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廚房,空氣中總少了些熱氣騰騰的氣息。
那天,我想著給家人蒸一鍋熱乎乎的饅頭,試圖找回些許溫暖的感覺。
面團發好后,懷著滿滿期待上鍋蒸了半小時,揭開鍋蓋時,饅頭塌得不像樣,表皮皺巴巴,里面還有點黏膩,完全沒有雪白暄軟的模樣。
“為什么蒸饅頭這么難?不就是放點酵母、和點面、等它發起來,再上鍋蒸嗎?”我嘟囔著,感覺自己在廚房里迷了路。
后來,一位蒸饅頭的行家告訴我,想要冬天蒸出好饅頭,靠酵母粉遠遠不夠,還得加3樣東西。
從那以后,我蒸饅頭再沒失敗過,每次都能蒸滿一大盆,暄軟又勁道,涼了也不塌、不回縮。
訣竅1:加點糖,激活酵母的“生命力”
普通的酵母粉確實能讓面團發起來,但冬天氣溫低,酵母的活性會受到抑制,發酵時間變長,會出現發不起來的情況。
這時,加入一點糖是激活酵母的關鍵。
糖能為酵母提供養分,幫助它快速繁殖和分解,讓面團更快地充滿氣體。
具體做法是這樣的:在500克面粉中,加入10克糖,和酵母粉一起攪拌均勻。
糖的用量不用太多,否則饅頭會變甜。
這個小小的調整,讓酵母在低溫下依然能快速工作,15分鐘左右面團就會發到原來的兩倍大。
很多人擔心加糖會讓饅頭失去原本的“純粹”味道,其實不會。
糖在發酵過程中會被酵母完全分解,蒸好的饅頭并不會甜,反而能散發出一種淡淡的麥香味。
糖,不是為了改變味道,是為了提升發酵效率。
訣竅2:加點白醋,讓饅頭雪白又不塌陷
冬天蒸饅頭,另一個常見的問題是顏色偏黃,有些饅頭會在蒸好后塌陷、表面皺縮。
行家告訴我,加一點白醋,可以讓饅頭不僅顏色潔白,還能保持內部的穩定性,不容易塌陷。
白醋的作用有兩個:一是調節面團的酸堿平衡,幫助面團發酵得更徹底;二是讓面粉中的淀粉更均勻地糊化,使饅頭表面更加光滑緊致。
使用時,在和面時加入2克白醋即可。
雖然用量少,但效果非常明顯。
蒸好的饅頭不僅外觀漂亮,口感也特別好。
這一點或許很多人忽略了,但在行家看來,這是“蒸饅頭高級選手”才會用的小技巧。
訣竅3:加點豬油,讓饅頭暄軟又勁道
很多人蒸出來的饅頭,口感雖然暄軟,但總覺得少了點“勁道”。
特別是冷了之后,饅頭變得干硬掉渣,完全失去了剛出鍋時的美味。
行家告訴我,加一點豬油,能讓饅頭的口感更上一個臺階。
豬油在面團中起到了潤滑作用,同時還能鎖住水分,讓饅頭無論是剛出鍋還是涼了之后,都能保持柔軟。
具體用量是500克面粉加入10克豬油,不需要太多,不然饅頭會有明顯的油膩感。
用豬油蒸饅頭雖然是傳統做法,但現在很多人為了“健康”會選擇放棄。
實際上,少量豬油對口感的提升是植物油無法比擬的,使用量很低,對健康幾乎沒有影響。
如果實在介意,也可以用黃油代替,效果同樣不錯。
訣竅之外的小細節:溫度與時間決定一切
除了加糖、白醋和豬油,還有一些小細節決定了最終的成敗。
冬天氣溫低,面團的發酵條件就變得重要。
為了讓面團快速發滿一盆,行家特別強調了這幾點:
- 水溫要合適:和面時的水溫最好控制在35℃左右,不要太熱,會燙死酵母;也不要用冷水,低溫會減緩酵母的活性。
- 發酵環境要溫暖:面團需要在30℃左右的環境下發酵,如果室溫低,可以用蒸鍋制造一個“溫暖小屋”,將蒸鍋加熱到微微溫熱后關火,把面團放進去,蓋上蓋子,幾分鐘就能發起來。
- 二次醒發不可少:揉好面團后,切記在上鍋蒸之前再醒發10分鐘左右,這一步雖然簡單,能讓饅頭更加蓬松飽滿。
蒸好一鍋饅頭,不僅是對家人的關愛,也是對自己的溫柔。
寒冷的冬天,不妨試試這套技巧,讓廚房充滿熱氣騰騰的幸福感。
或許你會發現,原來一個小小的饅頭,真的可以治愈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