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01 基礎知識
單元重點字詞梳理
第5課
萌發 méng fā 1.種子或孢子發芽;2.比喻事物發生。
次第 cì dì 指依次,按照順序或以一定順序,一個接一個地。
翩然 piān rán 形容動作輕松迅速的樣子。翩然起舞。
孕育 yùn yù 懷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醞釀著新事物: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溫床。
農諺 nóng yàn 有關農業生產的諺語,是農民從長期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于農業生產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海棠 hǎi táng 落葉喬木。春季開花,花未放時深紅色,開后淡紅色。果實球形,黃色,味酸甜。產于中國。可食,也可供觀賞。也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懸殊 xuán shū 指兩方實力或經濟差距大,形容差別之大。
簌簌 sù sù 1.形容風吹葉子等的聲音。2.形容眼淚等紛紛落下的樣子。3.形容肢體發抖的樣子。
連翹 lián qiáo 落葉灌木。枝條中空,小枝呈四棱形,下垂。早春開黃花。果實供藥用,有清熱解毒作用。
千載難逢 qiān zǎi nán féng 一千年里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非常難得。
風雪載途 fēng xuě zài tú 一路上都是風雪交加,形容旅途艱難。
衰草連天 shuāi cǎo lián tiān 形容荒草遍地,極其荒涼的樣子。
銷聲匿跡 xiāo shēng nì jì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出現。
草長鶯飛 cǎo zhǎng yīng fēi 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周而復始 zhōu ér fù shǐ循環往復,一圈一圈地運轉。
花香鳥語 huā xiāng niǎo yǔ形容春天動人的景象。
第6課
臀部 tún bù 1.四足動物后肢的上端和腰相連接的部位。2.各種動物身體后部無明顯標志或界限的部分。
骨骼 gǔ gé 人和動物體內或體表堅硬的組織。
漂移 piāo yí 物體在液體表面漂浮移動。
流逝 liú shì 像流水一樣消逝。
褶皺 zhě zhòu 1.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壓力而形成的連續彎曲的構造形式。2.皺紋
攜帶 xié dài 1.隨身帶著。2.提攜
深淵 shēn yuān 很深的水潭。比喻危險或困苦的境地
島嶼 dǎo yǔ 指四面環水并在高潮時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而且能維持人類居住或者本身的經濟生活。
劫難 jié nàn 災難;災禍。
地殼 dì qiào 地球固體圈層的最 外層。
攜帶 xié dài 1.隨身帶著。2.提攜
覆蓋 fù gài 1.遮蓋。2.指地面上的植物,對于土壤有保護作用
兩棲 liǎng qī 1.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陸地上生活。2.比喻工作或活動在兩種領域。
衍射 yǎn shè 舊稱繞射。波在傳播過程中經過障礙物邊緣或孔隙時發生的偏離直線進行方向的展衍現象。
彗星 huì xīng繞著太陽旋轉的一種星體,通常在背著太陽的一面拖著一條掃帚狀的長尾巴,體積很大,密度很小
潮汐 cháo xī 海水受月球和太陽引力的影響發生的定時漲落。按發生的時間區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
劫難 jié nàn 災難;災禍
致密 zhì mì細致精密
隕石 yǔn shí 含石質較多或全部為石質的隕星。
追溯 zhuī sù逆流而上,向江河發源處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來
天衣無縫 tiān yī wú fèng 喻指事物(多系文藝作品)渾成自然,細致完美,無破綻缺漏可尋。
第7課
霧靄 wù ǎi霧氣,形容霧氣騰騰的樣子。
緘默 jiān mò閉口不說話
遷徙 qiān xǐ 1.遷移,改變居住的地方。2.動物學上指鳥類依季節不同而變更棲居地區。
賭注 dǔ zhù 賭博時所押的錢或 物。
沼澤 zhǎo zé 地表常年過度濕潤或有薄層積水的地帶,其上主要生長沼生和濕生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或發育。
瞄準 miáo zhǔn 1.射擊時為使子彈、炮彈打中一定目標,調整槍口、炮口的方位和高低。2.泛指對準
狩獵 shòu liè打獵。
盤旋 pán xuán 1.環繞著飛或走。2.徘徊;逗留
窺探 kuī tàn 暗中察看
喧嚷 xuān rǎng (好些人)大聲地叫或說
邀請 yāo qǐng 請人到自己的地方來或到約定的地方去。
凋零 diāo líng (草木)凋謝零落;衰落
枯燥 kū zào 單調,沒有趣味。
稀疏 xī shū(物體、聲音等)在空間或時間上的間隔遠
彌漫 mí màn (煙塵、霧氣、水等)充滿;布滿
滑翔 huá xiáng 某些物體不依靠動力,而利用空氣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飄行。
目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誰都看不起。
偷偷摸摸 tōu tōu mō mō狀態詞。形容瞞著人做事,不敢讓人知道。
第8課
撣子 dǎn zi 用雞毛或布綁成的除去灰塵的用具。
蹤跡 zōng jì 行動所留的痕跡
粗糙 cū cāo 1.(質料)不精細;不光滑:皮膚~。這種瓷器比較~,趕不上江西瓷。2.(工作等)草率;不細致
裝置 zhuāng zhì 1.安裝。2.機器、儀器或其他設備中,構造較復雜并具有某種獨立功用的部件。
燒烤 shāo kǎo 燒制或烤制的肉食品的統稱。
腐蝕 fǔ shí 1.通過化學作用,使物體逐漸消損破壞,如鐵生銹,氫氧化鈉破壞肌肉和植物纖維。2.使人在壞的思想、行為、環境等因素影響下逐漸變質墮落
沙礫 shā lì沙和碎石塊。
傾斜 qīng xié 1.歪斜。2.比喻偏向于某一方
山麓 shān lù山腳。
溝壑 gōu hè坑谷,山溝。
龜裂 jūn liè 1.皮膚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2.(物體)裂開許多縫,出現許多裂紋。
