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發 | 洞見青年·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一個有獨特視野、有感情有溫度的青年朋友。說真相,傳真情,品百態人生,看芳華青年。歡迎關注我們,寫文不易,請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
地產大亨李兆基去世了——也就是李家誠的父親。
據恒基地產官網消息稱,集團創辦人李兆基于3月17日黃昏在家人陪伴下安詳與世長辭,享壽97歲。
或許很多人會納悶兒,以為是李嘉誠的父親,其實不是的。需要注意的是李家誠,而不是李嘉誠。
這里說個插曲,關于為何李兆基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叫家誠,和李嘉誠同名呢?
其實坊間有很多傳聞。因為和李嘉誠的名字同音,又因為李嘉誠和李兆基在商場上亦敵亦友、難分伯仲,雙方還曾經結下過梁子,所以很多人就猜測李兆基給兒子起名叫李家誠,是不是在玩倫理哏,想要占李嘉誠的便宜?
李兆基,香港地產界的泰斗,其商業帝國之龐大,影響力之深遠,無須贅述。
關于取名問題,早些年李兆基曾做過回復說,只是因為這個名字會給家族帶來好運。
“家誠”,顧名思義,寓意著對家庭的忠誠與誠實,這是李兆基對兒子最樸素也是最深切的期望。所以,有很多解讀都是自作聰明,牽強附會。
況且,商業泰斗也不會拿自己兒子的名字作為和對手競爭置氣,這既不符合常理,也不實際。最近的李嘉誠,爭議頗多。
因為港口出售的事,成為熱搜話題。更因為香港《大公報》和港澳辦和中聯辦公開發文,讓這位商業巨頭的這筆交易,更加顯得撲朔迷離。
此前我們曾發文說過,此次交易量之大、戰略要性之重,已經震驚全球。
對此,很多國際媒體都有報道。因為李嘉誠要賣掉的43個港口以及199個泊位,分別處于全球的23個國家和地區。
而這里面的荷蘭的鹿特丹港,埃及亞歷山大港和巴拿馬運河位置極為重要,貿易量也非常大。
尤其是巴拿馬運河,承擔全球約6%的海運貿易量,可謂是美洲東西海岸之間貿易的咽喉,中國在此的貨運量占比更是高達21%!
所以,這背后到底是出于什么考量,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從李嘉誠過往的商業操作上可以知道,這個馳騁商場幾十年的人,具有很強的商業敏感性。早在2019年香港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人們千呼萬喚李嘉誠出面回應,于是,在8月16日早間,李嘉誠的“黃臺之瓜,何堪再摘”。
這句詩來源于唐章懷太子李賢的名作《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說的是什么意思呢?詩的本意是:種在黃臺下的瓜,摘了一個使瓜長得好,再摘一個使瓜變稀少,摘了三個還可以,摘光了只能抱著瓜蔓回家。
這句詩形象地比喻了兄弟間的相互殘殺和權力斗爭的殘酷性?。該詩以瓜與采瓜人比喻子與親,以摘瓜喻骨肉相殘,感嘆母子親情在權力斗爭下的變質,用黃臺之瓜比喻唐代宗室不堪一再損傷。
可是李嘉誠通過報紙發出來這兩句話,就令人疑惑了。彼時港島黑暴猖獗,警方受攻擊,社會各界愛國愛港人士紛紛撐警撐政府。
而李嘉誠作為首富、有影響的商界人士,特區政府自然希望他能站出來呼吁停止暴力、維護社會穩定。
可李嘉誠是“猶抱琵琶半遮面”,開始觀望敷衍不表態,到警方反擊黑暴態度強硬取得一定成效時,才包下幾家報紙整版署名以“一個香港市民李嘉誠”發出了“正如我之前講過:‘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和“最好的因可成最壞的果”,“以愛之義止息怒憤”兩則聲明。
這模棱兩可的表述,實在是令人費解,狂血,最好的因是什么?是暴徒們的行為?最壞的果又是什么?
以愛之義是讓港府多點愛,還是呼吁暴徒呢?
很顯然,這種表述對于李嘉誠來說,也不奇怪了!
因為縱觀幾十年的從商經歷來看,投機取巧慣了的人,向來都不會從容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好是兩邊都不得罪,兩邊的生意都好做。
所以,2015年的時候,他的這種表態隱含的深意頗有爭議,就被外界被解讀為李嘉誠在關鍵時刻與中央及特區政府不是一條心。如今再次發生港口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反倒是李家誠的父親李兆基,卻一直都是一個錚錚鐵骨的愛國商人!
李兆基在發跡之后,積極參與慈善事業,通過李兆基基金和培華教育基金會捐資超50億港元,扶危濟困,大力支持香港和內地的教育、醫療及人才培養。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李兆基捐款5億元。
而擁有的財富比李兆基多很多的李嘉誠,卻只捐了3000萬。雖然我們不該如此對比,但是在生命受到如此沉重打擊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盡己所能,多做點什么嘛?
除此之外,李兆基曾向清華,北大各捐贈2億元人民幣,還出資8000萬,與教育部合作開展“千名中西部大學校長海外研修計劃”,提升我國中西部地方高校辦學水平。
香港動亂的時候,和李嘉誠模棱兩可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兆基態度鮮明的支持政府,反對暴徒的行為。
2014年,他公開公開譴責 “占中” 及亂港暴力,支持香港法治與穩定,稱 “占中” 自毀長城,有很多負面影響,不但影響香港經濟、金融以及社會繁榮,也有損香港的國際聲譽。
李兆基逝世,引發大量媒體和知名人士的震驚。
據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行政長官李家超對李兆基博士辭世表示哀悼。李家超說:“李兆基博士是杰出的商界領袖和企業家,對推動香港的經濟發展和繁榮穩定貢獻良多。
他亦是備受尊敬的慈善家,在教育及社會服務方面表現卓越,包括多年來向多間香港和內地大學及高等教育院校慷慨捐款,熱心支持高等教育發展和培育人才。
他所創辦的李兆基基金及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亦致力促進教育的發展,尤其關懷華人社區的教育和研究發展。
他于二〇〇七年獲頒授大紫荊勛章。”這就是官方的定義,這就是人民的心聲。
這才是具有錚錚鐵骨的愛國商人!所以,有些人是該好好反思一下,是站在人民的這一邊,站在歷史正義的這一邊,站在愛國的這一邊,還是站在了道義的反面,成為歷史的反面教材。
寫文不易,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請您動動您的發財手,點個贊和在看,給我們一點鼓勵吧!
AI引導未來,有關AI ,有關DeepSeek,有關寫作等,有興趣探討的朋友歡迎學習交流:feihongya1(添加請備注說明)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會新聞焦點深度報道者,主要從事企業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建設,如有合作請私聊。推薦公眾號:洞見青年,點擊下方名片或搜索關注。
賣光港口,李嘉誠嗅到了什么?
李嘉誠的港口,為何不賣給中國?
華為成都封樓“抓人”?背后真相觸目驚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