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業基地“煥新”又現新路徑。
3月3日,西影集團與西安工投合作共建的“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正式揭牌亮相,張藝謀監制的首部電視劇《主角》在基地正式開機。
我們注意到,該基地“業主單位”西安工投正在加速盤活手中“老廠”資源。
01
國師首入電視劇:西影“鎖定”張嘉譯
這部正在拍攝過程中的《主角》無疑是一部“陜西大戲”。
先看劇情,該劇改編自陳彥創作的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講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以及其與秦腔和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復雜關聯。這種鎖定“秦腔”的主線劇情即奠定了其濃厚的陜西色彩。
從整個演職團隊來看更是堪稱“陜西幫”。
在主創團隊方面:監制張藝謀不必多說,原著作家陳彥是陜西商洛鎮安人,導演李少飛師從西影廠導演劉惠寧,編劇馬曉勇亦是西影知名藝術家,基本上“關鍵人物”均具有陜西背景。在演員陣容方面:不僅張嘉譯、竇驍、孫浩、姬他、任小蕾、石文中等主角均來自陜西,近期我們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還看到不少大量招聘該電視劇陜西籍群演的信息。
說到“陜劇”,國內一線演員張嘉譯肯定是繞不開的角色,事實上,其與本片出品方之一的西影集團淵源已久。
張嘉譯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西影人”,1991年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回西影廠,早年多次受黃建新等廠內導演鼓勵。雙方“綁定”有多深呢?張在2018年絲路電影節上就曾向媒體坦言:我自己參加的幾乎所有劇組,班底都是西影人。
在西影與張嘉譯的合作過程中,大量影片也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如《裝臺》在首播期間的2020年12月4日收視率直接突破2%,峰值一度超過2.3700%,如《少年派》在湖南衛視首播期間收視率一路領跑同檔劇,成為2019上半年省級衛視平均收視第一的劇集。而從經濟效益角度來看,我們雖無法得知投資方西影從以上劇集中獲得的具體收益,但芒果TV動輒千萬的單集網絡售價已非常有說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主角》還是張藝謀首次監制電視劇。
我們之所以重點關注,不僅是因為這是國師在陜西首次“下沉”電視劇,更多的是影視行業長期以來有一個明顯的“鄙視鏈”:做電影的看不起做電視劇的,做電視劇的看不起做網劇的,做網劇的看不起做短視頻的。
如今看來,這種偏見似乎應該更新了。隨著大批知名導演與優秀演員橫跨在小熒幕與大銀幕之間,除內地導演的《漫長的季節》,王家衛的《繁花》簡直成為現象級的降維打擊,選對題材外加質量加持下的電視劇已經非常有吸引力。
在我們看來,這些或許均是西影敢于以《主角》為頭陣建設“風雷影視基地”的原因所在。
02
脫胎“三線工廠”:西安工投手握大量“老廠”
建設“風雷影視基地”的消息其實去年就傳出了。
2024年11月,西影與西安工投完成了整體規劃500畝的“西影風雷年代影視基地”正式簽約,當日西影集團董事長趙文濤,西安工投董事長強盛雙雙出席,足以見得重視程度。后續信息顯示,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將成為西北首個、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年代主題影視基地。
就項目本身來看,其最大的亮點無疑是“老廠煥新機”。
“風雷影視基地”基于1965年建廠的西安風雷儀表廠改造,該廠曾經為中國自行研制的戰斗機、坦克、艦艇上甚至航空生產必不可少的計時時刻表等配件,此后生產的民用產品“熊貓表”亦是全國第一款統一機芯的全鋼防震男表。直至2004年,風雷儀表廠被列入政策性破產計劃,原有1000多名職工紛紛搬離。
出于對陜西三線工廠“更新”的好奇,金融棒棒糖對其進行了實地探訪。
項目位于西安市長安區子午街道,毗鄰石砭峪口,距離中心約26公里,處于西安“遠郊”。觀察正在建設中的“風雷基地”,我們最大的感受是廠區的完整保留,甚至廠房的玻璃都得到大量留存,此前居民生活痕跡依稀可見。
同一視角下,影視改造正在有序進行中。老廠房變成了如今的內景專業場地,邊拍邊建的快節奏也讓我們真實地了解到,一家商店、理發店的外景改造只需要2至3天時間。據了解,《主角》劇中60%以上的關鍵主場景將在基地拍攝。
