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暴雷”,無數上下游企業無辜“躺槍”,上海機電便是其中之一。作為電梯行業的佼佼者,上海機電在2021年9月恒大債務危機爆發時,對恒大的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竟高達21.39億元,無疑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然而,上海機電并未選擇坐以待斃,而是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虎口拔牙”大戲。在過去三年里,它憑借智慧與堅韌,從恒大手中成功追回4.62億元欠款。盡管這一數字尚不足應收總額的五分之一,但在恒大那片深陷泥潭的債務中,已是難能可貴的勝利果實。
上海機電的“討債秘籍”,其實就藏在其核心業務——電梯安裝之中。國家明文規定,電梯必須由生產廠商或其指定公司安裝,且樓盤交房前必須完成安裝驗收。這一規定,宛如一把利劍,賦予了上海機電獨特的談判籌碼。恒大若想在樓盤交付上不掉鏈子,便不得不仰仗上海機電的電梯安裝服務。而市場上具備相應資質的替代供應商,猶如鳳毛麟角,更讓上海機電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于是,上海機電祭出了“先付款,后安裝”的殺手锏。面對恒大這塊難啃的骨頭,它毫不退縮,堅持原則,迫使恒大不得不低頭,乖乖支付欠款。這一策略,不僅彰顯了上海機電的底氣與實力,更讓恒大在債務泥潭中愈發掙扎。
當然,上海機電的討債藝術遠不止于此。對于已預售但未安裝電梯的項目,它利用自身的議價能力,要求恒大支付欠款后再行安裝。而對于已安裝交付的項目,則通過區域內其他未完成安裝的樓盤與恒大進行談判,甚至靈活變通,接受以房抵債的方案。
這種以房抵債的策略,既增加了清償債務的可能性,又為恒大“保交樓”的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持。雙方各取所需,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雙贏”。然而,在這背后,上海機電也面臨著巨大的道德考驗。處理不好,便可能被指責為“落井下石”,在恒大最困難的時候雪上加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