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母親是蔣家最賢惠的媳婦。蔣經國在世時,她的母親每周都要去看望兩三次,蔣經國去世后,她的母親也經常去看望和陪伴婆婆蔣方良說說話。然而,她卻跟母親截然相反,她聲稱與蔣家人已無往來。
她就是蔣經國長子蔣孝文的大女兒,也是蔣家第四代的長公主,她的名字是蔣友梅。
1961年蔣家第四代中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她的到來無疑給曾祖父母蔣介石夫婦和祖父母蔣經國夫婦帶去巨大的歡喜。
作為第四代中的第一個孩子,蔣經國自然對她寄予厚望,孩子出生后,身為父親的蔣經國立刻來到士林官邸。
“父親,乃錦生了,是個女孩,您給她取個名字吧!”
蔣介石經過認真的思考后,決定以“松柏常青,梅蘭竹菊”作為蔣家第四代孩子的名字。根據蔣家的族譜,第四代應是“友”字輩,所以按照順序,孩子的名字定為蔣友梅。
蔣經國一直很疼愛自己的長子跟長女,即蔣孝文跟蔣孝章,如今長子蔣孝文有了自己的孩子,他這個當爺爺的,必然是喜歡的很。
每次回到家,蔣經國的第一句話就是:“友梅,祖父回來咯!”
聽到蔣經國的聲音,友梅揮動著她的小胳膊小腿,搖搖晃晃跑到蔣經國面前,蔣經國則立刻抱在懷里,非常疼愛她。
爺爺對她是這樣,爸爸對她也是這樣的。
蔣孝文回家的第一件事,也是要先抱一抱蔣友梅。
在長輩的疼愛下,蔣友梅成了蔣家最幸福的小公主。
然而,當她走出蔣家大門后,卻發現外面的世界并非那么美好。
1969年,蔣介石把她送到距離官邸不遠的學校念小學。但是在上學期間,她發現身邊得同學都不喜歡跟她玩,老師和家長見到她后都是唯唯諾諾的,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想必你已經發現答案了,沒錯,就是她那顯赫的家庭背景。
其實,蔣家后代基本都遇到這樣的情況。蔣友梅的姑姑蔣孝章長得非常漂亮,但是班里面的男人都不敢接近她,甚至不敢跟她說話。被同學孤立,或許是他們身為蔣家兒女的必經之路。
隨著年紀不斷變大,蔣友梅也察覺所謂的“特權”帶給她的孤寂,因此,在她即將小學畢業時,她就向蔣介石坦言:“我不喜歡軍事,只喜歡做功課!”
也正是因為對特權的厭倦,讓蔣友梅選擇去英國留學而不是去美國。
高中畢業后,蔣友梅跟宋美齡聊起對未來的打算。宋美齡很疼愛這個孩子,也知道她的性格,不愿意依賴祖上余陰虛度時光,討厭權勢家族,更不希望自己變成紈绔子弟。
蔣友梅告訴宋美齡自己想去國外求學,宋美齡聽后非常高興,她親昵地拉著蔣友梅的手說:“我小的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出國留學,我想學成歸來后報效祖國,既然你不喜歡軍事,那就去美國學工業吧。”
蔣友梅笑著說:“阿婆,我想成為一個實業家,想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但是我不想去美國,去了美國,肯定會有人認出我,我不想被他們照顧,我想自力更生!我想當一個平民學生!阿婆,你讓我去英國吧。”
蔣友梅的話讓宋美齡大吃一驚,她沒有想到年紀小小的蔣友梅竟然如此高遠自重,既然她想去英國,那就去吧!
臨行前,宋美齡還特意叮囑:
“孩子,你到英國肯定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只要你肯咬牙堅持,那么,將來你有可能靠著自己的能力成才的!”