回到項目建設方,相較于西影此次投資當屬主業,我們對西安工投的現身更感意外。
事實上,為加快推進工業國企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而成立的西安工投早已邁出了“老工廠”盤活腳步。先后將下屬西安太陽食品集團、西安汽車工業公司、西安電梯廠等老廠區打造成“量子晨”、“夜未央”、“印象紅旗”等特色園區,結合公司截至2019年底并表子公司高達52家(包含大量老工廠)來看,未來節奏肯定還要加速。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量子晨”項目。西安工投于2017年攜手英雄體育VSPN、延安市人民政府、曲江管委會打造了以電競為主題的“量子晨”項目。項目目標帶動電競從業人員300人、15個特色俱樂部,每年為西安帶來近10億元產值,新增就業2000人以上。
如今該項目已取得不錯成效,如超4000m2的VSPN電競中心已在2019年成功舉辦了首屆PEL和平精英職業聯賽;如入駐包括星球工廠&山海club、KEZEE在內的69戶商家等。
03
新工投“加速”:西安老工廠如何破局?
西安工投的“新輪廓”已愈發明顯了。
比起長期以來對陜鼓動力(601369)等歷史資產“合并報表”的傳統印象,近一年來西安工投的密集新動作所顯示的“突然加速”之姿已十分明顯。
首先是發力醫藥板塊。公司于2024年6月計劃受讓曲江金控持有的華仁藥業(300110)控股權。目的為:落實陜西省做大做強做優生物醫藥產業鏈,加快重點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目標。(詳見:《》)
然后是親下場工業造鏈。2024年8月,公司依托三角防務(300775),攜手西投控股與西安航投共同出資9億元設立西安三重航空,由國資方面實控,目的直指以投資驅動“工業造鏈”提升工業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效益。(詳見:《》)
緊接著又是大手筆設立基金。一個月后,西安工投以33%的高比例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西安工投國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基金”,將目光瞄準新能源產業升級與進口替代。
通過“風雷影視基地”則讓我們再注意到其對下屬老工業資產的持續盤活。事實上,在我們的觀察中西安老廠改造呈現以下突出特點。
一是主打文化藝術。具有濃厚歷史的復古工業遺址無疑是打造文化藝術街區的天然土壤,西安當下代表項目包括“半坡國際藝術區”、“老鋼廠設計創意產業園”、“大華·1935”以及“電影圈子·西影電影產業集聚區”等。
二是貼近社區生活。觸手可及的人間煙火則是“老廠舊時光”的生活寫照,西安目前就有包括“叁伍壹壹文創科技園”、“建國門老菜場”等在內的瞄準市井消費類項目。
這里補充一個重要信息,西安在三線建設期間共有188個項目,涉及113個工廠,其中只有極少數企業存活壯大,絕大部分的工廠都已走向破產倒閉。
而我們鮮少注意的是,其實大量“消失”的老廠正在被“開發商買走”。據公開信息顯示,在太陽食品廠的改造過程中就有多家企業找到西安工投意圖將其改建為酒店。
不難看出,當前“成功項目”均處于西安“近郊”,且坦白講,商業業態基本“定格”在餐飲、商品消費以及辦公等。
那么,盤活西安大量“老工廠”,還有什么創新路子呢??
這個問題很難有標準答案,但在我們看來,此次“風雷影視基地”可視為一個積極探索。因為我們當下可以看到的影視拍攝只是一期業態,據了解,二期將圍繞影視文旅業務方向,規劃影視文博、文旅演藝、影視研學、藝術商業、休閑娛樂等豐富的功能業態,三期則聚焦打造西影農場種植區。
注:
西安工投對于下屬“老工廠”的盤活并不止于遺址更新。
在今年3月經濟法學院與西安工投召開的老工業品牌維護務虛座談會上,雙方就提出:一是要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內涵,加強品牌宣傳和推廣,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要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推動老工業品牌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提升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三是雙方達成合作共識,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為老工業品牌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