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讓東北老鐵重燃希望!
2024年,大連GDP達到9516.9億元,同比增長6.5%。今年再努力下,東北第一座萬億級城市,就有了。
大連曾經輝煌過,建國后到2000年,重工業、造船、石化、日韓投資....共同締造了“北方香港”的繁榮。
后來隨著經濟轉型陣痛,大連經濟停滯不前。
如今GDP增速再起,這是要重現輝煌了?
1海蠣子味的繁榮往事
年輕一代除了旅游,對大連沒啥印象。但在上世紀,大連經濟曾遙遙領先全國,有過黃金時代。
90年代,大連經濟在外資助力下騰飛,港口吞吐量超越上海、深圳,日韓商人一擲千金,引領城市娛樂、消費,星海廣場萬人空巷.....
大連經濟的輝煌,離不開三個關鍵詞:港口、工業、日韓投資。
地理上,大連位于遼東半島最南端,三面環海,與日韓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新中國成立之初,大連便是國家重工業基地,造出多個“大國重器”,比如中國第一艘萬噸貨輪、第一艘航空母艦、第一臺大功率內燃機。
改革開放后,中國首批開放的沿海14座城市,就有大連。
當時中國有市場、有勞動力,缺資金,大力引進港資、外資,定位外向型經濟,以流水線換外匯。
李嘉誠、李兆基等港商一路北上布局大陸,大連地理上不是離日本、韓國近嗎,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日韓大量投資。
大連是幸運的,80年代正是日本經濟巔峰時刻,半導體、家電、汽車崛起,房子、股票嗷嗷漲,財大氣粗的日本人號稱要買下美國,還順手奶了鄰居大連一波。
1984年,日本三洋電機率先在大連建廠,生產錄音機磁頭,此后佳能相機、東芝電視機都來了。巔峰時的大連,生產了全球30%的佳能相機。
在電子制造、機械裝備助推下,大連經濟騰飛,增速常年保持兩位數。
1980—1995,大連港吞吐量從3260萬噸飆升至1.5億噸,集裝箱航線從0拓展至32條,一度超越上海、深圳。
到1995年,大連有日企587家;2005年,大連日資企業年產值突破2000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35%。
政策紅利、日韓投資,讓騰飛的大連變成東北乃至全國明星城市,北方香港深入人心。
經濟發展了,消費、娛樂自然會跟上。
90年代的大連人,就見識了迪士尼全城狂歡般的游行花車,十幾萬人擠爆星海廣場的盛況。
出手大方的日韓商人,引領了大連高端娛樂消費。能豁出去的姑娘們,上金碧輝煌的KTV陪酒一晚,就能掙幾千,那可是90年代啊。
經濟、眼界領先了全國20年,所以上年紀的大連人自帶迷之自信,至今放不下昔日榮光。
2迷失在新世紀
90年代大連領先了全國,但中國加入世貿后,它卻掉隊了。
2012年,大連GDP就突破7000億,和杭州、成都爭萬億級城市。
到了2020年,大連GDP還是7000億出頭,仿佛失去了8年,從領先全國的“北方香港”,淪落到和唐山爭萬億級城市....
大連,犯了啥錯?
大連失落的20年,關鍵詞是日韓撤資、產業轉型太猛。
大連興也外貿,衰也外貿。
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滅、97年亞洲金融危機、08年金融海嘯,每次都打擊了日韓在大連的投資。再加上中國產業升級背景,勞動力性價比沒了,日韓撤資潮就來了。
2012年,佳能大連工廠關閉,遣散千名員工,生產線轉移越南;2015年東芝電視機組裝廠停產,生產線遷至菲律賓。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統計,2010—2020年大連日企數量減少42%。
資本是逐利的,當利潤不夠看,距離再近也得搬走。
第二點,產業轉型太激進。
90年代,大連靠重工業、外貿崛起后,就極富前瞻性的謀劃轉型升級。可惜步子邁太大,扯著D了。
當時大連號稱北方香港,香港是什么路子,制造業+金融,也就是工業+服務業。
為了看齊香港,大連建設了漂亮的市區,引進大量金融、貿易企業,試圖將大連打造成商業城市,脫離工業標簽。
注意,中國是2001年加入世貿的,工業化、城鎮化、服務業興起,都是那之后才大規模推進。
大連20多年前就超前規劃上服務業了,規劃遠超現實,這能不出問題嗎。最終因為大量資源傾向服務業,影響了大連制造業發展。
2016年東北特鋼債務違約,又引發市場對東北信用體系質疑。
產業規劃激進、營商環境不利,最后形成如今局面:
長、珠三角制造業繼續領先,成渝、青島、西安等后來居上,大連卻迷失在新世紀,成了中國最遺憾的城市。
3 不能只有萬噸巨輪
今天的北方經濟,只剩北京一枝獨秀,天津、青島、鄭州、西安、濟南勉強跟隨。
整個東三省,只有大連勉強夠到萬億級別,老鐵們扎心不.....
全國范圍看,2024年萬億級城市有27個,南方19個,北方8個,分別占比70%、30%。
不過經過20年的折騰,大連經濟已經重回正軌。
2023年、2024年,其GDP增長分別是6%、5.2%。
從結構上看,農業、工業、服務業分別貢獻585.7億元、3349億元、55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3、6.6%、4.6%。
工業仍然是增速最快的,尤其恒力石化,是大連經濟頭牌。
恒力石化主要搞煉油生意,煉出來的產品,能做鋰電池隔膜,也能做可降解塑料。
中國滿大街電動車的電池上的隔膜,就是大連恒力石化生產。
2023年,其產值突破1800億元,相當于大連GDP的19%。
2024年的2000萬噸煉化一體化項目,通過AI加持,能耗降低12%。
除了石化、裝備制造等傳統王牌,大連還布局了半導體、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數字化產業。
雖然還沒形成優勢,但必須得做。
未來是數字經濟時代,AI時代,大連不能只有萬噸貨輪、星海廣場,數字航空母艦也得安排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