何影響情緒,以及日常生活中我們哪些活動、行為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改善這些神經遞質的異常。讓我們可以盡可能地不借助外力實現自身的平衡。
其實在一對一的咨詢過程中,也是利用這些知識幫助個案啟動行動,改善行為方式,以達到改善焦慮抑郁。你可以點贊收藏,經常復習。
一、血清素(5-羥色胺)
血清素被稱為“快樂神經遞質”,它在調節情緒、睡眠、食欲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清素水平過低時,人們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易怒等情緒問題。
比如,長期處于壓力狀態下,人體血清素的合成和釋放可能會受到抑制,從而增加了焦慮和抑郁的風險。
做這些可以改善血清素的分泌。
(一)飲食方面
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可以促進血清素的合成。
1.例如香蕉,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同時也富含維生素 B6,有助于將色氨酸轉化為血清素。
2.堅果如杏仁、核桃等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們富含蛋白質和健康脂肪,同時含有一定量的色氨酸。
3.乳制品如牛奶、酸奶等,含有色氨酸和鈣,鈣可以幫助調節神經遞質的釋放。
(二)運動鍛煉
1.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運動促使身體釋放內啡肽,同時也能改善血液循環,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有助于血清素的合成。
2.瑜伽和冥想也對血清素水平有積極影響。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放松身心,減輕壓力,從而促進血清素的分泌。
(三)光照
曬太陽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提高血清素水平的方法。陽光可以刺激視網膜,促使大腦分泌血清素。每天花一些時間在戶外曬太陽,尤其是在早晨,可以改善情緒。
(四)良好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于維持血清素水平至關重要。在睡眠過程中,大腦會進行自我修復和調整神經遞質的水平。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從而促進血清素的分泌。
二、多巴胺
多巴胺與愉悅感和獎賞系統密切相關。當我們經歷一些愉快的事情或者取得成就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滿足。
然而,在焦慮抑郁狀態下,多巴胺的分泌可能會減少,導致人們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動力。
做這些可以改善多巴胺的分泌。
(一)設定目標和追求成就
1.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并努力實現它們,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當我們完成一項任務或達到一個目標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讓我們感到滿足和快樂。
2.可以從小目標開始,逐步提高難度,不斷挑戰自己,以獲得更多的多巴胺獎勵。
(二)嘗試新事物
學習新技能、嘗試新的愛好或活動可以激發大腦的興趣,促使多巴胺的分泌。例如學習繪畫、攝影、烹飪等新技能,或者嘗試新的運動項目如攀巖、滑板等。
(三)社交互動
1.與他人互動和交流可以刺激多巴胺的分泌。與朋友聚會、聊天、分享快樂和煩惱,可以讓我們感到愉悅和滿足。
2.積極參與社交活動,如志愿者活動、社交俱樂部等,也可以增加與他人的互動,提高多巴胺水平。
(四)美食享受
1.品嘗美味的食物可以帶來愉悅感,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但要注意適量,避免過度飲食導致健康問題。
2.可以選擇一些健康的美食,如新鮮水果、蔬菜、全谷物等,既能滿足味蕾,又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
三、內啡肽
內啡肽對情緒有積極的調節作用,能帶來愉悅感、滿足感和放松感,類似于天然的 “快樂激素”,有助于減輕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提升心理幸福感。
長期處于高壓力、慢性應激狀態下,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會發生紊亂,影響內啡肽的正常分泌。
例如,長期面臨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緊張等情況,可能導致內啡肽分泌不足,使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
缺乏運動、過度飲酒、吸煙、長期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會干擾身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影響內啡肽的合成和釋放。
其中,規律運動是促進內啡肽分泌的重要方式,缺乏運動則會使內啡肽分泌減少。
做這些可以改善內啡肽的水平
(一)運動鍛煉
1.劇烈運動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可以促使身體釋放內啡肽。運動過程中,身體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和疼痛,為了應對這種情況,大腦會釋放內啡肽來減輕疼痛和帶來愉悅感。
2.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也是一種有效的刺激內啡肽分泌的方法。這種訓練方式通過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和休息交替進行,可以快速提高心率和代謝率,促使身體釋放更多的內啡肽。
(二)大笑和幽默
觀看喜劇電影、聽笑話、與幽默的人相處等可以讓我們大笑,從而刺激內啡肽的分泌。大笑可以放松身心,減輕壓力,同時也能帶來愉悅感和幸福感。
(三)冷水浴或冷暴露
接觸冷水或進行冷暴露可以刺激身體釋放內啡肽。例如洗冷水澡、在冷水中游泳或進行冷水浸泡等。但要注意逐漸適應,避免過度寒冷對身體造成傷害。
(四)按摩和放松
接受按摩或進行放松練習如深呼吸、冥想等可以促進內啡肽的分泌。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放松肌肉,減輕壓力,改善血液循環,從而刺激內啡肽的釋放。
四、催產素
催產素在社交行為、情感聯系和親密關系中發揮著關鍵作用,被稱為 “愛的激素”。它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依戀和親密感,增強社交互動和情感溝通,對心理健康和人際關系的維護具有重要意義。
內分泌失調,如甲狀腺功能減退、性腺功能減退等疾病,可能影響催產素的分泌調節機制,導致分泌異常。
此外,孕期和產后的生理變化也會對催產素分泌產生顯著影響,如產后抑郁癥患者常伴有催產素分泌紊亂。
早期童年經歷,如缺乏父母關愛、遭受虐待等,可能影響個體催產素系統的發育和功能,導致成年后催產素分泌異常。
長期孤獨、社交隔離、心理創傷等不良心理社會因素,也會干擾催產素的正常分泌,影響個體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健康。
做這些可以改善催產素水平。
(一)身體接觸
1.擁抱、親吻、握手等身體接觸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與親人、朋友、愛人之間的親密接觸可以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安全,促進催產素的釋放。
2.撫摸寵物也可以帶來類似的效果。寵物的陪伴和接觸可以減輕壓力,增加幸福感,促使催產素的分泌。
(二)社交支持
1.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獲得社交支持可以提高催產素水平。與家人、朋友、同事之間的相互關心、支持和合作可以讓我們感到被愛和被需要,促進催產素的分泌。
2.參加社交活動、加入興趣小組或志愿者組織等,可以增加與他人的互動,提高催產素水平。
(三)感恩和善良
1.表達感恩之情和做善事可以刺激催產素的分泌。當我們對他人表示感激或幫助他人時,大腦會釋放催產素,讓我們感到快樂和滿足。
2.可以每天寫下三件讓自己感恩的事情,或者主動幫助他人,如為他人開門、讓座、捐款等。
(四)母乳喂養
對于哺乳期的母親來說,母乳喂養是刺激催產素分泌的重要方式。母乳喂養過程中,嬰兒的吸吮刺激可以促使母親的大腦釋放催產素,促進乳汁分泌,同時也能增強母子之間的情感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