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漫畫般的幽默感,大大咧咧地掩蓋了世界觀的殘缺,整體看來《編號17》都如同一場荒誕的小品,似乎只要表現出了獵奇(但并無創意)的高概念、有趣逗樂的主角以及對政治階級的嘲諷,就是一種成功。亞洲導演在好萊塢從來都面臨著工業話語權與文化解碼的挑戰,奉俊昊用新作證明了這道路的任重道遠。
作者:木刃????????????????????????????????????????????????????????????????????????????????????????????????????????????????????????????????????????????????????????????????????????????????????
編輯:藍二???????????????????????????????????????????????????????????????????????????????????????????????????????????????????????????????????????
版式:王威
自電影《寄生蟲》于2019年奪得戛納金棕櫚獎、2020年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后,奉俊昊導演的新作《編號17》便成了全球影迷期待的作品。
新蝙蝠俠羅伯特·帕丁森、綠巨人馬克·魯法洛等近30位好萊塢明星助陣參演,華納兄弟投資超過了1億美元,導演資歷、演員陣容、制作體量再加上星際移民的科幻背景,《編號17》光看履歷來頭不小。
作為一位以精巧敘事結構、獨特視聽語言、尖銳社會剖析著稱的導演,奉俊昊一直是當代亞洲電影的行業標桿。奉俊昊在商業與口碑雙重標尺上得到認可,即便以韓國導演的身份身居好萊塢,也奪得了更大的自主創作權——《編號17》就完全按照奉俊昊自己繪制的分鏡拍攝,制片方沒有任何干預。
但這次,奉俊昊似乎失手了:盡管電影中仍然試圖以黑色幽默的質感,勾畫人權糾葛、階級壓迫與政治嘲弄等等,但映射現實的手法太過直接,隱喻太過明顯,反而讓原本就經不起推敲的內核顯得更為淺顯。
更別說,即便是站在科幻這個標簽上深挖,《編號17》的設定也并不驚艷,各方各面都沒能突破預期,老套而陳舊。
當太空、克隆人、外星異蟲等諸多奇觀雜糅在一起時,這部混亂、滑稽甚至有些吵鬧的電影在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執導下,有了濃厚的美式風味。客觀講,這仍然是一部成熟的好萊塢商業大片,但這位深諳“社會學影像實驗”的導演,似乎有些過于迎合歐美市場喜好,失去了自己往常辛辣的風味。
亞洲導演在好萊塢的崛起,從來都面臨著工業話語權與文化解碼的挑戰。奉俊昊用作品證明了這道路的任重道遠。
老氣的科幻設定,小品式思維笑料??????????????????????
主角米奇?萬斯(羅伯特?帕丁森 飾)在探索外星地貌時墜入冰谷底,長相丑陋身形巨大的外星蟲子步步逼近,然而好不容易找到他的隊友卻只是撿走了米奇的武器裝備,放任他自生自滅——因為作為“消耗體”的米奇死后,星艦總部還會打印出一個全新的米奇。
這位叫米奇17號的可憐人,已經死過16次了。如果他這次死去,明天會有一個米奇18號代替他工作。
打印一詞初聽有些高端,但其實就是大家并不陌生的克隆技術。站在影視文本視角上,打印一詞暗示著克隆行為的簡易與工業化,容易生產的背后意味著容易遺棄,暗示了米奇的命運循環。
米奇所在的飛船,被一名叫做肯尼斯·馬歇爾(馬克·魯法洛 飾)的領導者跟他癡迷醬汁美食的妻子伊爾法統治。太空旅行的目的很簡單,地球的資源不足,人類需要探索新的星球完成殖民——仍然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危機背景。
當大家終于抵達了一個星球后,卻發現整個星球被一種外星蟲族占據。不知從何時起,科幻電影里對外星人的想象,幾乎都從章魚的形象轉變為了類似螞蟻、蜜蜂的蟲群。《編號17》也沿用了這個毫無新意的概念,而非《降臨》中“七肢桶”、《飛向太空》中“一片海”等更有沖擊力的形象。
為了占領這片新土地,人類與蟲族的大戰一觸即發。作為最佳工具人的米奇成了先鋒隊員,奉命帶回一只“恐怖蟲”研究。陷入絕境的米奇自以為難逃一死,卻發現看似原始兇殘的外星蟲族不僅智慧超群甚至心地善良,救了自己一命。比起這個,真正讓他慌亂的是,飛船上的人們以為他已經陣亡,一個新的米奇18號已經打印完成。而剛一打照面,米奇18號就準備殺掉米奇17號,讓自己成為唯一。
個體災難加上宏觀的人類移民,似乎可以延伸出精彩的雙線敘事,但整部電影卻顯得有點草草了事,全然放棄了邏輯細節。細數下來,相當多的情節都經不起推敲。
如果“消耗體”是個嚴肅的倫理議題,尤其當兩個“消耗體”同時存在時會帶來嚴重的危機,為何大家面對米奇的生死狀況時卻又如此漫不經心以至于頻頻烏龍?
降落新星球發現外星異蟲后,領導人為何不分青紅皂白直接高調宣戰?不去謹慎分析“恐怖蟲”的文明構成,面對它們可能會殺掉全人類的音波攻擊時,人類內部反而因為信息不對齊弄得一團混亂,這些降智行為很難與高深的未來科幻背景對齊。
最后,為什么結局的和解關鍵,是摧毀那臺人體打印機?誠然,“消耗體”計劃反人權,但人類決定在新的星球扎根,與“恐怖蟲”和諧共處,要面對的是另一個維度的議題。這個節骨眼上,人體打印機顯然屬于人類內部矛盾,與主線無關緊要。
“消耗體”這個設定其實可以展現出相當多值得思辨的厚重問題:日拋型的打工人,是否意味著隨著技術的發展,生命本身也會淪為可替代的產品?用記憶硬盤生成出來的靈魂,是否還是原本的自己?人體打印機到底是下層人疲于奔命的鎖鏈,還是上層人追求永生的密鑰?
