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劇《它是誰》引發熱議
2020年4月,一部青春愛情題材的英劇在國外的流媒體平臺上線了,一播出就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0萬的外國觀眾在IMDb上給它打出了8.4分的好成績。
《我們的時光》:年度最佳青春劇
國內不少媒體把它稱為“年度最好的青春劇”或者“年度最美的校園愛情劇”。在豆瓣上,它的評分達到了8.5分,排在愛情類歐洲劇的第13位。
英劇原著小說,豆瓣評分8.0
www.jingdoudou.shop
www.yinghuizz.com
www.majort.me
www.pyjiatong.com
這部英劇的原著小說,在同年的7月,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開始在國內發行。果然沒讓大家失望,這本書在豆瓣拿到了8.0的高分,還進入了2020年豆瓣年度外國文學(小說類)的前五名。
雙語達人談《正常人》
這部劇叫《Normal People》,中文譯作《正常人》或者《普通人》。今天請來了它的粉絲@苔灰 來聊聊這部劇。
《正常人》的原著是愛爾蘭女作家薩莉·魯尼寫的同名小說,后來被拍成了電視劇,在2020年播出了。這部劇講的是兩個年輕人在成長的路上,一點點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最終變成一個“普通人”的故事。
瑪麗安和康奈爾是高中的同班同學。
瑪麗安性格孤僻,但內心很溫柔;康奈爾呢,平時溫和有禮,卻總喜歡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
家暴環境下的童年創傷
瑪麗安從小看到爸爸經常打媽媽,而且爸爸和哥哥也會欺負她。媽媽呢,好像對這些事情不怎么管。瑪麗安試過反抗,但沒用,后來她就學會了讓自己“分身”,就是身體在這里,心卻飄走了。她變得很冷漠,也很疏遠別人,還覺得是自己的錯,才讓家里變成這樣。
康奈爾的成長故事
康奈爾的母親在他小時候沒有父親陪伴,獨自把他撫養長大。盡管生活不易,母親還是盡力給了他滿滿的愛和尊重。因為缺少安全感,康奈爾總是努力表現得更好,希望能被大家接受。最終,他成功了,大家都很喜歡這個長得帥、聰明又有禮貌的康奈爾。
《瑪麗安與康奈爾:一段脆弱關系的開始》
在學校里,瑪麗安總是被人嘲笑、孤立,但她真心喜歡那個唯一愿意跟她說話的人。
瑪麗安真誠地向康奈爾表白了自己的感情,而康奈爾也漸漸被聰明又獨特的瑪麗安吸引住了。
他們兩個內心都很脆弱、敏感,所以走到了一起。
在瑪麗安面前,康奈爾可以做真實的自己,不用再為了取悅別人而假裝。對瑪麗安來說,這也是第一次有人真正注意到她,于是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康奈爾身上。
孤獨的連接與身份的平衡”
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就像兩座孤島終于連在了一起,孤單的感覺消失了,心里也找到了依靠。就像瑪麗安對康奈爾說的那樣:“跟你在一起,雖然有時候會覺得難過,但從來沒有過孤單。”
不過,康奈爾還處在青春期,擔心別人用奇怪的眼光看他,所以總想把這份感情藏起來。他得特別小心地平衡兩種生活:一種是真實的自己,可能會讓人覺得不好相處或者奇怪;另一種是按照規矩來的自己,這樣會被接受和喜歡。
試驗愛情的結果
要是太貪心,想兩邊都抓住,那這根鋼絲只會越繃越緊,最后肯定躲不過糟糕的結果。
畢業舞會快到了,康奈爾膽小地決定去邀請別的女孩,而不是瑪麗安。
對瑪麗安來說,這就像挨了一悶棍。她還以為自己被全心全意地接納了,沒想到不過是別人做的一場試驗而已。
獨自舔舐傷口的青春
康奈爾發現瑪麗安沒去參加舞會,還聽說大家早就知道他們之間的感情時,才明白自己以前那些遮遮掩掩的做法有多傻,也終于意識到自己的舉動對瑪麗安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突然覺得,其實從來沒人真的關注這些,只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可惜已經晚了,一切都結束了。
