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在解放戰爭中,豫東戰役是一場承上啟下的戰役。
如果說千里躍進大別山,是我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反攻的標志,那這場戰爭就是吹響全面反攻的號角。
在此戰中,面對空前團結且占據交通優勢的國軍,粟裕以1:2的兵力劣勢,打出1:3的戰損比,首創殲滅敵軍一個兵團的先例。
就連協同作戰的劉伯承,事后也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直夸粟裕用兵大膽。
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復盤一下,這場解放戰爭中鮮為人知,卻至關重要的經典戰役!
戰前背景分析
1948年初,隨著解放戰爭的形勢日益好轉,毛主席提議實行第二次千里躍進大別山,讓華東粟裕帶三個縱隊渡江南下,到江西、福建一帶的革命老區開辟第二戰場。
可粟裕對此持反對意見,多次駁回了毛主席的建議。
他認為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在中原集中兵力一舉解決國民黨主力,而不是分兵南渡。
雙方你來我往爭論了三個多月,誰也說服不了誰。
1948年4月,粟裕到西柏坡跟毛主席當面討論。
最終在他的伯樂朱總司令支持下,成功說服了毛主席接受中原決戰的方案。
但要決戰中原,有兩個難題需要解決。
第一,我們沒有攻占大城市的經驗;
第二,我們沒有殲滅國民黨兵團的先例。
先說第一個,解放戰爭初期,我黨手上唯一一座大城市只有哈爾濱,那還是從蘇聯老大哥手上接收過來的。
其他如北平、天津、濟南、長春等大城市,都掌握在國民黨手上。
其中中原地區大城尤多,星羅棋布,互為表里。
不把這些釘子拔掉,就不能肅清國民黨在中原的勢力。
再說第二個,解放戰爭初期,國民黨輕敵大意,經常被我們一個師一個師吃掉。
到了后期他們吸取教訓,把至少兩整編師(相當于軍)單位抱成一團形成了兵團集群。
這樣我們就很難啃得動了。
所以,粟裕要想逐鹿中原,那就必須先證明我們有一次性吃下一個兵團的實力。
介紹完背景,我們接下來要介紹敵我態勢分布。
當年5月,在得到中央支持后,華東野戰軍政委陳毅帶著4700名干部到南邊,去找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劉鄧所部。
目的是為了讓劉鄧的中野跟粟裕的華野,在中原一帶協同作戰。
劉鄧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中原西南角的南陽盆地和大別山一帶。
在這里,國民黨有張軫、胡璉兩個兵團。
劉鄧的目標就是纏住他們,確保中原大戰期間,他們不能前去插手。
此外,中野還分出了第11縱隊前去幫粟裕作戰。
接下來,我們再清點一下粟裕的家底。
不同于劉鄧大軍,華東野戰軍是一個由各山頭拼湊的聯合體。
其中粟裕作為主力,手上有五個縱隊,再加上中野剛給他援助的11縱,共六個縱隊。
現在他們跟粟裕一起待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河內一帶。
此處是中原的西北角。
第二股勢力是陳士榘、唐亮為代表的陳唐兵團,下轄兩個縱隊。
他們就待在南陽盆地通往中原的出口處,即確山、魯陽一帶。
從地理上看,此處是中原的西南角。
第三股勢力是,許世友、譚震林為代表的譚許兵團,下轄三個縱隊,分布在中原的西北角,即山東南部的棗莊、臨沂一帶。
第四股勢力是韋國清、陳丕顯為代表的韋陳兵團,下轄三個縱隊,坐落在中原的東南角,即蘇北地區。
這就是戰前的態勢分布,華野四大兵團,分別占據了中原的四個角,而國軍通過兩豎一橫的三條鐵路,圈占廣大的中原腹地。
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國軍的分布。
在西南角,國軍張軫、胡璉兩大兵團,負責盯住中野劉鄧跟華野陳唐。
