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8年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和冀熱遼軍區部隊,向遼西走廊上的灤縣、昌黎、綏中、興城、義縣開火,遼沈戰役前哨戰打響。至9月26日,國民黨軍才判明,共軍的目標是攻克錦州,實現關門打狗之勢。急忙從華北調兵,在葫蘆島以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廖耀湘兵團從沈陽出來,切斷我軍補給線,轉而向南與東進兵團東西夾擊。
【2】、10月2日,蔣介石飛到沈陽,繞過衛立煌,單獨召見廖耀湘,直接命令新1軍,新3軍,新6軍,71軍,49軍主力和3個騎兵旅,1個戰車旅,組成西進兵團,由廖耀湘指揮,兵出沈陽,首先向彰武、新立屯攻擊前進,切斷我軍補給線,而后順勢南下增援錦州,與葫蘆島的東進兵團一起夾擊林彪主力。然后直到8日,廖兵團才出沈陽,12日,經過激戰,占領彰武。10月15日,廖耀湘兵團主力進占距離錦州150公里的新立屯一線,遭遇我軍頑強阻擊,戰至黃昏,獲悉錦州失守,命令部隊原地待命。從16日到20日,廖兵團待命了5天,才開始攻擊黑山、大虎山一線。此間,17日長春國民黨軍起義,長春解放。林彪迅速做出決定,全軍北上,分割包圍廖耀湘兵團,時間是20日晚上10點。
【3】、廖耀湘兵團21日開始從新立屯一線出發,22日下達攻占黑山的命令,慘烈的黑山狙擊戰開始,東野10縱在強大炮火的配合下,硬是頂住了敵人5天的狂攻。大部隊已經趕上來了,廖兵團在向營口方向轉移中,被東野主力追上、分割、包圍,至28日拂曉,2天時間全軍覆沒。
【4】、48年下半年,國軍成立的10個大規模應急機動兵團中,廖耀湘的第9兵團可能是其中實力最為強大的。中原戰場編制比較大的邱清泉第2兵團和黃百韜第7兵團才各轄有5個軍,同樣比較大的黃維第12兵團轄有4個軍和一個機械化快速縱隊。而廖耀湘第九兵團卻足足轄有6個軍和4個獨立旅。而且基本上都是國軍一線最精銳的部隊,新1軍、新6軍、52軍和71軍聲名赫赫,新三軍和49軍名氣稍小,卻也是嫡系精銳,再加上4個戰車旅、騎兵旅的配合,即便被圍殲至少也得造成解放軍10萬以上的傷亡吧。
【5】、廖耀湘指揮的兵團,實力之強、行動之混亂,損失速度之快,實在是三大戰役加上渡江戰役期間之少有,其崩潰之迅速實在是令人不解!客觀原因有很多,除去人心向背,只從主觀上判斷,廖耀湘的個人性格缺陷,優柔寡斷,造就了這一場的悲劇。也斷送了國共大決戰的第一場決定性戰役。
【6】、從廖耀湘成長和從軍經歷,可以看出他優柔寡斷的幾大性格特征,下面一一評析。
廖耀湘在印度蘭姆伽
【7】、第一,性格懦弱,遇事情拿不定主意。廖耀湘出身貧寒,從小刻苦學習,進入黃埔軍校后,更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軍事學習上了。畢業時,以筆試第三名的好成績,獲得前往法國軍校深造的資格,可是由于他個子太矮,最終落選。于是他找到蔣校長,高聲說道:去法國是為了學習軍事,不是當女婿,和個子高矮有什么關系,拿破侖個子不高,一樣橫掃歐洲。一席話懟得老蔣無言以對,只好特批他同往法國深造。
人年輕時的遭遇,往往會給性格打上了深深的底色。學成回國后的廖耀湘,不愿意在大事情上自己拿主意,都是跟著自己的長官走,好在廖耀湘的長官都是大名人、大能人,如衛立煌、白崇禧、鄭洞國、孫立人、杜聿明等,也不用他操什么心,上級讓怎么打,就怎么打。遼沈戰役爆發后,廖耀湘之所以拿不定主意,就是因為膽子小,沒有做選擇的勇氣,怕承擔責任和后果,于是就一拖再拖,直到拖不下去了,才被迫做出一個決定。其實他自己知道,只有全軍退往營口才有活路,為此,早早指派了下屬的52軍劉玉章,提前去搶占營口。而自己的大部隊,直到最后一刻,才想起來,自己要向營口轉進,而不是猛攻黑山。自身的懦弱性格,最終害了自己,以及國軍最精銳的第九兵團,一戰就損失掉了國軍五大主力中的兩個。
