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沉寂多時的阿里巴巴終于迎來了回歸時刻,而如果對這樣一個回歸時刻進行剖析的話,全面擁抱AI,無疑是它的內在源動力。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阿里市值的回歸,我們可以阿里巴巴在開源模型上的領先上,看出一絲端倪。
不可否認的是,在國內的一眾互聯網大廠當中,阿里業已成為了一個在AI的新賽道上,始終都無法繞過的存在。
當蔡崇信、吳泳銘回歸,并且在擁抱AI上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后,阿里再度扔下「王炸」。
據有關報道顯示,阿里巴巴CEO吳泳銘主張在阿里現有業務中全面實現「AI化」。
阿里所有部門已被告知,他們2025年的績效將通過如何將AI促進增長來評估。
淘寶和天貓在內的核心電子商務部門被鼓勵采用更多的AI技術。各個團隊正在與通義千問的工程師密切合作,共同開發能夠提高效率和用戶體驗的功能。
據有關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還在開發一系列AI原生應用,其中一些可能會在今年推出。「在公司內部,我們相信,基于成熟AI技術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一個甚至比抖音更受歡迎的應用,可能很快就會出現。」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以如此激進的方式全面擁抱AI了。
早在前些時候,阿里巴巴就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的十年內將投入至少3800億元,用于建設云計算和AI基礎設施。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投資數額,不僅超過了過去十年的阿里巴巴的投資總額,也創下中國民營企業在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投資記錄。
如果我們將現在的阿里巴巴的相關動作看成是一次回歸的話,那么,這場回歸的注腳,一定是以AI為名的。
不出意外的話,隨著阿里巴巴的逐步回歸,特別是它擁抱AI開始發揮出越來越多的魔力,曾經那個光芒萬丈的阿里巴巴,或許將會真正度過至暗時刻,迎來真正意義上的黎明。
一
眾所周知的是,在馬云離開阿里巴巴之后那段時間里,阿里巴巴度過了一段真正意義上的至暗時刻。
在那段時間內,阿里巴巴的傳統核心業務不僅節節敗退,就連在布局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問題上,同樣變得亦步亦趨。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阿里巴巴市值的不斷下跌上,看出一絲端倪;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阿里巴巴的核心腹地不斷地被外來的競爭對手所搶占上,看出一絲端倪。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阿里巴巴,真正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毫無夸張地說,那個時候的阿里巴巴如果再不進行變革的話,勢必會被后來者所超越,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所建立起來的巨大的優勢,同樣變得蕩然無存。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以蔡崇信、吳泳銘為代表的阿里元老們的回歸,并且開始了對于阿里巴巴的大刀闊斧的改革。
如果我們對于蔡崇信、吳泳銘所主導的這樣一場深度變革進行總結和定義的話,聚焦核心業務,擁抱新生業務,無疑是一個重要方面。
在聚焦核心業務方面,我們看到了阿里巴巴開始將以往的非核心資產打包出售。
無論是銀泰百貨的出售,還是大潤發的出售,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一點。
說到底,阿里巴巴其實就是想要通過進一步聚焦自身的核心業務,應對過去盲目擴張帶來的問題,從而可以讓自身度過業已到來的資本寒冬。
除了聚焦核心業務之外,阿里巴巴還開始在AI為代表的新技術上發力。
無論是阿里巴巴的業務線開始全面擁抱AI,還是阿里巴巴通過通義千問在大模型上的逐步探索和布局,我們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開始越來越多地將AI看成是一個全新的方向,并且開始全面加注。
正是經歷了蔡崇信、吳泳銘所主導的這樣一場新變革,阿里巴巴才真正徹底止住了步步下跌的步伐,而真正開始止跌回升。
毫不夸張地說,蔡崇信、吳泳銘真正將阿里巴巴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
二
僅僅只是讓阿里巴巴止住頹廢的步伐很顯然是不夠的,在AI時代,一天不進步,便開始倒退。
