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通信工程學院院長江偉文
從東北到西南的戰斗足跡
江偉文
我常翻閱戰爭年代保存下來的一本日記(1945.8—1949.10),戰時的情景浮想聯翩,追溯到60年前。1943年4月,我從新四軍三師師部,調到淮海軍分區(十旅)淮漣地區四支隊(今第三十九集團軍一一六師三四六團)。我擔任過報務員、旅報務主任、隊長、師通信科長,歷經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時七年多,我一直在一一六師。現將我親身經歷的幾件事,回憶整理寄托對老部隊的懷念。
一、敢打無命令的勝仗
我們十旅從蘇北到東北后,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第五師。1947年初到3月中旬,北滿最低溫度達零下40℃,我軍曾先后三次,越過冰封的松花江(簡稱三下江南),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的高寒條件下,戰士們“口罩凍成貝殼,兩眼眉掛冰凌,額頭汗珠熱氣冒,襖成盔甲背貼冰”,踏著冰雪奮勇向長春、吉林以北的敵軍發動進攻。
“三下江南”作戰,在指揮系統上已實行越級指揮,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東總)已直接指揮到師。當時我任電臺隊長,師臺與東總臺雙方聯絡可說是息息相通的。
我師在第三次下江南后,于3月9日17時,前衛團發現靠山屯方向,有敵八十八師一部分向德惠方向撤退。在部署行動時,師長和政委發生意見分歧。師長主張抓住當面之敵,就地殲滅;政委主張執行東總部命令,繼續東進德惠地區殲敵。到21時又連續接到東總兩次來電,命令我五師東進德惠。此時部隊已展開,要收攏尚需五六個小時,若東進不僅難以按時到達指定地域,且會喪失戰機。在此期間我十四團前衛營在追擊中創造我一個營殲敵一個營的成功戰例。10日凌晨2時,十五團向師部報告,靠山屯有敵八十八師約900人。情況又變,分歧再起,師長鐘偉根據東總的意圖,為抓住有利戰機,決心就地殲滅靠山屯之敵,并表示如打錯了,自己負違令之責。3時許,師長一面上報東總和縱隊,一面令十三團、十五團包圍靠山屯,十四團部署打援。此時政委焦急萬分,到電臺等候東總新的命令。凌晨5時,東總復電,肯定我師就地殲敵的決心,將來電精神向下傳達后,部隊備受鼓舞。中午,敵回過頭來增援靠山屯之敵,被我擊退后,我們迅速組織火力,發起總攻。戰斗到當日夜晚,全殲守敵八十八師1300余人,生俘300余人。在我師總攻靠山屯時,敵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主力來增援,師立即向東總和縱隊報告敵情。東總改變原部署,令一縱主力向西急進,斷援敵退路。我二縱的四師、六師前來阻敵增援。一縱在靠山屯以南的郭家屯,殲敵八十八師主力和八十七師一部。由于我五師在靠山屯抓住了敵人,迫敵前來增援,“圍屯打援,兩面協同”,打了一個很大的漂亮仗。
戰后東總發來嘉獎電,表揚師長鐘偉的果敢精神,“敢打沒命令的勝仗”。《孫子兵法·虛實篇》中說:“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于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靠山屯戰斗的勝利,就是這樣的成功戰例。
二、東總命令十分鐘傳到連
