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7年闊端與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舉行了著名的“涼州會談”,結束了吐蕃地方政權之后西藏長達400百年的分治局面,為元朝中央政府對西藏的施政管轄奠定了基礎。
八思巴于公元1260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封為國師,1268年創制蒙古新字,1270年被授予元朝第一位帝師尊號。這里展示的是布畫八思巴肖像唐卡。
這一時期,西藏地方被封授國師稱號且被授予“統領諸國僧尼”職權的僅有八思巴一人。 1260年忽必烈封授八思巴“國師之印”的仿制印,用于日常鈴蓋,是目前唯一能夠確認的八思巴用印。1270年被封為帝師,元代帝師制度由此產生。
幻影成像介紹的是薩迦寺法主“達尼欽波桑波貝傳奇人生”,14世紀中葉,薩迦地方政權被興起于山南地區的帕木竹巴地方政權所取代。
1368年明朝中央政府建立后,通過遣使詔諭、設置武衛機構、推行僧綱制度等舉措治理西藏地亡。
到明成祖朱棣時期,在西藏主要施行的治藏措施是武衛制度。都綱之印,“都綱”是設立在“僧綱司”的主管官員,是明朝僧官系統中最低的職位。永樂到嘉靖年間明朝中央封授過烏思藏僧人為都綱。
1413年薩迦派首領貢嘎扎西應召前往南京朝覲永樂皇帝,被封授為三大法王之一的大乘法王,并賜給詔書和金印,這枚大慈法王印為墨玉質,應該是明朝中央政府封授后世大乘法王之印。
1406年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黑帽系活佛五世噶瑪巴卻貝桑波受到明成祖的召請,在南京靈谷寺為明太祖夫婦薦福,舉行了盛大的法事活動,得到了永樂皇帝的推崇和賞識,封授其為大寶法王,三大法王中封授時間最早地位最高的便屬大寶法王,并頒賜了金冊和這枚大寶法王玉印。
這枚闡化王印是封授給帕木竹巴地方政教首領的,位居明代西藏地方“五大王”之首,負責管理前、后藏主要地區。
《十五法典》是大司徒絳曲堅贊在建立帕木竹巴地方政權后,根據當時西藏地方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律法。
谿卡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莊園,在明代帕木竹巴地方政權時期,谿卡的建立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的遞增過程。位于山南市扎囊縣明代莊園建筑遺存“朗賽林莊園”的縮微模型,莊園主樓高達7層,是西藏現存最高的莊園建筑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