愛德華·阿什頓《米奇7號》原著中其實有相當多的篇幅在進行自我與永生的探討,只是這部分在電影改編時被拋棄。
再看米奇自身,這個看起來傻乎乎好控制的loser,總是被人好奇詢問“死的感覺如何”,但他好像從沒給出一個明確的回答。他真的愿意接受這一切嗎?真的無怨無悔嗎?真的沒有任何一絲危機感,沒有對自我存在價值有過任何懷疑?一個原本可以閃光的情緒高潮點,就這么被放過了,被幾句“很疼我也會很害怕”清除掉。
電影中有個很有趣的設定,是每次打印重生,米奇其實在性格上都會有一些變化。在羅伯特·帕丁森的演繹下,17號與18號一個幽默軟弱、一個冷漠暴虐,一個隱忍負重、一個敢愛敢恨,自己與自己的對手戲十分精彩。這原本也是值得深挖的一點,如同蝴蝶效應,為什么同樣的起點最終卻誕生了截然不同的人?但電影略過了這一點,只是一味展現17號與18號的戲劇沖突,毫無探索欲。
兩個米奇到底是否是同一個人?面對被“永久刪除”的威脅,兩個人原本可以迸發出更大的力量,但在小品般的劇情節奏中,再次讓步給了市場性的笑料,觀眾哄笑過后,稍微一想,便會留下一地問號。
但美式漫畫般的幽默感,大大咧咧地掩蓋了世界觀的殘缺,也弱化了角色自身的成立。整體看來,《編號17》都如同一場荒誕的小品,似乎只要表現出了獵奇(但并無創意)的高概念、有趣逗樂的主角以及對政治階級的嘲諷,就是一種成功。
迎合的審美選擇,誰拍都是大同小異
出生于1969年的奉俊昊,是韓國典型的386世代:在韓國軍政府高壓統治時期出生,經歷著跌宕起伏的政治運動與經濟變革。他自身的經歷、對生活與時代的叩問,鑄就了他的電影之路:以懸疑、犯罪、科幻等外殼包裹,諷刺并反思著社會斗爭、人類罪行;既深諳類型的融合,又走著反類型的獨特審美。
一部《殺人回憶》常年占據韓國電影排行榜,口碑之外,另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奉俊昊是韓國票房第一導演。
2013年的《雪國列車》,多國聯合制作,斥資4000萬美元,但也傳出了知名的“剪輯事件”——為了得到最終剪輯權,奉俊昊力杠資本,以致發行受到阻礙。可見,奉俊昊本人對于創作的主導權是相當在意的。
后來的《玉子》,也因為奉俊昊強調導演的主導,導致最后影片無法在院線發行。最終奉俊昊選擇了與Netflix合作,使得這部影片成為了一部“網絡大電影”,最后錯失金棕櫚。
但奉俊昊的才華與票房號召力,有目共睹。這也讓他成為進軍好萊塢的韓國導演中,話語權最高的一位。越來越熟稔好萊塢制造的奉俊昊,其《寄生蟲》就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好萊塢式韓國制造的過程:用高預算集結精英人才,打造一個高效協作的團隊,讓每個人都灌注自己的創作才能,去實現更高的制作水準。
從某種角度說,好萊塢的國際化市場,需要的不是金基德這類更具韓國電影特質的導演,反而是更能玩轉類型融合、更能把握票房的奉俊昊符合需求——《雪國列車》、《寄生蟲》全球累積票房超過了10億美元。
但或許奉俊昊也在探索,如何更深入地扎進北美市場。《編號17》就表現出了強烈的美國屬性:對于美國開國歷史,幾乎是直截了當地照搬,片中宗教、膚色、政治等各種議題,都扯下了美國的遮羞布。
馬克·魯法洛飾演的反派飛船領導人,虛榮自大,極具表演人格,又壞又蠢又愛作秀。在飛船底層人不停勞動、按需分配營養流食時,馬歇爾與他的妻子則樂于在電視上展現出精英人群的優越生活,同時激勵大家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機會中獎得到跟自己共進牛排大餐的機會。他的這份油膩做派,以及被暗殺時子彈擦臉而過的設計,任何懂點美國政治的人,都能被明示到指向了誰。
但電影的問題恰恰就在于,除了這些臉譜式的人物設計與調侃式的諷刺,也就所剩無幾了。誠然,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但面對這個爛攤子,更好的解決方式該是什么呢?電影的最后,領導人與其夫人雙雙殞命,確實讓人解氣,但電影僅僅只是把矛盾點放在具體的人物身上,放棄了對制度本身的反思。大團圓結局顯得味同嚼蠟。
在克隆打印這樣很具有探究意義的倫理主題上淺嘗輒止,在現實政治話題上又表達得過于直言不諱。整體來看,奉俊昊的《編號17》終究只是一部可以輕松觀看的爆米花商業大片,故事本身難以成立,只能讓歐美觀眾狂歡,東亞觀眾緘默。
這部套路化好萊塢流水線風格的科幻大片,尚不至于放在爛片行列,但似乎隨便找個有實力的外國導演來拍都大同小異。
恰恰不該是奉俊昊。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