“三下江南”作戰后,我師在前郭旗休整。東總為總結“三下江南”作戰經驗,提高和改進司令部工作,決定召開師以上部隊參謀工作會議。因為我師電臺保障通信工作比較突出,師首長確定我也去參加會議。1947年3月27日抵達總部所在地雙城(哈爾濱以南)。會議開始時,由東總劉亞樓參謀長作報告,他強調司令部工作的準確和迅速。并以蘇聯紅軍在遠東對日作戰中,由于電報遲緩,陸空失去聯絡,蘇軍轟炸機誤炸了已入城的紅軍,以血的教訓來教育與會同志。東總通信處張瑞處長在通信分組會議上,特別強調運動戰通信要突出一個“快”字,通信科、股長要改變過去故步自封的毛病,要及時了解首長作戰意圖及當前戰況,主動與作戰、機要等部門密切協作。他說東總首長要求有比無線電報還要快的通信手段,我們提出了“暗語通信”(用英文和阿拉伯字組合,代表簡要內容),各部隊在前段試驗中,不夠重視,以后暗語通信的內容要增加,大家要在暗語通信運用上多想辦法。
在雙方電臺溝通的情況下,暗語通信只需數秒鐘,如“令你部停止待命”這條暗語,電臺收到后立即向首長或作戰部門報告,隨后有電報詳述。我師的做法是為了快速向部隊傳達,采用有線電話通知,用司號從師——團——營——連向下傳達,順利時“停止待命”的命令,不到十分鐘就傳達到連,這在當時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此時戰士們放下背包扛著槍在路旁休息,馬不下鞍,車不卸轅,整裝待發。當收到東總詳情電報后,部隊即向新的地點出發。運動戰中由于敵我雙方都處于運動狀態,敵情變化快,改變行軍路線或行軍方向是經常發生的。自使用暗語通信以來,部隊可以少走冤枉路,戰士可以提前吃好飯,爭取到有利時機,很受部隊歡迎。它確實比電報要快,所以部隊在行動前指戰員都觀望電臺的動靜,真如毛主席所贊譽的“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這是對通信兵作用的充分肯定。
小喇叭通信是信號工具的一種,是東北部隊通信史上又一發明,它是連以下小分隊夜間戰斗指揮的有力工具,戰斗小組的協同全靠它。
東總的越級指揮及通信工作的改進,使我東北各縱隊、各師從1947年5月到1948年3月的三次攻勢中大顯神威。正如《孫子兵法》所云“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我師在冬季攻勢中,剛同兄弟部隊一起攻克彰武,殲敵一個師,從沈陽出援的敵新五軍,姍姍來遲,我軍已休息五天,以逸待勞,將其包圍在公主屯地域,并將其同左右兩路援軍隔開,使敵“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激戰兩日,將新五軍軍部及兩個師全殲,生俘敵軍長陳林達。在東北戰場,我軍完全掌握了主動權,幾十個師在東總統一指揮下,“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所向披靡,連克名城,威震敵膽,通信工作功不可沒。
三、關門打狗攻錦占沈
在1948年3月冬季攻勢結束后,東北敵人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孤立的地域內。東北97%的土地已獲解放,解放區進一步鞏固,東北野戰軍已發展到12個縱隊(軍),1個炮兵縱隊,還有15個獨立師,兵力超過敵人,已具備進行戰略決戰的條件。
