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美團,實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進群
美團今日發布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該季度,美團實現收入884.87億元,同比增長20.1%;經營溢利66.93億元,同比增長280.7%。
其中,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業務板塊收入655.67億元(美團外賣、美團閃購、美團到店等),同比增長18.9%;核心本地商業經營溢利129億元,同比增長60.9%。新業務板塊收入229.2億元(小象超市、美團快驢、美團優選、共享單車等),同比增長23.5%;新業務經營溢利-21.76億元,虧損同比縮窄55%。美團稱,其新業務板塊收入增長主要受益于食雜零售業務的收入增長,及海外業務的發展。由于美團優選業務一直在收縮,能支撐美團新業務板塊收入大幅提振的業務,主要就是通過前置倉做自營食雜小時達配送的小象超市。
美團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經營溢利280%同比增幅的具體構成中,核心本地商業業務板塊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帶來了49億元的經營溢利增量,新業務板塊在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帶來了26.57億元的經營溢利增量。
核心本地商業業務板塊經營溢利的良好表現,可能主要受益于消費市場回暖、美團閃購業務的規模效應出現、內部整合降本增效,以及騎手供給的良好表現。因為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各大業務所占市場份額都比較高,消費心智已經建立,市場格局則相對比較穩定,因此,宏觀面的經濟恢復、內部通過調整組織“降本增效”、美團閃購的規模效應帶來成本優化與流量變現能力(《商業觀察家》早前已報道美團閃電倉日單量達到500萬單水平級)等等,都會讓美團直接受益。
新業務板塊經營溢利的大幅提振,除了新業務的規模效應帶來的利潤改善外(《商業觀察家》早前報道小象超市日單量曾突破200萬單,并曾單季度盈利),很大的一塊改善在于美團優選業務的調整,這塊業務的“收縮”與優化也大幅提振了美團新業務板塊的經營溢利表現。
所以,總體來說,美團2024年第四季度的經營表現很不錯,收入能維持雙位數增長,經營利潤能得到大幅提振。
而之于未來,從美團現有的能力、布局,以及未來的市場走勢來看,美團的未來發展及持續業績能力,會有何表現?
《商業觀察家》也總結了以下四個變量,供市場參考。
一、騎手供給。
2025年,中國要新增城鎮就業1200萬以上,這個目標要實現,核心的一塊“蓄水能力”可能來自于服務零售業。
服務零售的供給端可能會持續放量。
主要的表現之一,就是騎手供給的持續放量。
由于末端騎手配送是一個增量市場,在美團外賣出現之前,并沒有大量的相關崗位。加上,線下的零售店大多已經飽和,像有一點規模的零售商——大量的區域超市零售商在過去幾年關閉了三分之一左右的門店,全國性零售商——沃爾瑪、永輝等也關閉了200家店以上,未來一兩年還要繼續大量關店。
因此,末端配送有望獲得非常充足的“騎手”供應。
一些市場人士甚至預計,2025年,單騎手的新增供給量就有可能達到百萬級。
這將支撐美團外賣、美團閃購、小象超市等業務的持續擴張、收入增長,以及利潤改善。
風險點則在于,合規成本上升——比如騎手社保等支出增長,《商業觀察家》認為,長遠來看,這塊成本會增加,因為市場已經發生變化,過去,老一代的務工人群許多并不想要社保,但年輕一代務工人群都想要社保。
在這個階段,美團不做“合規”,其他企業也會做。比如京東外賣的全職外賣騎手已經突破了10000萬名(繳納的五險一金)。
但《商業觀察家》預計,這塊成本的提升,也可能不會呈現出短期劇烈波動的表現形式,而是一個逐步實現的中長周期過程。
二、消費提振。
中國消費市場當下的一個特別現象在于:一部分人群缺乏購買力,而另一部分人群正在持幣觀望——居民存款金額一直在大幅增加。
對于缺乏購買力的人群,需要提供持續有效的產品組合,需要有供給效率,而要提供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組合,首先就是平臺企業內部能“低成本”高效運營。
美團做的“拼好飯”業務,是一個相關的對應產品。但這個是不是足夠,還有待觀察。
對于持幣觀望的人群,就需要市面上有足夠優質的業務供給來刺激需求,尤其是在服務零售業,這個領域當下缺乏一些好的優質供給,核心的一個痛點就是優質供給不足,因此對于市場的拉動效果有限。美團作為一個平臺型,過去在“撬動、增加優質供給”方面,不能說做得很出色。
三、潮流引領能力。
潮流引領能力直接關系到聚流能力(流量效應)、客單價與毛利表現。
美團一直來是一家強交易屬性的公司,交易效率較高。過去,由于市場沒有足夠的競爭,強交易屬性的美團,也能引領中國市場潮流。
但后續的發展,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這個時候,市場才發現,原來美團的潮流引領能力沒有那么強。
怎么通過提升潮流引領能力,來做出更大的市場增量,也許是美團未來要思考的。
在這一塊,未來可能也還有一點機會,因為存在大量的新增需要就業的人群,同時,消費創業的資本市場環境正在持續改善,比如消費創業公司IPO上市的很多限制被放開了;美元基金被限制投資中國的高科技領域,但大消費領域沒被限制,中國消費市場就全球來看,還是相對更有投資吸引力的。
挑戰也有,在商家供給端,中國電商平臺過去面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商家供給端的增速一直在下滑,這實際已經影響到了電商的市場增速。這可能跟“人口紅利”因素逐漸淡出市場有關——“韭菜”不好割了。
美團可能也有這方面問題,以閃電倉為例,2024年末,美團披露的閃電倉數量是3萬多個。
《商業觀察家》了解到,這其中,2萬個左右是垂直類的閃電倉,1萬個是綜合類閃電倉(8000-10000支SKU左右),一些市場人士預計,到2025年末,美團綜合類的閃電倉可能要洗一次牌。
所以,在商家運營端,隨著市場的變化,平臺企業過往經營所形成慣性,實際上可能也需要做調整。
這一塊,美團的自營業務可能做得更好,以小象超市為例,有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美團“管培生”王若沖接手領導小象超市后,更嚴格地遵守了公司意志,“之前都是各路人馬,天馬行空各顯神通,小象超市從沃爾瑪永輝京東盒馬等招了很多人,但現在小象超市更嚴格按照美團文化在做事。”
四、科技投資。
長遠看,中國的人力成本會持續上升,而包括餐飲外賣、即時零售等服務零售業務,由于多了末端配送環節,多了一道人力成本支出環節,因此,隨著未來人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企業需要有足夠的技術能力,通過機器替代部分人工環節,來消化、對沖未來的人力成本上升。
美團過去投了很多機器人創業公司等,最新的信息是,美團高管在今日舉行的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將構建自有人工智能模型。
這顯示,美團是一家有長遠眼光的公司,風險則在于,大企業一般都不擅長創新。且創新“九死一生”,是中小企業干的事。
美團如何跟上未來的科技潮流,相關策略是什么,會不會有效,還需要繼續觀察。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