在東南角,由黃百韜兵團負責看管蘇北韋國清所部。
東北角方向,國軍沿南北走向的津浦鐵路,在路上的兗州、徐州兩個關鍵節點布置了兩個師,正好攔住許世友西進中原的通道。
此外,黃百韜所部距離許世友不遠,也負有看管的任務。
西北角方向,國軍的防御力最薄弱。
蔣介石安排飛將軍孫元良的兵團坐鎮鄭州,盯著黃河對岸的粟裕。
此外,在沿鄭州、開封、睢縣、徐州、連云港這些東西走向的城市之間,有一條貫穿中國東西的隴海鐵路。
國民黨在徐州跟鄭州之間這段鐵路,安排了邱清泉、劉汝明、區壽年三個兵團作為機動兵力,隨時準備救火。
你來我往,各盡其能
5月23日,粟裕落下了第一顆棋子,目標是西南角的胡璉、張軫兩個兵團。
前面介紹過了,這里是中野劉鄧跟華野陳唐的聯防區。
在整個中原戰場上,我軍都是劣勢兵力,唯獨在這個方向能形成一點優勢。
戰斗剛一打響,胡璉就急忙向救火副隊長邱清泉求救。
邱也第一時間,帶著自己的兵團急急火火地前來救援,并沒有發揮國軍的“優良傳統”,至少此時的邱清泉還是很認真的。
邱清泉
邱清泉離開后,西北角粟裕立馬率主力部隊渡過黃河,企圖進入中原腹地。
國軍當機立斷,放棄救援西南角,讓邱清泉兵團,乃至于東南角的黃百韜兵團迅速回援中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粟裕。
粟裕現在的情況很不利,他剛渡過黃河,還沒有深入中原,屬于背水列陣,非常危險。
5月27日,東北角許世友發力,進攻戰略要地兗州,國軍又急忙改命黃百韜兵團前往救援。
此時粟裕在定陶、商丘一帶,被邱清泉看得死死的,眼看就要沒戲了。
然而,這只不過是他的障眼法而已。
他真正的目標是開封,此處是河南重鎮,又是隴海鐵路上的關鍵節點,為敵人所必救之地。
問題在于派誰去呢?華野還有機動部隊嗎?
有,那就是西南角的陳唐兵團。
前面說過了,西南角是我方唯一有優勢的地方,要想抽調兵力,只能從這里抽。
至于張軫、胡璉則繼續由中野牽制,另外中野還友情贊助了一個第九縱隊給他。
此時國軍幾大兵團都被調開了,開封防御空虛呀!
孫元良
唯一能救援的,是開封西面,鄭州方向的孫元良兵團。
可“飛將軍”戰斗力有口皆碑,整場戰役中這個兵團被第九縱隊堵的死死的,一直都沒有露臉的機會。
6月22日,開封解放。
可開封是一個四戰之地,易攻難守。
粟裕的目標,絕不是為了奪取一座守不住的城市。
他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調動國軍,在運動中殲滅敵人。
國民黨本質上就是一家外資持股的買辦公司,它必須得時刻注意國際觀瞻,沒辦法像共產黨那樣存人失地。
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投資人的信心。
所以,蔣介石只能下令邱清泉、劉汝明、區壽年三個救火兵團,趕緊丟下粟裕去救援開封。
隨著這三個兵團開始移動,破綻出現了。
三兵團中,區壽年兵團最年輕,沒有挨過解放軍的毒打。
區壽年
區壽年又是個小心謹慎的人,走起來左顧右盼,不知不覺竟然跟邱劉兩兵團拉開了四十公里的距離。
這四十公里對于國軍來說,足以致命。
此時,陳唐兵團已經從開封撤出,在野外待命。
粟裕立刻命令他們插入這四十公里空擋,建立阻擊陣線,防止邱清泉來援 。
6月28日,粟裕帶華野六個縱隊的主力,包圍區壽年兵團。
邱清泉洞悉了粟裕的目的,拼了老命前來救援。
陳唐阻擊兵團在他的攻擊下,經常是整連整營地報銷,最近的時候距離粟裕只有十公里,不是電視劇中所謂的見死不救。
7月1日晚八點,粟裕發動總攻,區壽年兵團大敗,區壽年坐坦克突圍被我軍俘獲。
然而,區兵團沒有完全被殲 ,還有一個師外加兩個團在頑抗。
就在這時候,戰局突變,黃百韜兵團突然加入戰場。
前面說過,許世友部攻打兗州,引走了黃百韜兵團。
可黃百韜在半路上看穿了我軍圍點打援的意圖,急忙掉頭南下,一頭撞進中原戰場。
黃百韜
粟裕當時正在圍殲區壽年,就把中野援助給他的十一縱派去阻擊黃百韜。
有意思的是,中野這一戰援助的兩個縱隊,最后都成了阻援部隊了。
到了7月2日,黃百韜擊穿了11縱的防線向粟裕殺來。
