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驚魂:手機尖叫,地震來襲
“半夜睡得正香,突然手機發出尖銳的警報聲,整個人瞬間被嚇醒,緊接著就感覺到整個房間在搖晃……” 這不是電影里的驚悚場景,而是 3 月 26 日凌晨河北廊坊地震時,許多網友的真實經歷。據央視新聞報道,當日 1 時 21 分,河北廊坊市永清縣發生 4.2 級地震,1 時 25 分又發生 2.9 級地震 ,河北石家莊、廊坊、雄安新區,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區均有震感。一時間,“河北廊坊地震”“半夜手機突然大叫” 等詞條迅速刷屏微博、百度熱搜 ,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 【配圖 1 張:網友關于地震的熱搜截圖】
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預警網第一時間自動產出預警信息,微信小程序 “中國地震臺網” 向周邊 251,692 位用戶推送預警信息服務 。不少網友表示,要不是手機地震預警,可能還在睡夢中渾然不知?!暗谝淮伪坏卣痤A警叫醒,那聲音太嚇人了,不過也多虧了它,讓我有時間做好應對準備。” 一位北京網友心有余悸地說 。 【配圖 1 張:網友收到地震預警的手機截圖】
地震預警,如何與地震波 “賽跑”
可能有人會好奇,地震預警是如何做到在地震發生的瞬間,就迅速向我們發出警報的呢?這背后其實蘊含著一系列復雜而精妙的科學原理?!九鋱D 1 張:地震預警原理示意圖】
我們知道,地震發生時會產生兩種主要的地震波:縱波(P 波)和橫波(S 波)??v波傳播速度較快,每秒可達 6 - 7 公里,它使地面發生上下震動,破壞力相對較小;橫波傳播速度較慢,每秒約 3 - 4 公里,它會使地面發生前后、左右抖動,破壞力較強 。而地震預警正是利用了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差,以及電磁波比地震波傳播速度快得多的特點 。當地震發生后,離震中最近的地震監測臺站會首先檢測到縱波,這些監測臺站就像一個個敏銳的 “哨兵”,在捕捉到縱波的瞬間,便立刻通過電磁波將這一信息以光速傳送給預警中心 。
預警中心接收到信號后,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利用復雜的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快速估算出地震的震級、震中位置、震源深度等關鍵參數 ,并搶在破壞力更強的橫波到達之前,通過各種渠道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信息 。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一場賽跑,縱波是起跑較快的選手,電磁波則是跑得飛快的 “信使”,它在橫波這個 “慢選手” 到達之前,將地震即將來臨的消息提前送達,為我們爭取到寶貴的避險時間。
為了實現這一過程,我國構建了龐大而精密的地震預警網。2023 年 7 月,應急管理部中國地震局舉行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竣工驗收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該工程建設完成觀測站點 15,899 個,國家級中心 3 個、省級中心 31 個,在華北、東南沿海、南北地震帶、新疆天山中段、西藏拉薩周邊等 5 個重點預警區形成秒級地震預警能力,在全國形成分鐘級烈度速報能力 。這些密密麻麻分布在全國各地的監測站點,如同一張緊密的大網,時刻監測著地下的動靜,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發生地震的蛛絲馬跡。一旦有地震發生,它們便能迅速做出反應,將地震信息層層傳遞,確保預警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發送到每一位可能受到影響的民眾手中。 【配圖 1 張:中國地震預警網覆蓋范圍圖】
25 萬人收到的預警,真的有用嗎
在這次河北廊坊地震中,25 萬余人收到的地震預警,真的能起到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地震預警的價值,早已在多次地震災害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九鋱D 1 張:地震預警成功避險的圖片】
以 2022 年 9 月 5 日四川瀘定 6.8 級地震為例,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中國地震局聯合建設的中國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此次強震 。預警系統在地震發生時第 4 秒發出預警,給康定市提前 7 秒預警,雅安市提前 20 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 50 秒預警 。四川大量社區、小區大喇叭提前發出預警,千萬民眾的電視、手機發出預警 。不少居民在收到預警后,迅速采取了避險措施,成功躲過一劫。有成都居民提前接近 1 分鐘收到地震預警,立刻組織一家老小下樓避險;瀘定縣一位正在廣場做核酸檢測的居民表示,地震來時她感受到強烈震動,好在提前收到預警,大家迅速跑到廣場上避險 。正是這短短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為人們爭取到了寶貴的逃生機會,大大降低了傷亡風險 。
再看 2023 年 8 月 6 日山東平原 5.5 級地震,地震發生后 7.5 秒,國家鐵路地震信息交換平臺收到國家預警工程發布的地震預警信息,多趟載客列車采取緊急制動措施 ,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列車脫軌等嚴重事故。在這次地震中,平原火車站行車室監控視頻記錄下了 3 名鐵路值班人員收到地震預警瞬間的反應,他們迅速喊出 “地震!地震!攔停列車!”,并在接下來的兩分鐘內,緊急攔停 7 趟列車 。這一操作成功保障了列車和乘客的安全,充分體現了地震預警在保障重大基礎設施安全方面的關鍵作用。 【配圖 1 張:山東平原地震時鐵路值班人員攔停列車的監控視頻截圖】