畢業后,他們進了同一所大學。康奈爾離開熟悉的環境,到了大學后,既要面對現實中的階層和經濟壓力,又陷入“我是誰”“我要去哪里”的迷茫中。這種種壓抑和焦慮,讓大學里的康奈爾感到非常孤獨和失落。
瑪麗安成了大學里的焦點
在一次聚會上,兩個人又見面了。現在的瑪麗安在大學里過得特別開心。她聰明又漂亮,性格獨特,家里條件也好,所以很受同學們喜歡。跟高中時差不多,只是這次輪到瑪麗安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了。
他喜歡她,她也喜歡他
兩個人,心里裝著同樣的東西。再次碰面時,一個覺得自己不夠好,另一個也覺得配不上對方,所以只能做朋友,不敢說心里話。
他們時而走近,時而遠離,但一直都在彼此身邊。就像丟了的東西又找回來一樣,他們的重逢讓彼此變得更完整。
走與留都煩惱
那天和高中同學聚會,康奈爾有點迷茫。他看著留在家鄉的朋友,覺得自己離開熟悉的環境后,好像也沒得到什么。而那些沒走的朋友呢,又羨慕他能去外面闖蕩。
其實啊,不管是走出去的還是留下來的,大家都有各自的煩惱。以前總覺得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了,可真正踏入社會后才發現,生活就像一頭野獸,每個人都得跟它斗一斗。大家都是從簡單的想法里走出來,開始面對更復雜的生活。
孤獨又迷茫的青春
康奈爾終于面對真實的自己,把偽裝撕了下來,可那些隱藏的東西卻露了出來,他再也不能回到從前那個熟悉的世界了。
夾在回不去的過去和看不清的未來之間,康奈爾就像困在蠶繭里的蛹,動彈不得。
高中同學自殺之后,一直迷茫的康奈爾徹底撐不住了,得了抑郁癥。
在康奈爾抑郁的時候,瑪麗安一直在他身邊。他們互相安慰,互相支持。
走出孤獨:康奈爾的轉變
康奈爾曾一度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像一只受傷的小獸,把自己藏得嚴嚴實實。他害怕面對生活,也害怕想起瑪麗安。但后來,他慢慢發現,生活中有兩樣東西讓他漸漸找回了勇氣:一個是媽媽無言的愛,另一個是瑪麗安始終如一的陪伴。
媽媽的愛就像一杯溫水,雖然平淡,卻總能在最需要的時候溫暖他的心。她從不嘮叨,只是默默做著一切,讓康奈爾感受到家的安全感。而瑪麗安呢?她像是冬日里的陽光,雖然曾經刺痛過他,但也最終照亮了他的內心。她的堅持、她的笑容,還有她那句“我一直在”,讓他終于鼓起勇氣走向她。
康奈爾開始學著不再逃避,他試著去表達自己的感情,用行動告訴瑪麗安:“你值得被愛。”他不再猶豫,也不再退縮,而是勇敢地靠近她,讓她知道,她對他來說有多重要。就這樣,康奈爾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學會了如何面對這個世界,也學會了如何去愛一個人。
給情緒大象喂食的瑪麗安
瑪麗安表面上看起來開朗又受歡迎,但其實她心里一直感到空虛。她因為害怕真正的感情,所以總是逃避,這讓她很痛苦。為了應對這種痛苦,她選擇了用一種很委屈的方式去承受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比如被欺負、被盯著看,甚至忍受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她覺得這樣可以讓自己心里那些不安的情緒得到一點釋放,就像在給一只情緒中的“大象”喂食一樣。
瑪麗安的自我成長
在和康奈爾相處的時間里,瑪麗安也開始明白,那種在感情里把自己放得很低、靠別人的需求來填補自己空虛的做法,其實并不好。以前她總是默默忍受那種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失去愛與欲望后的深深空虛,現在這些痛苦漸漸消失了,她開始學會喜歡自己了。
各自前程,各自珍重
康奈爾即將去紐約讀研,而瑪麗安選擇留在原地。他們都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誰也無法預料前方會遇到什么。不過,他們也明白,在彼此的生命里,那段互相扶持、照亮對方的日子,已經足夠美好。
至于以后會發生什么,那就讓時間去回答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