此時粟裕所部的情況,一下子變得危險起來,區壽年的殘部還沒有被消滅,黃百韜又氣勢洶洶地殺來,我軍面臨被區、黃兩部里外夾擊的風險。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粟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打出了神之一手。
他居然丟下區壽年殘部,反過來包圍了黃百韜。
這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
黃百韜此刻正志得意滿,完全沒有意料到粟裕會這么干,這導致他的兵力沒有事先展開,還沒來得及布陣就被擠成了一團,無法發揮全力。
至于區壽年殘部,粟裕認為這些喪家之犬沒有主動進攻的勇氣,只留下那個被擊穿的11縱看著他們。
戰局瞬間逆轉,黃百韜被圍在一個方圓不足十里的小村莊左沖右突。
7月4日,他坐坦克突圍失敗,已經在焚燒文件,槍殺俘虜,準備以身殉國了。
得虧他遇到了兩個給力的隊友,一個是西邊的邱清泉,另一個是西南角跟中野對耗的胡璉。
胡璉
他們兩個在無法突破我軍阻擊的情況下,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留下大部隊跟我軍繼續對轟,分出一支部隊迂回繞過我軍阻擊陣地,前去救援黃百韜。
這一招精準地打到了我軍的痛點上。
當時敵人兵多,我軍兵少,他們能分兵,我們卻不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溜走。
7月6日,邱清泉的救援部隊,成功繞開陳唐兵團的阻擊陣地,向黃百韜所在的部隊殺來。
局勢如此,粟裕只好放棄到嘴的黃百韜,帶著華野主力全身而退。
此戰,我軍以三萬余人犧牲的代價,在敵我兵力1:2的劣勢下,殲敵9萬余人,完滿達成了戰略目標。
事件影響
最后,我們再說說這場戰役的影響。
筆者認為,此戰是國共戰場上最精彩絕倫的一戰,就連后來的三大戰役也比它遜色一籌。
因為這一戰國軍除了孫元良之外,黃百韜、邱清泉、胡璉這幾個兵團的應對都可圈可點,而且難得的是,都沒有像過去那樣見死不救。
這是國軍有史以來,最精誠團結且靈活機動的漂亮仗,雖敗猶榮啊!
但這一仗的后果,卻十分地嚴重。
首先,由于區壽年兵團被殲滅,國軍意識到現有的兵團人數已經不足以自保。
他們開始從各條戰線抽調兵力,擴充自己的兵團人數,導致兵力過度集中于“點”。
而“線”和“面”過于薄弱,為4個月后淮海戰場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其次就是老蔣賞罰不公,事后他給黃百韜頒發了青天白日勛章以作嘉獎,卻想拿邱清泉來上演揮淚斬馬謖,幸虧黃埔同學求情,不然老邱死了。
而老蔣之所以會如此安排,是因為他覺得黃百韜從兗州千里迢迢趕來救援區壽年的,這是不計得失,忠勇可嘉的行為。
可邱清泉距離區壽年只有區區四十公里,卻死活救不了友軍。
這明顯是想保存實力,坐觀成敗。
邱清泉滿腹冤屈,事后他一氣之下干脆辭職回老家。
直到不久后淮海戰役爆發,他才被重新起復。
不過,經此一事,邱清泉開始變得世故起來了。
淮海戰役初期,黃百韜又一次被粟裕圍在碾莊,而邱清泉又無巧不成書地被派去救援。
可他這回出工不出力,最終導致黃百韜兵團的覆滅。
此外,中共這邊一直都有一個爭議,那就是許世友兵團的動向。
按理說他是負責牽制黃百韜的,可黃百韜一路殺到粟裕面前,也沒見他們露臉。
如果他們能及時入場,粟裕手中就會多出一支兵力,去阻擊胡璉跟邱清泉的求援部隊,黃百韜說不定就要當場隕落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許世友跟粟裕有舊怨,所以見死不救。
其實真的不是,前面說過國軍掌握著交通線,黃百韜的軍隊是坐著火車殺過來的。
而許世友的部隊只能靠著兩條腿跑,當然是追不上人家啦。
本文由“文史風云”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