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港股表現強勁。
截止3月13日,恒生指數自年內低點(1月13日)以來漲幅達到23.07%,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等產品跟蹤的恒生科技指數自年內低點(1月13日)以來漲幅達到34.90%,同期的滬深300指數和中證1000指數的漲幅僅為4.80%、16.63%。
在市場風格方面,AH股呈現出明顯的分化趨勢:港股市場中,大盤龍頭股持續占據優勢,對指數的拉動作用顯著;而A股市場則以小盤成長風格為主導。
從細分行業來看,技術硬件與設備、半導體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科技領域表現突出,整體漲幅領先
整體而言,本輪行情高度聚焦于與人工智能(AI)相關的科技板塊,而金融、周期等傳統板塊相對落后,市場結構性特征顯著。
與去年924行情相比,本輪上漲的基礎更為狹窄。在港股通樣本中,本輪僅有20%的個股跑贏指數,而在924行情中,超過60%的個股實現了超越指數的表現。
圖:港股龍頭股代表性高,個股對指數拉動效果強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2/14
在資金面上,本輪資金入市仍以交易和被動型資金為主,主動資金回流有限,具體來看:南向資金近期流入增加但分歧加大;主動外資依然流出,并非此輪上漲資金主力;只有被動ETF資金流入增加。
港股已經漲了這么多了,還算“便宜”嗎?
從估值跟蹤來看,以美債利率衡量的港股ERP已經回落至-1倍標準差的低性價比區間。
對此可以考慮使用整體ERP視角去理解當前的估值水平。以往不同的是,南下資金成為這輪港股行情的主導力量,因此衡量港股ERP也應結合中債利率,如果以中美綜合利率來衡量,當前港股估值還并未達到極端狀態。
圖:10Y美債+10Y中債擬合定價的恒生指數ERP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5/2/14
這也就是說,當期的港股,還未出現真正過熱,還有結構性的機會。
本輪行情與924行情的差異:科技敘事下的結構化行情
本輪行情與924行情存在顯著差異。924行情主要由宏觀敘事驅動,而本輪行情則是在科技敘事下,自下而上驅動的結構化行情,對宏觀環境的依賴度相對較小。
這表明市場資金高度聚焦于少數優質科技資產,而非廣泛的板塊輪動。進一步拆解本輪科技資產上漲的驅動因素,可以發現其主要來源于整體市場風險偏好的提升。其中,人工智能概念的興起成為關鍵因素。
DeepSeek等企業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市場對中國與美國在AI領域發展前景的認知差異。此前未被納入估值體系的業務,如云計算等,有望重新受到市場關注。這將激發中國互聯網企業在大模型開發、應用以及云計算等AI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熱情,進而可能帶動互聯網板塊迎來新一輪估值重塑。
本輪港股行情主要是由少部分公司(互聯網,AI+)帶動,與宏觀基本面關系不大,這也解釋了為何long-only外資的觀望態度。
后續外資回流配置中國資產是港股Beta行情的最重要影響因素,到時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恒生科技指數上漲時間、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
此外,海外投資者、媒體重燃對中國市場的興趣,
高盛:當下是中國的“DeepSeek時刻”,提高中國股指目標點位。
瑞銀:根據歷史經驗,上漲趨勢有望持續1-2年。
摩根士丹利:市場情緒高漲,市場表現的分化將在短期內持續。
當下港股,可以關注什么結構性機會?
本輪行情的核心在于科技敘事下的結構化行情,而非宏觀敘事驅動的全面上漲。市場對科技板塊的關注從基礎設施轉向消費生態和應用場景的拓展,而中國互聯網企業憑借其在應用側的競爭優勢和生態系統建設的能力,有望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估值重塑和業務拓展,中概互聯網ETF(513050)、港股通互聯網ETF(513040)、恒生科技ETF易方達(513010)等產品有望受益。
未來,隨著AI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企業將在降本增效、云業務重塑和Killer APP開發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進一步鞏固其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
菜基也問了下豆包,這三只ETF應該怎么選?豆包是這樣回的:
中概互聯網ETF、港股通互聯網ETF和恒生科技ETF在跟蹤指數、成分股范圍、行業分布及風險特征上存在顯著差異。
1. 跟蹤指數與成分股范圍
中概互聯網 ETF
通常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指數,覆蓋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包括騰訊、阿里、美團、拼多多(美股)、京東等。例如,易方達的中概互聯網ETF(513050)跟蹤中證海外中國互聯網50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占比超60%。
港股通互聯網ETF
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成分股從港股通范圍內選取30家互聯網企業,如阿里、騰訊、小米、美團等,平均市值約2581億元,全部為港股標的。
恒生科技ETF
跟蹤恒生科技指數,覆蓋港股上市的30家科技企業,包括互聯網(騰訊、美團)、半導體(中芯國際)、新能源車(理想汽車)等細分領域,權重上限8%,分散性更強。
2. 行業集中度與權重
中概互聯網 ETF
頭部集中,前兩大權重股(騰訊+阿里)占比超50%,拼多多權重約10%,美股成分股(如拼多多)受中美監管影響較大。
港股通互聯網 ETF
前十大權重累計占比76.92%,阿里、騰訊、小米、美團權重均超10%,集中度較高。
恒生科技
前十大權重累計占比68.94%,行業覆蓋更廣泛(含硬科技),如中芯國際占半導體權重超15%,分散性優于前兩者。
3. 風險與波動
中概互聯網ETF
因包含美股成分,受地緣政治(如中美關系)和美股波動影響較大,短期彈性高但風險集中。
港股通互聯網ETF
主要受港股市場和內地資金南下影響,波動相對中概互聯略低,但仍屬高波動范疇。
恒生科技
因涵蓋硬科技(如半導體、新能源車),行業周期屬性更強,長期增長潛力與短期波動并存。
4. 估值與投資建議
估值水平
三者當前市盈率均處于歷史低位(10%-20% 分位),具備估值修復空間。
選擇策略
偏好龍頭穩定性:中概互聯(騰訊、阿里權重高)。
專注港股互聯網:港股通互聯網(純港股標的)。
看好硬科技與多元化:恒生科技(含半導體、新能源車等)。
風險承受能力:高波動偏好可選擇中概互聯或港股通互聯網,穩健型可考慮恒生科技。
總結的來說:
中概互聯網:全球化布局,高集中度,適合長期看好中國互聯網龍頭且能承受美股波動的投資者。
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標的,短期彈性大,受南下資金影響顯著。
恒生科技:硬科技屬性,行業分散,適合關注科技全產業鏈的投資者。
你會怎么選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