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隨著AI大模型應用加速落地,“百鏡大戰”愈演愈烈,AI眼鏡的應用場景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AI眼鏡行業吸引了眾多巨頭的目光,阿里、百度、華為、小米以及三大運營商等紛紛入局,同時也崛起了靈伴科技、雷鳥創新、閃極、億道信息等一批新興企業,“百鏡大戰” 的局面已然形成。
AI眼鏡的應用場景正在加速擴展,目前已具備提詞、拍攝、物體識別、實時翻譯、導航、健康監測等功能,廣泛涵蓋日常生活、辦公、出行等多個領域。祝銘明介紹,憑借實時環境識別與虛實結合的信息疊加功能以及AI大模型能力,他所佩戴的這款 AR 眼鏡不僅在消費端得到推廣使用,還在教育、醫療、能源、電力、制造工業等領域發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該眼鏡還應用在了“天宮一號”上。
在工業領域,今年2月,潤貝航科旗下全資子公司航信科技推出的AI航檢眼鏡及解決方案,能夠通過語音引導,并在激光指示燈、紅外測溫儀等設備的輔助下,協助工作人員全面、高效地完成巡檢并記錄存檔。目前,這款AI航檢眼鏡已在部分民航客戶中進行推廣。
教育領域,AI眼鏡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全新體驗。學生借助AI眼鏡可獲取豐富的課程資料,進行沉浸式學習,例如查看三維立體的教學模型、觀看虛擬實驗演示等。教師則可利用其開展遠程教學,展示教學內容并與學生互動答疑。
醫療場景中,AI眼鏡的作用也不容小覷。醫生查房時,通過AI眼鏡能快速獲取患者病歷、檢查報告等信息;手術過程中,還可為醫生提供實時手術指導和關鍵信息提示。此外,在遠程醫療診斷方面,專家可通過AI眼鏡實時查看患者情況,進行遠程會診。
日常生活里,AI眼鏡的導航和實時翻譯功能十分實用。出行時,用戶能通過它查看路線;與外國人交流時,可實現即時翻譯。同時,AI眼鏡還支持拍照、錄像以及語音助手交互,方便用戶記錄生活點滴,并通過語音指令完成查詢信息、播放音樂等操作。
2月25日,海信視像宣布將在AR/AI眼鏡領域與AR企業XREAL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聯合研發的首款AR/AI眼鏡將于下半年發布。此前,海信視像在2024年上半年推出的MR眼鏡V3 Pro,增加了彩色視頻透視功能,支持動態手勢交互。
不僅如此,國內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也透露AI眼鏡相關業務的進展。2月22日晚間,藍思科技宣布與Rokid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藍思科技將作為 RokidAI眼鏡全系產品的整機組裝合作伙伴,實現從鏡架、鏡片、功能模組到全自動組裝的全鏈條覆蓋。芯片設計廠商炬芯科技表示,公司產品可應用于AI眼鏡,如智能穿戴芯片ATS3085已搭載在已量產的INMO GO第一代智能眼鏡上,新客戶的AI眼鏡新品也即將量產上市。
佰維存儲稱,公司ePOP等系列存儲產品已被應用于Google、Meta、Rokid、雷鳥創新、閃極等知名企業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設備上,2025年,AI眼鏡的放量以及與重點客戶合作的深入,將推動公司智能穿戴存儲業務持續增長。
電池生產商欣旺達表示,公司已有應用于AI眼鏡的消費類鋰電池產品,可根據客戶需求生產。在顯示領域,隆利科技生產的VR背光顯示模組產品已成功應用于Meta VR頭顯上;水晶光電的光學零組件可用于智能眼鏡配套搭配的攝像頭和傳感模塊;三安光電與國內外AR 眼鏡、AI眼鏡領域終端廠商緊密合作,其Micro LED產品經客戶驗證后可快速進入方案升級優化階段。
業內人士認為,AI眼鏡作為一種能夠解放雙手,融合視覺、聽覺等重要感知交互方式的可穿戴設備,有望率先成為端側AI落地的重要硬件產品。國泰君安預計,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將達350萬臺,同比增長230%,諸多國產AI眼鏡品牌也有望在2025年實現量產。不過,AI眼鏡目前尚處于大規模商用的早期階段,未來在性能提升、續航優化、重量減輕、價格降低以及大模型能力增強等方面,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同時,中國信通院近期啟動的AI眼鏡專項測試,將為AI眼鏡行業提供重要的可參考評價標準,加速產業發展進程。
「93913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