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我們隨手使用的塑料瓶、塑料袋,身上穿著的化纖衣物,都在悄悄釋放一種難以察覺的 “隱形威脅”—— 微塑料和納米塑料。
目前,在人體大腦、肝臟、腎臟、胎盤、睪丸、骨髓等部位,均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在人體內不斷堆積,可能會增加心臟病、腦血栓、帕金森病、各類腸道疾病,甚至血液腫瘤的發病風險。
微塑料是如何進入人體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微塑料的危害呢?元元醫生為您一一解答。
01 微塑料是什么?
微塑料/納米塑料指直徑在1納米到500微米之間的塑料顆粒。這些微小的塑料顆粒來源廣泛,主要源于塑料制品的自身損耗分解。
在日常使用中,塑料制品經過摩擦、擠壓會發生磨損,表面顆粒脫落形成微塑料。被丟棄后,塑料在紫外線、溫度變化、風吹雨淋以及微生物的作用下,也會逐漸分解成微塑料。
02微塑料如何進入人體?
01飲食攝入:
食物在包裝、加工過程中也容易混入微塑料,最終被人吃下。
受污染的水源、瓶裝水析出的微塑料,以及水生生物體內積累的微塑料,會隨著飲水、食用水產品進入人體。
02呼吸吸入:
微塑料附著在灰塵上懸浮于空氣中,人們呼吸時便會將其吸入體內。
03皮膚接觸:
部分含有微塑料成分的護膚品、化妝品,在使用時可能附著在皮膚上,進而進入人體。
03微塑料在人體累積,或致血液腫瘤!
2024年發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一項研究,首次證實人體骨髓中存在微塑料。
研究人員在所有參與者的骨髓樣本中都檢測到了微塑料,其尺寸大多在20微米-100微米之間,同時還檢出了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己二胺66這5 種塑料類型。基于此,研究者認為微納米塑料存在于人體骨髓中,可能是血液腫瘤發生的又一重要危險因素。
不過,目前還不能確鑿認定微塑料在人體累積就一定會導致血液腫瘤。這是因為相關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還需要更多深入研究來進一步驗證和明確微塑料與血液腫瘤之間的因果關系。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潛在威脅不容忽視。
04如何減少微塑料暴露?
01減少塑料制品使用:
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瓶、塑料袋和塑料餐具。
可以選擇玻璃、不銹鋼或陶瓷材質的容器來盛裝食物和水。
02注意飲食安全:
海產品的內臟,如魚腸、貝類內臟等,微塑料含量相對較高,建議少吃。
此外,避免用塑料容器加熱食物,尤其是含油脂的食物,因為高溫會加速塑料中微塑料的析出。
03改善生活習慣:
多喝煮沸后的白開水,減少瓶裝水的攝入。
同時,少穿化纖衣物,選擇天然纖維(如棉、麻)材質的衣物,以減少微塑料通過呼吸進入人體的風險。
04保持室內清潔:
定期開窗通風,能夠有效降低室內微塑料的濃度。
使用濕式清潔方式,如濕拖把拖地,可以避免微塑料在空氣中飛揚,降低室內微塑料污染。
參考文獻:
Zhang, S. et al. (2024).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Microplastics in human bone marrow: A potential risk factor for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審核專家
周進
胸部腫瘤內科一病區
門診一級專家
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武侯院區)
周二下午(天府院區)
《防癌大講堂》節目預告
每周四晚22:00鎖定四川電視臺新聞頻道(SCTV-4)收看《防癌大講堂》,癌癥「防-篩-診-治-康」全周期科普,抗癌指南全程守護!
本周四(3月20日)話題:暗藏致癌風險的“省錢”習慣
講者:臨床營養科曾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