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畢業月工資5000,街頭擺攤日賺1000!”
這條扎心段子正在從復旦大學碩士退學的費宇身上變成現實。
24歲的費宇,四川省優秀畢業生、手握SCI論文、雅思7分、以年級第一保送到復旦大學讀研,他是老師和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但2024年2月,他突然從復旦大學退學,理由是“對自己的專業和學術失去興趣”。
他自己說退學的原因比較復雜,不想再去回憶那段時光。
但有知情人士透露:“提到某位教授時他欲言又止,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但能感受到是很不愉快的。”
退學后的費宇陷入迷茫焦慮當中,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他當過助教、申請過國外博士生,甚至被父母逼著考公務員,但總是不如意。
就這樣兜兜轉轉了1年,到了今年3月,他推著自制土豆泥車出現本科母校門口擺攤。
第一天營業額700元,純利潤四五百,抵得上白領三天工資。
費宇的經歷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小的震動,許多媒體爭先報道,網友們的評論那叫一個五花八門。
有人罵他:“浪費了教育資源,早知道上大學后還是要擺攤,那還辛苦讀書干什么?”
也有人贊他:“敢于脫下孔乙己的長衫,能夠打破常規,為自己尋求一條突破的路,總比在家啃老強。”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他太沖動了,復旦研究生學歷多金貴啊,就真么放棄了,好可惜。
但更多的是,這場從“985精英”到“街頭攤主”的身份反差, 讓人懷疑:
“讀書真的無用了”?
一直以來,我們都信奉“讀書改變命運”。
許多人都是這樣被教育的:好好學習、上個好大學、讀研讀博、才能找好工作。
費宇自己也是這么做的,從小為考一個好大學拼命,即便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依然好好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拿獎學金,還被評為四川省優秀畢業生。
有人說他是因為學業壓力抑郁才退學(研一確實出現軀體化癥狀),但更多人認為他是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
他說,“遠離了科研,我不會再給自己壓力了,活得更自在了。”
費宇的遭遇,真的證明了“讀書無用論”了么?
我仔細分析他擺攤的一系列計劃,才發現他可不是為了擺攤而擺攤?
一、擺攤前,費宇就已經做好自己的“人設”。
他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退學經歷,積累了不少粉絲,也建了粉絲群。
正式擺攤前,他在賬號上做預熱,并做抽獎請粉絲來現場品嘗,打開了宣傳面。
二、人設有了,宣傳有了,他還請了一些相熟的同學到現場幫忙,營造氣氛。
三、因為有了退學的事實在,加上一些官方媒體的跟蹤與傳播,費宇一下子爆火了。
結果顯而易見,
擺攤后,他的賬號粉絲量漲了10幾倍,從七八百漲到1.2萬。
還有一個社交平臺則是從0開始,一下子沖到了8萬多粉絲。
他馬上又開了直播,粉絲量急劇增長中。
所以真相是,人家根本不打算把這作為一個長期的職業選擇,而是以“擺攤+自媒體”營造IP人設。
這與去年爆火的郭有才殊途同歸。
即便當時已經有房有車,經濟情況良好,郭有才仍然穿著破衣服去直播唱歌、去擺攤賣燒烤,營造勵志人設。
而費宇,他同樣也很清醒:
“我決定做這條路的時候,并沒有想著單純擺攤,而是線下擺攤和自媒體相結合的方式,因為我個人也知道,擺攤它并不是一個長久穩定的選擇。”
他說,選擇現在的方式,是“另辟蹊徑”。
他把“復旦退學生”、“學霸擺攤”做成了流量密碼,沒有這個標簽,土豆泥攤可能根本無人問津。
這個人是個典型的學霸型,一但發覺自己對學術提不起興趣時,已經在規劃怎么塑造IP,規劃人生了。
所以,在費宇這里,“讀書無用論”是不存在的。
他把“知識改變命運”變成了“知識改編劇本”。
或許我們應該慶幸:
在這個時代,還允許學霸把土豆泥寫成了散文詩。
對此,你怎么看,咱們評論區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