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摘要:
SBTi是在許多企業出現氣候雄心減弱之際,提出這些改變,尤其是在美國,企業正面臨政治和法律壓力,不得不放棄氣候友善政策與行動。這次修改,將協助更多小型企業和新興市場企業加入。
撰文 | Penn
編輯 | Tang
當地時間3月18日,企業氣候目標評估機構——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公布了“企業凈零標準”的修正草案。
修正草案不僅針對范圍3減排認定進行調整,還建議將范圍1和范圍2排放的目標設定分開,以便企業可以專注于確保其運營所需的可再生能源,并為在較富裕國家運營的公司或規模較大的公司設定更嚴格的目標。
此外,隨著負碳技術愈來愈受到關注,SBTi提議將碳移除納入企業減排的方法,但僅限于剩余碳排,也就是企業得在窮極各種減碳方式后,剩下難以減少的剩余排放量,才能使用由碳移除來抵銷。
業界認為,自愿性碳市場有望因此注入新動能。如果草案最終通過,SBTi 成員將首次被要求設定購買二氧化碳移除(Carbon Dioxide Removal,CDR)的中期目標。根據粗略估算, 2030 年SBTi 成員對CDR 的需求總量約為200 萬噸。
聯合國氣候科學機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將二氧化碳移除定義為,從大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并將其在儲存起來的人類活動。碳移除可以是任何方式,從植樹到使用機器從大氣中吸收碳并將其埋入地下。
IPCC明確表示,二氧化碳去除是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的關鍵工具,因為它們可以幫助企業在所有減排努力都已用盡后中和剩余的碳排放。因此,到2050年,二氧化碳去除能力或將成為所有行業管理職責的核心部分,CDR成交量逐年上升,有望開啟萬億賽道。
但事實上,碳移除的作用在氣候界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些公司,尤其是大型科技公司,認為某些碳排放將永遠無法避免,必須使用信用額度來抵消這些排放。其他公司則表示,允許公司購買信用額度,只是給他們一個繼續排放的許可證,然后他們可以通過信用額度來抵消排放。
圖說:SBTi 發布企業凈零排放標準 V2 草案征求意見 來源:SBTi
根據新的企業凈零排放標準指南,SBTi 提出了三項建議,允許企業在凈零排放年之前購買碳移除量。第一種方案要求企業設定碳移除目標,并由 SBTi 進行驗證。通過這種方式,SBTi 將鼓勵企業購買碳信用額,但僅限于他們無法通過供應鏈內的行動(例如投資電動汽車)減少的最終排放量百分比。
在第二項方案中,企業將因設定自己的碳移除目標而受到認可;而在第三項方案中,企業將被賦予靈活性,可以利用碳移除量來實現剩余排放的凈零,也可以專注于自身供應鏈內的減排,還可以將兩者結合使用。
在這三種情況下,SBTi都承認,一家公司要實現剩余排放量的減少,碳移除可能是必要的,而且需要提前購買。SBTi還沒有就可用于此目的的技術給出指導意見,但它考慮了耐用性和排放強度。
這些提案以及SBTi建議的企業凈零標準的其他修改將由企業和學者進行磋商,然后在今年晚些時候提交給SBTi技術委員會。預計完整的企業凈零標準將于今年年底獲得批準,并于2026年生效。
“這真的是一件大事,”直接空氣捕獲初創公司Climeworks的碳市場總監Caroline Ott說道。“我們有許多現有和潛在客戶對我們說,正在等待SBTi的指導意見,以便指導企業的采購,并了解碳去除如何融入我們的凈零戰略。”
圖說:世界規模最大的大氣二氧化碳直接捕捉設施“猛犸象”(Mammoth)
來源:Climeworks
SBTi成立于2015年,被視為企業氣候行動的關鍵。全球約有10,000家公司的氣候目標已由 SBTi 制定或驗證,該協議旨在確保這些公司減少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得到履行。加入該組織的企業需要基于《巴黎協定》中提出的控制全球溫升在1.5攝氏度,或遠低于2攝氏度減排路徑,來設置自己的減排目標。
業內專家表示,SBTi 的舉措有可能重振自愿碳市場。碳清除數據庫 CDR.fyi 的數據顯示,目前,碳清除市場在采購方面由少數幾家科技公司主導,僅微軟一家就占了 70% 的采購量。SBTi 的新政策有可能向更多公司開放市場。
根據新規,企業必須從2030 年起,以其預估的范圍1殘余排放量5% 作為基準開始購買CDR。若以企業當前排放量的10% 作為參考,這相當于2030 年前須抵消約0.5% 的當前范圍1排放。
這一比例將逐步提高:2035 年提升至16%、2040 年達到35%、2045 年增至60%,并在2050 年實現100% ,完全抵消所有殘余排放。
圖說:2024年前十大碳移除采購企業 來源:RECCESSARY
根據粗略估算, 2030年SBTi成員對CDR的需求總量約為200萬噸。若要確保這些CDR訂單能夠按時交付,企業需在未來24個月內完成大部分合約簽訂。對于CDR產業來說,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發展。
自愿碳市場(Voluntary Carbon Market,簡稱VCM)在為CDR、尤其是為新型CDR技術構建需求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在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工程技術類CDR信用交易就已達到570萬噸,已超過2023年全年成交量。其中,微軟、Frontier、空客、亞馬遜、NextGen等前五大買家對于工程技術類CDR購買量超過全球歷史累計交易量的64%。
2024年,微軟以壓倒性的優勢成為全球碳移除碳權的最大買家,其采購量幾乎是排名第2的Google的10倍。根據微軟公司披露的《2030年前負碳目標實現路徑》,微軟將在2030年前累計實現5000萬噸CDR,以補償歷史排放并實現公司及供應鏈負碳。