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地震預警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公眾而言,它能在地震波到達前發出警報,讓人們有時間采取避震措施,如躲在桌子等堅固家具的下面,或迅速撤離到空曠地帶,從而減少人員傷亡 。另一方面,對于重大基礎設施、生命線工程來說,地震預警可以使其在地震波到達前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如緊急制動高速列車、及時關閉燃氣管線、關閉核反應堆、停止精密儀器運行等 ,有效避免次生災害的發生,減少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可以說,地震預警就像是一場與死神的賽跑,每提前一秒發出預警,就可能多挽救一條生命,多避免一份損失。
預警響起,我們該怎么做
當地震預警的警報聲突然響起,我們該如何正確應對,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呢?這就需要我們根據預警等級和本地預估烈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九鋱D 1 張:地震預警等級和烈度對應的避險建議圖表】
一般來說,地震預警信息會通過顏色來區分預警等級 。如果我們看到的是黃色或藍色預警警報,這意味著預警等級較低,本地預估烈度較小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必過分慌張,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此時,要注意遠離那些可能發生高處墜物的地方,如窗戶下方、懸掛著重物的天花板附近、沒有固定好的書架和衣柜旁邊等 。同時,盡量保持冷靜,避免因慌亂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和行為 。比如,在辦公室里,不要盲目地沖向電梯,因為地震可能會導致電梯故障,被困在電梯里會更加危險 ;也不要急于從樓梯擁擠下樓,以免發生踩踏事故 ??梢韵仍谑覂日乙粋€相對安全的角落,如桌子旁邊,蹲下并雙手抱頭,等待震動過去 。
而當預警等級較高,我們看到紅色或橙色預警警報時,本地預估烈度較大,這時每一秒都至關重要,必須立即采取行動 。如果此時我們身處室內,且條件允許,應盡快離開建筑物,趕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去 。在離開前,如果時間來得及,還可以順手關閉電源、煤氣等,防止泄漏引發火災或爆炸 。但要注意,不要乘坐電梯,因為地震可能會導致電梯斷電或故障,將人困在電梯內 。如果樓層太高或時間非常緊張,來不及離開房間,那么一定要第一時間拿起靠墊、枕頭等柔軟物品護住頭部,屈身降低重心,躲到開間小、有承重墻的地方,如衛生間、廚房、儲藏室等 。這些地方的結構相對穩固,在地震中更有可能保持完整,為我們提供一定的保護 。同時,要緊緊抓住牢固的物體,如桌腿、床架等,防止因晃動而摔倒或被物體砸傷 。
例如,在臥室里,我們可以迅速躲到床邊,用枕頭護住頭部,雙手抓住床沿 ;在教室里,躲在書桌下方,并用書包保護好頭部 。 【配圖 1 張:室內避險場景圖】
要是我們本身就在戶外,也并非就萬無一失 。這時,要迅速觀察周圍的環境,遠離樓房、立交橋、廣告牌、電線桿等高大建筑和危險設施 。這些物體在地震中很容易倒塌,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同時,要避開山體、河流、橋梁等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坍塌等次生災害的區域 。可以就近選擇空曠的廣場、操場、公園等開闊地帶躲避,盡量遠離狹窄的街道和小巷 。在躲避過程中,同樣要注意保護好頭部,避免被掉落的物體砸傷 。比如,在馬路上行走時,突然收到地震預警,應立即跑到路邊的空曠處,遠離建筑物和電線桿 ;在山區游玩時,要盡快撤離到平坦的地帶,遠離山坡和河道 。 【配圖 1 張:戶外避險場景圖】
開啟預警,為生命護航
地震預警功能如此重要,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啟呢?其實,現在大多數智能手機都支持地震預警功能,操作也非常簡單 。不同品牌和系統的手機,設置方法略有不同 。以華為手機為例,只需依次點擊 “設置”“安全”“應急預警通知”,然后打開 “地震預警” 開關即可 ;小米手機可以在 “手機管家” 中找到 “家人關懷” 選項,點擊進入后開啟 “地震預警” ;蘋果手機用戶則需要打開 “設置”,點擊 “通知”,下滑找到 “緊急警報”,確保 “地震預警” 處于開啟狀態 。
除了手機自帶的預警功能,我們還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 “中國地震臺網” 開啟地震預警 。具體步驟如下:在微信內搜索 “中國地震臺網” 小程序,進入后點擊 “開啟地震預警”,并允許 “地震預警通知” 與 “獲取位置”,成功添加關注地后,就能及時收到地震預警信息 。 【配圖 1 張:不同手機品牌設置地震預警的操作步驟截圖】
在這里,我們呼吁大家行動起來,立刻檢查自己的手機,開啟地震預警功能 。同時,也別忘了將這個重要的信息分享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和同事,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受益于地震預警 。因為在地震面前,多一份準備,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也許我們平時很少會用到這個功能,但一旦地震來臨,它就可能成為我們和家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讓我們一起提高地震防范意識,用科技的力量為生命護航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