我師進行新式整軍運動。首先進行誰養活誰的階級教育,然后是訴苦(訴舊社會給勞動人民之苦),第三步挖苦根,只有推翻蔣家王朝,才能徹底翻身,決心殺敵立功。營以上干部進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斗志),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我在營黨委會上作三查示范,不能滿足已有成績,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改進管理方式,愛護戰士,處處起模范作用。在此基礎上評功,在夏、秋、冬三次攻勢作戰中,我立三次三等功。
指戰員殺敵立功的熱情轉入大練兵熱潮,當時部隊動員口號是“練好兵,打長春”,練習攻打大城市的戰術。通信部隊結合各種通信工具的特點,在提高技術的基礎上,強調各種通信工具的結合運用,戰時每個重要通信方向,都要準備用幾種手段保障。步炮通信當時是薄弱環節,為防止自己炮火誤傷自己,步炮間除建立有線電聯絡外,還要設信號觀察人員,每個連制作一面大紅旗,最前面的連隊用紅旗表示我軍前沿,步兵要熟悉“炮火準備”、“延伸射擊”以及指示射擊目標等。在一切工作就緒準備打長春的時候,1948年9月11日傳達東總新的決定,我軍主力不打長春,改打錦州。為說明為什么改變作戰方向,動員是一句響亮的口號“關門打狗”。就是不使關外的敵人撤到關內,錦州是通向關內的咽喉,只有占領錦州,才能切斷敵人逃往關內的通路。這種比喻,指戰員欽佩是“一著高棋”,我師由準備北上改為南下。
9月17日,我師從四平乘火車出發,第二天到達新立屯,然后向義縣方向前進,該縣是錦州以北的一個大據點,打錦州必先拔除義縣之敵。這次我師歸三縱指揮,并擔任主攻任務。10月1日攻克義縣,全殲守敵一個師,然后我師立即向錦州前進。在攻錦部署上,我師又擔任主要突擊任務,并有坦克協同作戰,在兄弟部隊肅清敵外圍后,10月14日10時對錦州發動總攻。兩個尖刀連僅用5分鐘,就將大紅旗插上錦州城頭。撕開突破口后,敵人猛烈反撲,部隊前進受阻。此時我師十五團十連五班戰斗組長梁士英,在火力掩護下,隱蔽逼近敵暗堡,將爆破筒插進敵槍眼,當即被敵推出時,他再次插入,并用身體緊緊頂住爆破筒,在巨大的爆炸聲中,他與敵人同歸于盡,用年輕的生命為戰友們開辟了勝利的道路。戰后錦州市人民為了永遠銘記英烈的光輝事跡,將錦州城西北門改為“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為“士英街”。
錦州攻克后,從關內來增援錦州的敵東進兵團,未能突破我塔山防線,只好向關內退縮,接著長春和平解放。從沈陽出來增援的敵西進兵團,由廖耀湘指揮,十多萬人,其中有赫赫有名的兩支王牌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見錦州已失,陷入進退兩難境地。我兄弟部隊乘機“攔頭拖尾,兩面夾擊”,將敵分割包圍,攻錦部隊未能休整,也立即投入到圍殲敵廖兵團的行動中。由于將敵兵團部打掉,敵失去統一指揮,各自逃命,兩支王牌軍也就在混亂中一起被殲滅。在沈陽的剿總司令衛立煌,當得悉廖兵團被殲,他匆忙乘飛機逃走,指揮權交給守城司令周福成。我師在圍殲中未能捉到大魚,上級令我師迅速向沈陽進軍。指戰員連續奮戰又日夜兼程追趕,有的暈倒在路旁,醒后繼續往沈陽追擊。由于我進軍神速,在進入沈陽機場時,守敵以為是自己的部隊從西面返回,于是便莫名其妙地當了俘虜。我師十五團在市區遇敵一個裝甲團,將其頭輛車炸毀后,60輛裝甲車全部投降。守城司令周福成率手下幾十人,在一座小樓里被俘。沈陽共有30萬敵軍守衛,他們沒有地方可逃,只好紛紛投降,沈陽解放。全東北之敵除一個師從營口乘船逃跑外,其余全部被關在東北的“大門里”,真正實現了“關門打狗”的英明決策。回憶當年戰場情景,心潮涌動,賦詩一首:
塞北秋風瑟瑟涼,戰地高梁吐清香。