特別是當deepseek開始出現之后,一場以AI為主導的行業革命,正在拉開序幕。
如果我們將deepseek出現之前的AI的發展,看成是摸索和試驗的話,那么,當deepseek開始出現,AI的發展真正開始了大規模落地和應用的階段。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各大AI玩家們的不斷開源上,看出一絲端倪;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越來越多的行業和場景開始接入AI上,看出一絲端倪。
對于阿里巴巴來講,如果想要不再像以往那樣錯過一次絕佳的契機,想要再度像以往一樣引領行業的發展,必然需要全面、深度而又徹底地擁抱AI,如同以往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毅然決然地擁抱移動互聯網一樣。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看到了阿里巴巴開始將全部的業務線,全面接入到AI,并且用AI來尋找提升效率,優化體驗的方式和方法。
在這樣一個以AI的應用和落地為主導的年代,在這樣一個考驗AI的應用場景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年代,阿里巴巴的全面接入AI,可以說正是切中了行業發展的脈搏。
僅僅只是看準了行業發展的大方向并不是關鍵,真正關鍵的一點在于,如何通過不斷地落地AI,打造一個大型的生態系統,并以此來達成1+1>2的效果。
對于阿里巴巴來講,自然是具備這樣的潛能和實力的,無論是阿里巴巴的全面而多樣的生態系統,還是阿里巴巴以通義千問為代表的大模型底層基座,我們都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業已具備了將AI大規模落地和商用的先決條件。
試想一下,當阿里巴巴將如此多的業務線全面接入AI,當阿里巴巴將如此多的場景全面接入AI,勢必會產生強大的集群效用。這樣一種天然的生態優勢,可以說現在那些AI玩家并不具備的。
在這樣一個考驗AI的落地和應用為主導的年代,在這樣一個考驗AI的規模效應的年代里,阿里巴巴以AI之名的歸來,將徹底實現它的絕地重生。
三
當AI的發展開始逐漸成熟,特別是當以deepseek為代表的應用開始出現,AI的競爭,業已從搶占發展先機的先發優勢的時代,進入到了比拼落地和硬實力的階段。
在這樣一個階段,真正考驗玩家們的,不再是講給資本市場聽的美好的故事,而是找到AI應用與商業完美結合的現實范本。
毫不夸張地說,這是AI發展的全新階段。
看看AI所帶來的行業的嬗變,看看AI所帶來的效率提升,看看AI所帶來的用戶體驗的優化,我們就可以非常直觀的感受到這一點。
如果我們將以往的AI看成是一個搶占理論和模型制高點的時代的話,那么,現在的AI,則是一個搶占應用和商業化制高點的時代。
在這樣一個時代,真正決定玩家們話語權的是,如何將AI落地到盡可能多的場景和行業當中,讓AI變成一個可以真正提升效率的存在,真正可以變現的存在。
對于阿里巴巴來講,自然是有這樣的條件和基礎的。
阿里巴巴本身的通義千問的模型的優勢,自然是不必說的。
除了阿里巴巴在AI大模型上的前瞻性布局之外,阿里巴巴在云計算上的優勢,特別是阿里巴巴在業務上的巨大優勢,同樣為AI落地和應用提供了廣闊的試驗場。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看到了阿里巴巴以如此激進的方式投身到AI的懷抱,我們才看到了阿里巴巴在擁抱AI的問題所表現出來的以往所沒有過的積極。
說到底,阿里巴巴還是比希望失去這樣一次絕佳的重回巔峰的機會。
正如阿里巴巴董事長蔡崇信所說的那樣,人工智能的潛在市場規模至少有10萬億美元,甚至可能更大,這一規模超過了交通運輸和醫療保險等行業,這就是為什么每個人都應該對人工智能感到興奮。
如果將此番言論,同阿里巴巴傳出的全面接入AI結合在一起的話,我們便會看出,阿里巴巴在全面擁抱AI的問題上的堅定。
以此為原點,在附之以阿里巴巴豐富且全面的業務線,阿里巴巴很難不會衍生出類似抖音的殺手級應用。
到那個時候,曾經誕生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抖音,或許將會遭遇到以AI之名全面歸來的阿里巴巴的挑戰,一場大戰由此開始拉開了序幕。
結語
阿里巴巴,正在開啟一場全面歸來。
這樣一場全面歸來,是以AI為主打的。
如果我們將蔡崇信、吳泳銘回歸之后對于阿里巴巴的改造,看成是阿里巴巴開始止跌企穩的起始之地的話,那么,現在阿里巴巴正在開啟的這樣一場全面擁抱的AI新戰役,則是阿里巴巴開始絕地反擊的新開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判斷,原因在于,AI的發展業已進入到全面落地和商用的全新階段,同時,阿里巴巴本身龐大的、多元的生態系統可以為其提供廣闊的試驗場。
當阿里巴巴開始和AI產生化學反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甚至比抖音更受歡迎的應用,可能很快會出現。
阿里正在歸來,阿里已經歸來,它踩著AI的云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