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有趣的日子——
π day !
為了慶祝數學常數π,
每年的3月14日被定為國際數學日,也即圓周率日(π day)。
為什么偏偏選中希臘字母π來代表圓周率?
其實,π來自希臘語“περιφ?ρεια”(表示區域;范圍;圓周)的首字母,
因此,今日熱詞:
在“π”廣泛使用之前,
數學家們描述圓周率十分費力,
例如稱其為“以徑倍之為周者”
即“乘以直徑等于周長的數”。
(拉丁短語:quantitas, in quam cum multipliectur diameter, proveniet circumferential)
1706年,英國數學家威廉·瓊斯首次用小寫希臘字母π代表圓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取自于希臘語περιφ?ρεια(periphery,圓周)的首字母,
與希臘語περ?μετρο?(perimeter,周長)的首字母π不謀而合。
瑞士數學家歐拉 在1748年出版的微積分著作中,
正式建議用π表示圓周率,
此后,π迅速成為國際通用符號。
在古希臘語中,π的發音為"pee",
在拉丁語中,π轉寫成了pi,
發音類似pie(派),
這也是π現在公認的國際讀音。
從詞源角度看,
π既是古希臘幾何的遺產,
又是微積分革命的結晶。
如今,這個誕生于語言學巧合的符號,
已經被計算到小數點后約105萬億位,
它也早已超越數學邊界,
成為人類探索無限的精神圖騰——
正如π本身,看似簡單的一筆,
卻內藏著永不重復的浩瀚宇宙。
今天,讓我們一起默念這串神秘的數字,
感受人類在追求完美之圓路上的千年求索。
你能背到圓周率的第幾位?
評論區默寫圓周率,
截止到3月21日18:00,默寫最長的用戶送有道詞典SVIP月卡1張。
(別作弊,我們可能會抽查你是否真的會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