窮追敵人王牌倒,飛速揮師向沈陽。
十萬閻羅無地鉆,六十鐵甲陷泥塘。
守城司令戎花落,黑水白山放彩光。
四、攻城尖刀遵紀模范
遼沈戰役結束,我師在沈陽休整,司令部在蔡永參謀長領導下進行戰役總結,對每個干部都作鑒定。敵人不甘心滅亡,幾次派飛機轟炸倉庫,幾架飛機丟下炸彈就逃。為了就地殲滅華北傅作義集團,我三十九軍軍部及其他師休整半個月,就向關內進發。由于在遼沈戰役中我師多次擔任主攻任務,上級決定我們在沈陽多休整半個月。12月19日,我師由沈陽乘火車到秦皇島歸建,步行的部隊剛剛到達。各師會合后,我三十九軍(1948年1 1月我二縱改為三十九軍)各師奉命準備攻打天津。
1949年元旦,收聽陜北廣播電臺《將革命進行到底》元旦獻詞,告誡中國人民不要憐惜蛇一樣的惡人,揭穿敵人“和平”陰謀,把解放戰爭進行到底。大家從語氣表述中聽出這新年獻詞是毛主席寫的。當前我們就是要解放天津和北平,部隊投入緊張的戰前準備工作。
天津是華北第二大城市,商貿通達海內外,市內多高大建筑,并有河流縱橫,守敵有13萬之眾。我軍集中5個縱隊(軍)22個師,火炮500余門,坦克裝甲50輛,采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剿滅”的戰術。1月14日10時,我們三十九軍同三十八軍并肩從西向東突擊,要與從東向西突擊集團會師金湯橋,將敵攔腰斬斷。我師為第二梯隊,入城后進行縱深爭奪戰,我師先頭團兩個尖刀連,就像兩把鋼刀,插入敵心臟,各部隊經過激戰,到15日凌晨,抵達金湯橋附近,攻下橋頭堡,控制了金湯橋。我尖刀連打到哪里,電話通到哪里,此時三四八團(原十五團)三連副連長葛永高立即向師指報告,師立即向天津前線總指揮劉亞樓報告:“我師占領金湯橋。”天津前指即于3時20分通電前線部隊:“我一一六師(原五師)已攻占金湯橋,各部隊迅速向金湯橋會師。”我師各團會同兄弟部隊攻擊敵警備司令部,至15日15時戰斗結束,天津解放。
由于天津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大城市,戰前部隊除研究練習攻城戰術外,用很多時間進行遵守城市紀律的教育。我解放軍不僅要在軍事上打勝仗,殲滅敵人,還要在遵守城市紀律上做到秋毫無犯,一塵不染,樹立我人民解放軍仁義之師的光輝形象。我們部隊在動員時特別提到黨中央毛主席離我們很近,我們一定要做好樣子,使毛主席放心,“約法三章”,銘記在心。我師三個團在市中心作戰,占領銀行,發現地上拋撒了許多的銀元,沒有一個人去撿,而是派人看管等待城市接管人員來接收。戰斗30多個小時,戰士們饑腸轆轆,占領商店食品公司,沒有一個人去拿餅干或其他食品充饑,真正做到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下午戰斗一結束,立即撤出市區,戰士們在出城前,將鞋脫下,風趣地說:“沾在我鞋上的塵土都不要帶出城。”我們的戰士多么可敬可愛,嚴格遵守城市紀律,正如朱德總司令在一首詩中所說“義師能奮萬人心”,解放軍的行動受到天津市人民的贊揚,受到東北野戰軍總部的嘉獎。以詩詠之:
天津商埠名中外,仁義之師譽滿寰。
守紀楷模文武勝,秋毫無犯刻心田。
刀山火海何足懼,食品飄香拒不沾。
滿地銀元雙崗守,一塵不染凱歌還。
五、朱總司令親臨檢閱我師
