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漸衰退,正氣虛弱,臟腑功能失調,脾胃虛弱尤為常見。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其虛弱會導致氣血生成不足,進而使老年人易患多種慢性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穴位按摩等中醫外治療法,可以有效刺激身體局部,調理氣血,從而增強防病抗病能力,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公孫穴
公孫穴:足太陰脾經腧穴,在足內側,第1跖骨底的前下緣赤白肉際處。
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絡穴,能夠聯絡溝通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和胃理中的功效。
作為絡穴,它具備治療表里兩經病變的特性,因此按揉公孫穴既可以改善脾虛所致的腹脹、泄瀉、胸悶、腹痛、食欲不振等癥狀,又可以緩解胃虛引起的胃痛、嘔吐、飲食不化等問題。
在臨床實踐中,公孫穴常與內關穴配合使用,對脾胃虛弱引起的多種癥狀均能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
豐隆穴
豐隆穴:足陽明胃經腧穴,在小腿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肌的外緣。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位于肌肉豐滿隆起之處,是針灸臨床治療痰濕相關病癥的重要穴位。
胃經為多氣多血之經,是谷氣隆盛之脈,而豐隆穴憑借其獨特的經絡屬性,具有健脾化痰、和胃寧心的功效。
按揉豐隆穴,既能調理胃經相關的癥狀,又能改善脾虛所致的腹脹、腹瀉、肢體腫脹等問題。
由于肺胃脈氣相通,豐隆穴對老年人常見的咳喘多痰、梅核氣等肺系痰濕病癥也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堪稱治療痰濕相關疾病的要穴。
脾俞穴、胃俞穴
脾俞穴、胃俞穴:二穴皆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同在背部,分處第11和1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脾俞和胃俞分別是脾和胃的背俞穴,主要用于治療脾和胃的慢性虛損性病癥,同時也能改善與脾胃相關的五官疾病和五體病變。
對于老年人常見的脾胃虛弱問題,按揉脾俞穴和胃俞穴可以有效調理脾胃功能,顯著改善腹脹、腹瀉、嘔吐、食欲不振、肢體浮腫、大便溏稀等癥狀。
來源:養生中國
【版權說明】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無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