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小編給大家講述了蔣介石孫子,蔣經國小兒子蔣孝勇同爺爺跟父親相處時的往事,我們知道了蔣孝勇是蔣經國最疼愛的一個孩子。
那么蔣孝勇之外,蔣經國的孩子里還有大兒子蔣孝文、大女兒蔣孝章、二兒子蔣孝武以及另外兩個孩子,分別是蔣孝嚴和蔣孝慈。
那么,今天這篇文章,小編想給大家說說蔣家第三代的蔣孝武和蔣家第四代(繼承人)蔣友松之間的故事。如果你還想了解蔣家其他人的故事,可以在評論區里留言,小編會采納您的意見進行撰寫。
想必大家都熟知黃埔軍校,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干部的學校。
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在廣州東郊的黃埔建立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由于這所學校是國共合作的產物,所以校領導也包含國民黨的蔣介和共產黨人的周總理、聶榮臻等人。
這所學校也培養了眾多優秀軍事人才,除了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之外,我軍的左權、陳賡、徐向前、羅瑞卿、許光達等人都畢業于這所學校。
距離建校90年后,這里迎來了一位長相酷似青年蔣介石的客人,他不是別人,正是蔣家的第四代繼承人,蔣介石的曾孫蔣友松。
作為蔣家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黃埔軍校參觀,當他聽到當年黃埔軍校吃飯的規矩時,不禁連連感嘆道:“我家吃飯還這樣……”
是好奇心驅使他走進黃埔軍校的嗎?還是有什么別的原因呢?作為蔣介石的曾孫,他身上又“藏著”怎樣的故事呢?
說起蔣友松,我們就必須要說說他的父親蔣孝武。
1945年春天,重慶,蔣孝武出生。
這一年,正好是日本即將敗戰的前夕。
蔣孝武與兄長蔣孝文,雖同處蔣氏大家族,但他們的人生軌跡卻大相徑庭。蔣孝武出生后的生活比蔣孝文優渥;蔣孝文出生后的生活又比蔣孝勇優渥。這也導致讓蔣介石認為自己虧欠了蔣孝勇。
蔣教武從他出生時起就生活在十分優越的政治世家里,那時蔣經國已經回國多年。
蔣介石也鑒于國民黨官場的形勢,開始未雨綢繆,為自己的后事做準備,他深知,要鞏固蔣家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就需要讓蔣經國活躍在大眾面前,所以他事事都讓蔣經國在重慶官場上拋頭露面。
然而,時代的浪潮無情地沖擊著蔣家王朝,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搖搖欲墜。最終,蔣家王朝衰落,蔣孝武也跟著全家移居到臺灣省生活。
作為蔣家的孩子,他從小置身在蔣氏家族的光環里,有一股強烈的優越感。無論是在臺灣省長安東路讀小學,還是后來在士林地區的中學時代,蔣孝武都沒有把時間用在學業上,這與他的弟弟蔣孝勇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蔣孝勇在學業上的表現如何呢?上一篇文章小編有充分說明,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蔣孝武中學畢業前夕,他的學習成績已經滑到全班最低的位置,這讓蔣介石非常頭疼。
蔣介石是希望他能考上大學的,但是根據他的成績來看,顯然考不上,與其那樣趕鴨子上架,倒不如因勢利導,順其自然。蔣孝武小時候喜歡舞槍弄棒,那就讓他去當一個軍人吧。
于是,蔣孝武來到鳳山軍校。原本以為換個環境后可以讓蔣孝武可以好好學習,認真訓練,結果他多次違反學校紀律,還跟教官起了爭執,這讓蔣介石和蔣經國氣憤不已。
原來,蔣介石是把蔣孝武當繼承人培養的。蔣孝武是蔣經國的第二個孩子,但是由于蔣經國大兒子體弱多病,所以蔣介石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蔣孝武身上,奈何蔣孝武不知蔣介石的苦心,他的不作為讓蔣介石非常失望。
沒辦法,蔣介石只好送他去慕尼黑學習。到了慕尼黑后,蔣孝武發現他的興趣不在軍事而是在政治上,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發現自己所愛專業后,蔣孝武一改之前的頑皮狀態,全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在慕尼黑,蔣孝武還遇到心儀的她——汪長詩。
前文中拜訪黃埔軍校的蔣友松就是汪長詩的孩子,他還有個姐姐叫蔣友蘭。
蔣友松出生于1973年的夏天。作為蔣家的孩子,他從小就生活在重兵防守,戒備森嚴的深宅大院,直到記事以后,還對外面的世界充滿著困惑。
這種情況直到蔣友蘭七歲那年才發生變化。這一年,他們的母親汪長詩毅然決定與父親離婚,然后不顧阻攔地離開了蔣家。
蔣友松和蔣友蘭無法忍受與母親長期分離的痛苦,在得到祖父蔣經國的同意后,蔣友蘭和蔣友松就隨母親離開了那座神秘的大院,飛往一個陌生的國度——瑞士日內瓦。
姐弟倆在母親的陪伴下度過了一段安穩、愉快的日子。
蔣孝武去新加坡任商務副代表后,姐弟倆跟著父親一起來到新加坡,他們一家在這里過著低調、安寧的日子。
在蔣家風云的洗禮中,蔣友松變得越來越成熟,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取得優異成績。
在這里,人們早已不再將他和蔣友蘭當成臺灣國民黨要人的后裔看待了,他們都是沒有富家子弟倨傲個性的善良孩子,無論在學校里求學,還是在社會上面對各種各樣的高層人物,都能以平和心態處之。
后來,蔣友松來到美國留學,他在這里結婚生子,低調度日。
2014年,蔣友松在李濟深外孫李崴的陪同下游覽了黃埔軍校。蔣友松認真地聽講解員講述當年的事情,時不時地溫和點頭。
“黃埔軍校的學生在吃飯的時有個規矩,當長官放下筷子的時候,學生也必須放下筷子離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尊重師長、服從命令的好習慣。”
聽到這里,蔣友松激動地說:“我家吃飯還是這樣,如果長輩離開,我們就得停下筷子離開餐桌……”
聽到蔣友松這樣說,在場的人也非常感慨,雖然蔣家王朝已經沒落了,但是蔣家的家規卻還在不斷地延續著,而這條牽引線也接到了黃埔軍校上,如果蔣介石地下有知,或許會感到很欣慰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