就這樣,蔣友梅來到英國劍橋大學念書。
在劍橋,沒有人知道她是誰,在劍橋,蔣友梅感到從來沒有的放松和自在。
然而令蔣友梅意想不到的是,在倫敦,還是有人認出了她,這個人就是曾任英國外交官的陳西瀅的夫人凌叔華。她為何來到劍橋呢?是因為蔣經國不放心蔣友梅一個人在異國念書,特意讓宋美齡找了個友人來照顧她的。
蔣友梅主張自立,凌叔華理解她,所以表明:“我絕對不會把你的真實身份說出去,我也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生活……”
在接下來的交往中,蔣友梅意外發現凌叔華不但文筆好,畫技也是一流的,她的才華讓她為之傾倒,時間一久,蔣友梅跟凌叔華就成了好友。
從劍橋畢業后,蔣友梅來到英國一家銀行工作,雖然是個小職員,但收入相當可觀,再加上蔣友梅努力刻苦,她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蔣友梅接到母親徐乃錦打來的電話,她的祖父蔣經國病危了,母親讓她盡快趕回來。結果因為當天晚上沒有直達的班機,導致蔣友梅未能見到祖父最后一面。
祖父去世一年后,她的父親蔣經國也因病去世。昔日疼愛自己的長輩接二連三離世,這給蔣友梅帶來滅頂打擊,她迎來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日子。
回到英國后,她的身體狀況非常不好,注意力也無法集中,甚至出現遲到早退的現象。那天,蔣友梅下定決心告別她曾經熱愛的生活,去追尋逝去的親人。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英國青年的出現給了她
第二次生命。這位英國青年就是她后來的丈夫伊恩。
伊恩跟蔣友梅其實很早就認識了,而且兩個人對彼此都有好感。因經商的緣故,英國貴族后裔出身的伊恩曾多次來過中國,他還非常喜歡吃中國菜,他曾經對蔣友梅說:“不論是臺灣、香港還是大陸,我都以品嘗你們偉大的國家的飯菜而感到自豪。”
聽伊恩如此真誠地夸贊自己的國家,蔣友梅對他的好感也多了幾分。怎知他們的感情還沒有開花,蔣友梅就遭到親人接二連三去世的打擊。
后來在伊恩的陪伴和開導下,蔣友梅漸漸從烏云中走出來,她也坦然接受了伊恩這個“太陽”。為了能讓蔣友梅心情變好,伊恩不時地把那些從臺灣和香港弄到的中國歷年畫作拿到蔣友梅那里,讓她在困境中接觸到祖國的文化遺產。
一段時間后,蔣友梅徹底恢復過來,她打算辭去原先銀行的工作,重回劍橋大學進修藝術專業,等畢業后,她要從事繪畫工作。
1996年,蔣友梅完成了在劍橋的學業,還跟伊恩結了婚。1997年,蔣友梅的一幅題為《謎》的油畫被拍賣到八千英鎊,蔣友梅的繪畫事業大獲成功!
自從這一刻開始,她徹底擺脫了蔣家第四代公主這個頭銜,成為名噪英倫的女畫家。
自從祖父跟父親去世后,她就與蔣家人無往來,唯一僅有的是她的母親。1997年,蔣友梅懷孕了,快要當父親的伊恩每天樂得合不攏嘴,天天給蔣友梅拍很多照片。
伊恩知道蔣友梅掛念著居住在臺北的母親,所以就把拍下的照片寄回臺北給丈母娘看。很快,孩子出生了。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孩子竟然匯集了五個國家的血統,分別是英國、意大利、中國、德國、俄國。
接到孩子出生的好消息后,蔣友梅的母親也立刻從臺北飛往英國,看著懷里漂亮的混血兒孫,徐乃錦感嘆道:“這娃娃身上留著五個國家的血統,將來一定很聰明!能成大器!”
蔣家第四代幾乎都在國外接受教育和成長,從事的也都是商業和藝術,為此,蔣家王朝也漸漸落幕,正式走入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