帷幕 wéi mù掛在較大的屋子里或舞臺上的遮擋用的幕。
崩落 bēng luò 1.倒塌,傾倒。2.引申為沒落。
孔隙 kǒng xì 窟窿眼兒;縫兒。
鍥而不舍 qiè ér bù shě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楔形文字 xiē xíng wén zì 也叫釘頭字。約公元前3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使用的文字。因為筆畫像楔子,故名。后來為巴比倫人、波斯人所使用。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滅亡波斯后不再有人使用。
海枯石爛 hǎi kū shí làn海水枯干,石頭粉碎。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多用于誓言,表示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02 文學常識
1.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氣象學家、地理學家。他對建立和發展中國現代氣象事業和自然資源綜合科學考察事業有重要貢獻,長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思想與實踐的先行者。竺可楨一生在氣象學、物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學》《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等。
2.事理說明文。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的規律的說明文,叫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理。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系、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么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事理說明文與事物說明文的區別是:前者針對道理,后者針對事物。
3.阿西莫夫(1920—1992),美國科普作家、科幻小說家。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和“銀河帝國三部曲”等。
4.科學小品文。科學小品文也稱知識小品或文藝性說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筆調,即借助某些文學寫作手法,將科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其特點為:內容科學,篇幅短小精悍,語言豐富多彩、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形式主要有自述式、談話式、故事式等。
5.大雁歸來本文節選自《沙鄉年鑒》(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侯文蕙譯。有改動。為了更好地體驗和研究生態平衡,1935年4月,利奧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購買了一個廢棄的農場。在此后的十幾年里,這個被稱作“沙鄉”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親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鄉年鑒》就是他在這里對生態和環境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觀察和思考的結晶。
6.大雁是一種大型游禽。大雁群居水邊,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時,有雁在周圍專司警戒,如果遇到襲擊,就鳴叫報警。主食嫩葉、細根、種子,間或啄食農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飛往南方越冬。群雁飛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們稱之為“雁字”,又因為行列整齊,人們稱之為“雁陣”。大雁的飛行路線是筆直的。中國常見的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雁隊多以六只或六只的倍數組成。據說大雁還能傳送書信,因此很容易牽動人們的羈旅愁情、歲月之感。自古以來,詩人們睹雁傷情或托雁寄懷,留下了許多傷感的詠雁作品。
7.利奧波德(1887—1948),美國生態學家,著名環境保護主義者,環保先驅人物,“美國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稱為美國新保護活動的“先知”,“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又被稱為“一個熱心的觀察家、一個敏銳的思想家和一個造詣極深的文學巨匠”。《沙鄉年鑒》是他的代表作。
8.陶世龍,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筆名石工、柳風、今明等。1949年開始寫作普及地質礦物知識的文章,之后陸續發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數百篇,部分結集《揭開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畫像》和《時間的腳印》出版。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9.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普作家,中國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高士其文章的特點是融科學、文學與政論為一體,夾敘夾議,既通俗淺顯,又生動形象,并富有見地,別具一格。代表作有《菌兒自傳》《人生七期》《人身三流》《細胞的不死精神》《病的面面觀》《霍亂先生訪問記》《傷寒先生的傀儡戲》等。
03 考點突破
【單元導讀】
草木枯榮,大雁去來,恐龍無處不有,沙子極為致密,這些現象背后都蘊含著一定的科學道理。本單元的課文都是闡釋事理的說明文,涉及物候學、地質學、生態學等領域,體現了求真、嚴謹的科學精神。
