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互聯網新詞一套又一套,咱都快跟不上了。
現在出軌的對象不叫渣男渣女了,叫NPD。
控制欲強的爸媽也不叫原生家庭了,叫隱性NPD。
NPD這詞剛傳出來的時候我愛答不理,我尋思這不就是一個心理疾病,全稱自戀型人格障礙。
誰承想,現在隨手一刷就能偶遇個辨別NPD的帖子,甚至一些賬號只發NPD的內容就能一直有流量。
為了抓住這流量密碼,我潛心學習;
可學著學著我心說完蛋了,怎么看誰都像NPD呢?
鑒定NPD已經next level。
曾幾何時,辨別NPD的帖子還是在說NPD愛用什么話術,NPD愛和什么人交往;
科普NPD與人交往會冷熱暴力兼施,遇到要快點跑。
現在已經到了從個人生活習慣,來預判身邊人是不是NPD了。
“有酒癮煙癮的人可能是NPD”“總不換衣服的人是可能NPD”,生活習慣不好的都能往NPD上靠。
還有說社交場合總是沉默的是NPD,沉默時候都在想怎么模仿正常人。
但你是個積極向上愛出門玩的大E人,也能給判成NPD;
說NPD內心空虛都愛頻繁社交獲得能量。
如果你外向喜歡穿一些顯眼穿搭,那你有可能是NPD。
但如果你很內向,是個自己看小動物視頻看一天的人,你還是有可能是NPD。
可能是嫌觀察一個人再判斷,還不夠快;
又有人說,對這個人毫不了解沒關系,看臉也能推斷人家是不是NPD。
說NPD女生多寬臉,NPD男生是長臉。卷福看了都想發律師函。
看牙也能看出NPD。
如果你牙齒歪歪扭扭,恭喜你,你也是NPD。
鑒定NPD的風越吹越玄,很快就吹到了星座和mbti。
上古背鍋俠處女座再次上榜,那11個星座先別覺得搞笑,往下一刷就會發現你自己的星座也沒逃掉。
頭像也能辨別NPD。
你的頭像沒露正臉,不夠積極向上,對不起那你也是NPD,這一條能讓多少文藝X慘遭狙擊。
換頭像時候順便把朋友圈發的《漠河舞廳》刪了吧,不然也會成為你是NPD的證據。
當過牛馬的朋友都知道,想要傳播一個概念,要有洞察精準定位痛點靶向狙擊需求;
鑒定NPD的博主們沒有武德,一頓掃射,沒有痛點也給你打痛了。
別說自己身邊人在劫難逃,連你本人都能被確診NPD。
每條帖子下面都有人說,本來想避雷NPD,結果最符合NPD癥狀的是自己。
就算這些博主列出的NPD的表現,大多都是個人推測,沒有科學依據;
有時候還會自相矛盾,但還是有源源不斷的人找他們鑒定NPD。
而這些博主也真的就坡下鑒,甚至還打著心理醫生的旗號,把鑒定NPD做成了一門生意。
這些野生“心理醫生”憑借網友發的一些聊天截圖,或者網友敘述兩個人之間的關系,就可以下診斷。
年資很高的心理咨詢師見NPD都自覺辛苦;
野生“心理醫生”還可以教你反制報復NPD。
其實咱們想一想,只要順著網友把所遇到的人說成NPD,把人哄開心不就可以拿錢了,哪用做什么判斷。
鑒定NPD這生意真好做,也是真缺德。
但全網鑒定NPD最惡劣的后果,不止被騙錢騙流量這么簡單。
不管是NPD還是其他心理疾病,疾病的概念普及本身是一件很好的事;
方便自查,也方便人與人彼此理解。
但像這樣在歪曲事實的基礎上傳播,只會加重誤解。
首先,想拿到NPD的診斷書,是要去醫院掛號,然后同醫生訪談,做標準化量表;
必要的時候,還要掃描腦補ct看前額葉發育怎么樣,才能最終確診是否患病。
在最專業的人手里,確診NPD都是個流程不少的事。
其次,有很多心理醫生科普過,目前是有針對NPD的治療手段的。
但理性的聲音總不如極端情緒傳播廣,更多的是渲染NPD自戀暴躁的那一面,渲染成人格絕癥;
掩蓋了NPD可能會出現的順從,孤獨,自卑等消極行為。
不僅加深了普通人對NPD的誤解,也給普通人和普通人之間帶來了隔閡。
NPD是存在的,對周圍人的傷害也是真實的;
但現在NPD的使用語境已經和疾病無關,成了一種情緒發泄。
記得NPD這個詞最火的時候,是在《再見愛人4》播出的時候,麥琳因為性格缺陷,被全網貼上NPD這個標簽,遭到網絡暴力。
即便麥琳在節目上做出道歉,直到前些天她參加節目還是會被舉報。
網爆麥琳的人說:“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傷害過我的那個人。”
很多求鑒定的人,并不真的想知道身邊人是不是NPD。
他們得到確認的答復后都是大倒苦水,表示終于可以釋懷。
仿佛積怨已久,終于對對方徹底失望,這才下決心離開。
鑒定NPD之所以這樣火,是因為大家都想為自己“要一個說法”。
大家都想要明白自己為何如此痛苦,想要有人對自己說:
對方對你不好,并不是你的錯。
出于種種原因,人總是沒法靠自己放下一段關系,而“對方是NPD”成了一種解題出口。
“如果對方是NPD,那ta對我的指責就是無效的。”
“如果對方是NPD,那我的痛苦就是合理的。”
鑒定NPD看似苛刻對待他人,實則源于苛待自己。
當一段關系出了問題,我們慣性思維會認為一定有一個人做錯了事;
而每個人都不希望做錯的那個是自己。
其實再正確的事遇到錯的人,也會成了錯的事。
不如承認自己的不適感,允許自己就是無法接受另一個人。
當你開始懷疑一段關系的時候,就已經走在擺脫錯誤關系的路上了。
人沒法接受超出自己認知太多的東西,你與外界的種種共鳴,都源于你自己心里的回聲。
看見自己的內心,便不再需要從外界找一個標簽做支點;
你可以做自己的決定。
作者 / 臟腦丸
編輯 / 姜 姜
設計 / JANE
注:圖片來自于網絡
后臺回復“加群”,進入讀者粉絲群
你只是單純的
煩ta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