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戶養豬的過程中,寄生蟲感染便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項。寄生蟲不僅會悄然損害豬的健康,還可能給養殖戶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因此,精準判斷豬何時該做驅蟲,對于保障豬群健康、提升養殖效益至關重要。
一、外觀及皮膚表現
被毛異常:當豬的被毛變得粗亂、無光澤,甚至有局部脫毛現象時,可能是寄生蟲感染所致。正常豬的被毛應順滑且有光澤。
皮膚問題:若豬頻繁蹭癢,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甚至有出血點和化膿灶,尤其是在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部位,很可能是寄生蟲在皮膚上寄生,此時需考慮驅蟲。
給豬做驅蟲我們可以用牧胖胖的:全能驅蟲無憂,生物驅蟲、體內外全驅、母畜可用,效果非常好!
二、生長與消化狀況
生長緩慢:豬的生長速度明顯比同批次豬緩慢,體型偏小,飼料轉化率低下,吃得多但長得慢,可能是體內寄生蟲掠奪營養,需要進行驅蟲。
消化紊亂:豬出現腹瀉、便秘交替,糞便中帶有黏液或蟲卵,或者有嘔吐、食欲不振等消化問題,可能是腸道受到寄生蟲侵害,應進行驅蟲處理。
三、精神與繁殖性能
精神沉郁:豬表現出精神沉郁、不愛活動、疲憊不堪,對周圍環境反應遲鈍,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導致身體不適,影響了精神狀態,此時可考慮驅蟲。
繁殖異常:母豬屢配不孕,或懷孕后易出現流產、產死胎、弱仔等情況,可能是體內寄生蟲影響了生殖系統功能,需要進行驅蟲。
呼吸道癥狀:豬群中個別豬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且經過常規呼吸道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時,要考慮是否是寄生蟲移行到肺部引起的,可進行相關檢查和驅蟲。
檢測結果:定期對豬進行寄生蟲檢測,如糞便檢查發現蟲卵或幼蟲,或者血液檢測發現寄生蟲抗體等,表明豬已感染寄生蟲,應根據檢測結果制定驅蟲計劃。
此外,不同生長階段和季節也有特定的驅蟲需求。例如,仔豬在斷奶后 15 天左右、體重達到 40 - 50 斤時,育肥豬體重達到 100 - 120 斤時,母豬在配種前、分娩前,種公豬在春秋兩季等,都需要進行預防性驅蟲。
及時且準確地為豬進行驅蟲,是保障豬群健康生長、提升養殖經濟效益的關鍵環節。通過對豬外觀、生長、消化、精神以及繁殖性能等多方面的細致觀察,結合不同生長階段和季節的特點,我們能夠精準把握驅蟲時機,采取恰當的驅蟲措施,助力養殖戶收獲更豐厚的養殖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