天津解放后,我師又準備攻打北平,在開進途中奉命折回采育鎮(北平東南40公里)休整。傅作義將軍接受和平條件,北平和平解放。北平市軍管會為慰問作戰部隊,有愛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為部隊演出。我們都知道他在抗日戰爭時,蓄須明志,不與日偽合作,八年未登臺,現在他要為我軍將士演出,可見其愛國之忱。我師組織營以上干部前往觀看,我們住在北平飯店,晚上看戲。梅蘭芳先生在“霸王別姬”京劇中扮演項羽愛妾虞姬,他雖年過50,看上去身材勻稱,扮相俊美,舞姿優美動人,唱腔婉轉悅耳,觀眾報以熱烈掌聲。觀后有感,我人民解放軍面臨要解放全中國的重任,可不能學楚霸王以一條鴻溝為界,使劉邦得到喘息機會,反過來最后被擊敗而自刎。我們不能上蔣介石和談陰謀的當,解放全中國絕不能半途而廢。
在部隊進行政治教育中,干部主要學習《將革命進行到底》、《評戰犯求和》及《毛澤東主席關于時局的聲明》三個文件。我是師直黨委委員,分工負責司令部(一分隊)、警衛連和通信連三個單位戰士的教育。當時戰士中東北籍占多數,現在東北早已解放,進了關,華北也解放了,所以想回東北老家種田的思想比較普遍。我根據三個文件精神,結合戰士思想實際,通俗地講述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我們師當時主要成分是蘇北淮海區人,他們為了解放東北勞苦人民,北上出關,經三年半的浴血奮戰,解放了全東北。很多同志在戰斗中流盡鮮血,獻出寶貴的生命,現在還有大半個中國未解放,盼望解放軍早點去解放他們,蔣介石的求和聲明,是企圖以長江為界,養好傷后卷土重來,撲滅革命。現在我們就是要乘勝前進,解放全中國。對干部和戰士的教育,師首長抓得很緊,各級干部以身作則,以親身的經歷來教育部隊,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們師在南下前,于4月23日,也就是毛主席、朱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后的第二天,召開全師誓師大會,我們最崇敬的朱德總司令親臨檢閱。他在干部會上,勉勵全師指戰員再接再厲,打過長江去,消滅湘、黔、桂白崇禧集團,并指出只要再作若干次重大攻擊,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就可摧垮,希望我們在解放全中國的進軍中,為黨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朱總司令來到我師,使全師指戰員感到莫大的光榮和鼓舞。5天后(1949年4月27日),就從采育鎮出發,踏上南下的征程。
六、解放廣西向新中國獻禮
我們經過連續4個月的長途行軍,渡過黃河,跨過漢水,8月22日冒雨橫渡長江。在炎熱的夏天,北方籍戰士大多不能適應南方水土,普遍患瘧疾。馱馬背上露出鮮紅的血淋淋的嫩肉,人們看了心中隱隱作痛,不忍心再把馱架放到它背上。部隊經過20多天的休整,醫治好疾病和創傷,又開始連續急行軍,進入追擊敵人的戰斗。我師每天占領一個縣城,但總是抓不住敵人。后來前衛團輕裝,采取奔襲戰術,三四八團一晝夜急行軍100公里,10月3日追到安江(黔陽),發現敵軍正慌忙強渡沅江,我戰士奪船渡江。雖然占領了縣城,仍讓敵人逃跑了。師首長改變戰術,采取“斬頭截尾”的戰術,前衛三四六團在崎嶇的山路急行軍60公里,控制制高點,截斷敵逃路,以“六0炮”將敵第一輛汽車擊中起火,敵人大亂,我乘機發起沖鋒,迫使敵第一百軍和第一0三軍4000余人向我投降,繳獲汽車百余輛。白崇禧企圖在湖南中部衡陽、寶慶(邵陽)之間包圍我突進的一個師,野司命我西路軍(三十八軍、三十九軍)暫停止南進,我中路三個軍在衡寶地區殲敵四個師。在三十九師、一一七師、一五二師解放武崗后,軍部及我師就在武崗休整。