學習本單元,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篩選主要信息,讀懂文章闡述的事理;還要學習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質疑問難,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考點梳理】
說明文常見考點及答題方法
1.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內容)
2.說明對象的特征
考察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對策:(1)看題目 (2)在首段中找 (3)抓關鍵詞句
考察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3.說明方法
考察類型1: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引用說明)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考察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極其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
(1)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
(3)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5)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6)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或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9)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10)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4.說明順序
考察類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1、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三種寫作順序)。
(1)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
(2)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
(3)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
邏輯順序的具體分析: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概括——具體、整體——局部、總—分
如:① 從現象到本質(或從本質到現象)
② 從原因到結果(或從結果到原因);
③ 從特征到用途(或從用途到特征);
④ 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
⑤ 從概括到具體(或從具體到概括);
⑥從主要到次要(或從次要到主要)。
還有“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等)
答題模式:本文使用了……說明順序對……(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
5.說明語言
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簡練、平實或生動(語言表達角度)。
考察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對策:抓住說明文語文準確這一特點答題。
答題模式: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考察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并說明理由。
對策:(1)表態(“能否替換”,注意:絕大多數“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準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后意思有何改變,不符合實際。xx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周密性、科學性。
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飾;“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量。“經常,時常,偶爾等” 表頻率高低。
考察類型3:某個詞語(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對策:首先應回答不能刪掉,“刪掉這個詞語后……”
①解釋句意的變化。(先解詞,說明原句意思是……);
②(定性)在程度/狀態/性質/范圍上加以限制/強調/說明,若刪去,意思變為……,與實際/原意不符/不準確/不嚴密/不科學/太絕對了。
考察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準確”特點的詞句,并體會。
對策:找出語言準確的詞語,然后說明其作用。找準確詞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確數據的句子;
②找有概數的句子;
③找使用限制性詞語的句子。
考察類型5:指示代詞的含義。“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文段作用
考察類型:說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對策:這種題目答題的角度有二:
(1)結構、內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啟下、總結全文或前文。有時在文章在開頭,還起著引出說明對象或說明事理的作用。
(2)結合說明方法談:通過……的說明方法,說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說明……(作用)。
關注一儒語文,學習群分享本文,可私信領取《八(下)語文第二單元知識清單》電子版。文章下方可加老師二維碼。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上圖是我個人二維碼,語文疑問可私信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