【8】、第二,患得患失,做事總猶豫不決。廖耀湘學習刻苦,成績優異,在法國深造期間,畢業于圣西爾軍校和法蘭西騎兵學院,師從戴高樂將軍,回國后參加南京保衛戰、浴血昆侖關,參加兩次遠征軍入緬作戰。民國著名女兵作家謝冰瑩,這樣評價廖耀湘,“是一個十全十美的君子,從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不好色,是一個以國家民族為生命的人,置個人生死于度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人品更是好得沒話說,他的敵人和朋友都認可他近乎完美的軍事才干和人格魅力。廖耀湘被俘后,南京軍事學院校長劉伯承,曾請他做教員,精彩的講解,使得學員們很快對其肅然起敬,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廖耀湘這種完美型人格,想一下子就把事情做到最好,可惜自身實力又達不到,所以遲遲沒有行動,這種“完美主義”的想法常常會給行動帶來阻礙。
拿破侖·希爾說:“不要等到萬事俱備以后才去做,永遠沒有絕對完美的事。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后才去做,那就只能永遠等待下去。”
9月26日,已經判斷林彪帶領主力部隊去打錦州了,你個人作為東北國軍最能打的主力兵團司令,不是應該提前做好出擊準備嗎,結果呢,10月2日老蔣讓他去解圍錦州,他墨跡到8日才出沈陽。出來后,你又不走三角形的斜邊,非要走兩條直角邊,夢想靠偷襲對方后勤基地,來解圍,真是異想天開,書生意氣。錦州失陷的16日,你當機立斷,要么回沈陽,和8兵團一起固守沈陽,要么南撤營口,走海路,撤往南方,結果又是猶豫不決,白白浪費了寶貴的5天。攻打黑山,遇到硬茬子,打不下了多正常,其他部隊繞道,向營口轉移不就行了嗎,結果這位爺又猶豫了。攻擊黑山的5天,徹底拉平了東野主力追上了的時間差。
【9】、第三,心存恐懼,害怕失去和失敗。一個人恐懼的原因,往往是自身實力不足,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只能被動接受,沒有討價還價的底氣,就像一句話說的:一個人所有的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廖耀湘雖然帶著十幾萬大軍出沈陽,面對東野主力大軍,不敢去硬碰硬懟上去,而是去北上偷襲彰武、新立屯,結果得手后,僅僅是得到一些糧食、被服,對戰局的影響接近于零。抽調兵團的所有汽車拉走糧食回沈陽,致使這支機械化部隊數天內,什么都不能干。實際上是一種懦夫行為,心存恐懼。
沒有想到錦州2天就被攻克,一下子不知道怎么辦,坐等上級指示。戰場上哪有這樣的。向營口轉進中,夜晚被共軍小分隊打了一下,變成了驚弓之鳥,亂了陣腳,直接用明碼呼叫,給共軍指出了沖擊方向,結果大部隊都被東野主力分割包圍,指揮系統先行崩潰。
【10】、第四,缺乏自信,無法把握住時機。廖耀湘的這種優柔寡斷的原因,還有不自信的成分,對自己沒把握、沒信心,認為自己打不過林彪,久而久之陷入自我懷疑的情緒當中,不敢爭取和行動,以至于錯失了很多機會。開戰后,馬上想到的就是從營口海路撤退,救援長春沒有意義,救援錦州逡巡不前。缺乏自信的另一種表現就是自負,輕敵,2年前新6軍65團在四平一戰打退了3縱,用二流部隊71軍對黑山、大虎山梁興初的10縱輪番攻擊,損失慘重,誤以為是共軍主力,軍無斗志,士氣低落。
【11】、1948年,那年廖耀湘42歲,他的對手林彪元帥41歲,我們再看看他的性格,是怎樣一個人:堅決(絕不放虎歸山,放東北國軍主力撤回關內)、迅速(改圍點長春打援,為圍點錦州打援)、亂中取勝(完成追擊后,權力下放,各自為戰,哪里有槍聲,就往哪里打)、乘勝追擊(28號解決完廖耀湘兵團,乘勝向沈陽、營口開拔,11月2日,沈陽想個熟透的桃子一樣,解放了)。“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廖耀湘的人生性格缺陷,優柔寡斷,最終害了自己,也害了蔣家王朝,遼沈戰役后,國軍士氣大幅衰落,再不復以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