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滬深兩市呈現震蕩態勢。早盤指數開盤后曾短暫上揚,但隨后迅速震蕩回落;午盤前后再度拉升,然而午后卻急轉直下,一度翻綠。好在尾盤時,指數在震蕩中重新翻紅,全天維持在小區間內窄幅波動。從盤面情況來看,可控核聚變概念因政策利好而領漲,煤炭、電力、軍工等防御性板塊表現強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期熱門的TMT賽道則出現了深度回調,算力租賃、AI應用、機器人概念等板塊跌幅居前,減速器概念股更是批量跌停。在權重股方面,A500ETF的成交額位居前列,這顯示出資金對藍籌股的青睞,但整體市場仍缺乏持續性的主線。與此同時,兩市成交量極度萎縮,不足1.3萬億。
那么,市場成交量為何會突然大幅萎縮?這背后又釋放出了哪些信號?在此背景之下,市場又將如何演繹呢?
一、成交量為何突然大幅萎縮
A股成交量縮至1.3萬億元以下,主要原因在于科技板塊的回調以及季度末流動性的收緊。以人工智能、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股,在前期累計了較大的漲幅,短期內面臨技術性調整的需求。再加上4月業績披露期日益臨近,資金對高估值板塊的業績擔憂愈發加劇,計算機板塊近5日跌幅接近10%,機構加速調倉至銀行、有色等價值股,進一步加劇了板塊的波動。此外,3月作為季度末,市場流動性呈現季節性收緊,疊加機構為應對業績考核,傾向于兌現浮盈或調倉換股,導致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下降。
除此之外,外部擾動與市場觀望情緒也是導致成交量萎縮的重要原因。近一周來,美股反彈引發資金回流,道瓊斯指數近5日漲幅超過4%,部分外資因此從中國資產中撤離。與此同時,港股科技股整體調整,也拖累了A股科技板塊的估值和整體表現。此外,國內經濟正處于驗證期,以及美對華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等因素,使得投資者風險偏好降至低位,觀望情緒濃厚。
二、極度縮量釋放出哪些信號呢
首先,成交量的大幅萎縮雖然表明市場有技術反彈的需求,但整體可能仍處于調整趨勢之中。成交量萎縮至1.3萬億元以下,反映出市場買賣雙方力量趨于均衡,但多方接力意愿明顯不足,科技股的拋壓尚未完全釋放,短期內市場或延續震蕩態勢。
其次,市場風格切換的跡象已經顯現。在縮量的背景下,大盤藍籌板塊(如銀行、有色、保險)相對抗跌,而小盤股則持續走弱,這暗示著資金可能正在從高波動的成長股轉向低估值的價值股。
此外,從歷史經驗來看,A股“極致縮量”往往出現在底部區域,后續多以“緩跌急漲”的形式出現反彈。當前縮量或為階段筑底信號,但仍需等待放量來確認。如果成交量依舊無法有效釋放,那么震蕩整理的局面或將延續。
三、短期需要關注的焦點
短期內,市場或繼續保持震蕩筑底的態勢。在關注60日線支撐的同時,還需留意指數是否會形成新的技術性背離。一旦底背離延續,短期內仍可能觸發超跌反彈。而整體上,需密切關注短期市場對業績的預期以及4月業績的真實表現。如果預期向好或者4月財報顯示經濟復蘇(如消費、地產數據企穩)或政策發力(如財政刺激),市場情緒可能得到修復,從而帶動指數回升。而如果科技股業績低于預期,調整可能延續,大盤藍籌(金融、周期)或將成為資金的避險選擇。
四、 要如何應對呢
一方面,短期內應繼續控制倉位,減持前期爆炒的科技題材股,等待回調企穩后再做打算,切勿盲目抄底。同時,可適當考慮高拋低吸的策略,圍繞藍籌股(如銀行、有色)和業績確定性高的消費股(如旅游、食品)進行波段操作。
另一方面,逢低可關注兩大方向。一是銀行(低估值+年報行情)以及有色金屬(國際銅價破萬+政策穩經濟)等價值方向;二是回調之后具備二次布局潛力的AI+、人形機器人等具備硬科技的科技細分領域。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