10月31日我師在武崗召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大會,夜晚軍民舉行游行,“湘黔崇嶺,滿山紅旗競。號角聲聲進軍令,笑迎開國大慶”。這是當時部隊活動的寫照,戰士們爭先恐后,決心解放廣西,向新中國獻禮。
野司分析:白崇禧尚有兵力20余萬,如同驚弓之鳥,眼看廣西老巢難保,他可能逃往云南或雷州半島,也可能逃出國境。所以要采取戰略大迂回,切斷敵逃路,全殲在廣西境內。我師從武崗出發,迂回到貴州東部,進入九萬大山原始森林。這里山高谷深,密林遮天,峽谷多歧路,“百步九折縈巖巒”,一邊陡壁,一邊懸崖,千峰云起,秋雨連綿,部隊沒有雨具,只能冒雨進軍。野司規定第一線師,在行軍途中半小時休息,就要架設電臺與野司聯絡。這時只要師臺一出來,野司就立即應答,師同野司、兵團、軍各方向保持密切聯絡。我們在山區已行軍20余天,為配合中路奪取柳州,上級令我師從貴州東南的從江直插廣西腹地。當我們腳踏上平坦的公路,好像腿上綁的沙袋一下卸除了,步履輕盈如飛,那痛快之感,只有長時間走過崎嶇山路的人才能體會到。在公路上部隊行進速度大為提高,我師奔襲南寧以北公路交匯點賓陽,敵十一兵團司令李彌被俘,因沒有認出來,他乘隙逃跑了。我們這支勁旅,如猛虎下山崗,出現在后方,敵聞風喪膽,丟盔卸甲,各自逃命。在向南寧追擊時,我三四八團一晝夜連續渡過9條河,行軍90公里,又遇到在東北的老冤家七十一軍八十八師殘部。該師曾被我師兩次殲滅性打擊,這次終于將他徹底消滅。我師如利劍直指南寧,三四七團(原十四團)于12月4日首先進入市區,師指隨著入城。邕江是條大江,在江邊數百輛汽車黑壓壓一大片,敵人將浮橋炸斷了,我師就乘渡船過江繼續南追。師指跟隨前衛團一直追到距鎮南關(今友誼關)十幾公里處,已看到通往鎮南關路標。軍部令我部返回南寧,因為一一五師三四三團從另一路已經占領了鎮南關,白崇禧集團企圖外逃之路被東西兩路部隊切斷。他見老巢傾卵,只身逃往海南島。除那個偷跑的李彌率少數殘敵逃出境外,他的副司令兼七十一軍軍長熊新民為我生俘。在廣西戰役中共殲敵17萬,其中我三十九軍殲敵4萬,廣西解放,給新中國成立獻上了一份厚禮。填《如夢令》詞一首:
白崇禧猶悲兔,恃重兵窺逃路。
繞道桂黔邊,越九萬大山麓。
截住,截住,鎮南關紅旗豎。
七、戰斗的友誼永久的懷念
回憶戰斗歲月,同志之間的情深誼長,雖隔五六十年,他們的音容宛在。第一位師長鐘偉,他當支隊長(團長)時,我就在他領導下,每次戰斗他親臨前線,身先士卒,善打勝仗。第二位師長吳國章,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每戰根據敵情地形用兵慎穩。司令部幾位科長,親密無間,如作戰科的劉如、偵察科的王如鏞、機要科的王世嶺、嵇俊德,在參謀長蔡永的領導下,密切配合,主動協作,工作高效。老紅軍劉坤、孫紅,處處以身作則,保持紅軍戰士的本質。我和魏斌兩人長期用各自的大衣合成一床被,同睡一個被窩,如膠似漆,親如兄弟。通信連長司友桂管教方法上雖有點生硬,但困難任務交給他,盡可放心。通信參謀彭威、搖機班長朱小保、通信員劉廣才、飼養員老陳頭,他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精神永記在心。我那匹棗紅馬,膘壯毛亮,行軍中常常讓那些病號或體弱的同志乘騎。我們都來自五湖四海,在溫暖的革命大家庭里不論職位高低,互相關愛,對人對事一顆誠心。這種同志間的友誼,凝聚成堅強的戰斗力,所以任何困難都能克服,任何強大的敵人都能戰勝。(選自李立、董建中主編《光輝歷程(第3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