圖說:碳移除與碳減排信用全球交易量對比
來源:Climate Focus,CDR.fyi
但是,碳移除并非無限供給,而且生產需要費用。其可用性受到地球物理和生物以及經濟和政治的限制。尤其是持久碳移除(Durable CDR)面臨著昂貴、不透明和供應受限等挑戰。
1月份價格調查顯示,供應商平均盈虧平衡價格從生物炭的143美元/噸到直接空氣捕獲(DAC)的670美元/噸不等。受訪者預計到2030年價格將下降,但仍遠高于其他信用類型。相比之下,保護現有森林的 REDD+ 項目的信用額度目前很少超過15美元/噸。
采購持久 CDR 信用額度面臨更多挑戰,因為供應量極其有限。Puro.earth是按供應量計算的持久CDR領先注冊機構,自2017年推出以來,僅發放了884,353個信用額度,相當于去除的二氧化碳噸數。研究人員表明,當我們試圖平衡碳移除需求與糧食安全等因素時,國家和公司為實現氣候目標而對土地的依賴遠遠超過可用的土地數量。
蘇黎世保險集團可持續供應鏈主管克里斯·明特 (Chris Minter) 表示:“持久碳移除不是傳統的產品或服務,這個行業的運作方式非常不同,因為這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p>
圖說:2025年持久碳移除的價格 來源:CDR.fyi
同時,也有一些人對于SBTi 的規則改變對于自愿碳市場的刺激持懷疑態度,它們認為這些變化可能不足以刺激碳移除需求,因為這些變化僅與范圍 1 有關。
“下一波公司只有在得到明確指示的情況下才會購買 CDR,”碳移除顧問、CDR.fyi 聯合創始人羅伯特·霍格倫在一份時事通訊中表示?!叭绻恍枰槍Ψ秶?的排放量設定中期目標,那么持久碳移除行業在未來十年可能無法快速擴大規模。這可能會危及我們實現凈零排放的能力?!?/p>
許多科學家和研究團體估計,要將升溫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每年的二氧化碳去除能力需要達到至少50億噸,甚至可能超過100億噸。麥肯錫則在《碳去除:如何擴大新的千兆噸產業規?!穲蟾嬷蟹治鲋赋觯?strong>實現 2050年凈零排放所需的二氧化碳去除(CDR)累計投資為6萬億至16萬億美元,投資需求將取決于所需的清除量以及可用的 CDR 解決方案范圍。
圖說:實現 2050 年凈零排放所需的CDR累計投資 來源:Mckinsey
當前,持久碳移除產能正在快速增長。根據史密斯企業與環境學院的《二氧化碳去除狀況》報告,如果所有已宣布的DAC和BECCS產能都得以建成,到2030年,這些項目的年去除能力將達到1.18億噸。
“我們早已過了挑選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階段,”DAC設施運營商Deep Sky的首席執行官達米恩·斯蒂爾 (Damien Steel) 表示?!拔覀儽仨毷褂盟薪鉀Q方案?!?/p>
參考資料:
[1]https://www.reuters.com/sustainability/climate-energy/climate-group-sbti-proposes-new-rules-holds-line-carbon-offsets-2025-03-18/
[2]https://www.wsj.com/articles/sbti-proposes-opening-the-door-to-carbon-removals-8af40233?mod=hp_minor_pos16
[3]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road-to-scaling-durable-carbon-removal-will-be-long-and-expensive-89a6788d
[4]https://carbonherald.com/the-sbti-has-released-a-draft-of-its-corporate-net-zero-standard-v2-for-public-consultation-including-cdr-options/
[5]https://sciencebasedtargets.org/news/sbti-launches-draft-corporate-net-zero-standard-v2-for-consultation
[6]https://www.carbon-direct.com/insights/sbti-emphasizes-near-term-carbon-removal-in-revised-corporate-standard-draft
[7]https://www.esgtoday.com/sbti-releases-initial-draft-of-new-corporate-net-zero-standard/
[8]https://www.businessgreen.com/news/4410981/science-targets-initiative-proposes-major-changes-corporate-net-zero-standard
[9]https://cn.weforum.org/stories/2024/11/why-the-world-needs-a-carbon-removal-budget-not-just-a-carbon-budget-cn/
[10] https://dialogue.earth/zh/3/60037794/
[11]https://www.reccessary.com/zh-tw/research/how-corporate-investment-shapes-carbon-removal-markets-future
[12]https://rmi.org.cn/
[13]https://www.reccessary.com/zh-tw/research/how-corporate-investment-shapes-carbon-removal-markets-future
[14]https://vocus.cc/article/67db6c72fd897800011449fd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