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冬季,在北京的一家醫院中,章含之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窗外的雪花輕輕飄落,仿佛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她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曾經的風華絕代轉瞬即逝,但她對家族的忠誠和對歷史的尊重從未改變。
盡管病痛纏身,她的眼神依舊堅定,那天,她做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決定,一個將影響所有認識她的人的決定。在她的病房內,女兒洪晃守候在旁,見證了這一刻。
章含之并未留下傳統意義上的遺言,卻通過一位長期照顧她的護士長,表達了一個深藏心底的愿望——一個關于最終安息地的愿望,這件事,為何讓洪晃堅定地說出:“媽媽是個聰明的人”?
晚年思維的光芒:章含之的智慧與從容
2006年的一個春日午后,北京史家胡同里的空氣中彌漫著歲月的沉淀與新芽的清新。章含之,這位散發著銀發光芒的女性,在自己的書房中迎接了鳳凰衛視的陳魯豫。書房布置古樸,沉重的木質書架上擺滿了珍貴的文獻和家族的遺像,散發出淡淡的墨香和老木的香氣。
陳魯豫身著簡約的職業裝,帶著禮貌而尊敬的微笑,向章含之致以問候。她開始布置現場,確保攝影設備的位置能完美捕捉到章含之的側面和背后那排書架的莊重。章含之微微點頭,示意可以開始。
采訪開始,陳魯豫首先對章含之的精神狀態和仍舊敏銳的思維表達了贊賞。章含之則禮貌地回應,她的語速不快,但每一個字都發音清晰,透露出一種從容。她談到了自己的教育經歷,以及年輕時在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言談間流露出對知識的熱愛和對學習的持續追求。
接著,話題轉向了她的家庭。陳魯豫細致地詢問了章含之關于父親章士釗的記憶以及她如何看待父親的學術與政治貢獻。章含之詳細地描述了父親工作時的場景,如何在書房里挑燈夜戰,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幾乎成了她童年最熟悉的背景音。
采訪中,陳魯豫逐漸引導話題到章含之的丈夫喬冠華。章含之談到了他們如何共同工作,以及喬冠華對中國外交所作的貢獻。每當提到丈夫,章含之都會特別提到他在外交場合的從容和智慧,以及他對家庭的關懷與支持。
隨后,攝影師輕輕調整了一下攝影機的角度,捕捉到了章含之手中那本《喬冠華文集》的封面。章含之細心地翻閱著,每翻一頁,都能見到精心編排的文字和照片,這是她親自參與編輯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描述,都是她與丈夫共同生活的見證。
采訪接近尾聲,陳魯豫詢問了章含之關于未來計劃和愿望的問題。章含之簡潔地提到,她希望繼續通過各種方式維護和弘揚家族的文化遺產,無論是通過出版書籍還是其他的文化活動,她都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與犧牲。
最后,當采訪正式結束,陳魯豫深深鞠了一躬,感謝章含之分享了如此多珍貴的回憶和思考。
文化遺產的傳承:努力出版與紀念
章含之一生致力于文化與教育事業,她的行動充分體現了對家族遺產的珍視與傳承。在她晚年的歲月里,她特別投入于編輯和出版兩部重要的作品:父親章士釗的《章士釗全集》和丈夫喬冠華的《喬冠華文集》。
工作起來的章含之總是格外細致。編輯父親的全集時,她不僅親自挑選父親的手稿,還與多位歷史學者和文獻編輯進行深入討論,以確保每一篇文章的準確性與原汁原味的表達。
她花費數月時間對父親的日記、信件以及演講稿進行整理,每當發現保存完好的手稿,她都會仔細翻閱,有時還會與協助她的助手分享父親的故事和其中的歷史背景。同樣的精力也投入到了丈夫喬冠華的文集編纂中。
喬冠華作為一位外交家,其生涯充滿了豐富的國際交流和重要的外交事件。章含之審閱了大量的外交文件和演講,她特別注重恢復丈夫的原聲原意,力求在文集中重現他的智慧和遠見。
在編輯過程中,她與多位前外交部同事聯系,收集關于喬冠華的評價和回憶,確保文集不僅僅是文獻的堆砌,而是一部生動的歷史見證。除了文字的整理與出版,章含之還在福壽園為喬冠華籌劃并建造了一座銅像。
她親自參與了銅像的設計討論,多次會見雕塑家,確保銅像能夠體現出喬冠華的風范和他作為外交家的威嚴。在銅像揭幕的那一天,章含之安排了一個小型的儀式,邀請了丈夫生前的同事和朋友。
在那個清晨,福壽園的花壇旁,銅像緩緩揭開,喬冠華的雕像在晨光中顯得格外莊嚴。通過這些舉措,章含之不僅緬懷了親人的記憶,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夠通過她的努力了解這兩位卓越人物的生平與貢獻。
她在保護和弘揚家族文化遺產方面的行動,成為了她晚年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也是她為未來世代保留的寶貴財富。
外表的從容與內心的堅韌
章含之在個人生活中遭受了重大打擊之后,依然以一種令人敬佩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外表與尊嚴。在公共場合中,無論是在書籍發布會上還是參加任何文化活動,她總是裝扮得體,舉止優雅。這種對外表細節的關注,在她的日常生活中也得以體現。
她對衣著的要求特別嚴格。據她的好友透露,章含之很少購買成衣。無論是在北京、上海還是青島,她都有自己信賴的專職裁縫。這些裁縫都對她的品味和需求了如指掌,能夠根據她的指示制作出既符合身份又體現個性的服裝。
在北京的裁縫,通常會為她準備一些正式的服裝,如絲綢制成的旗袍和精致的外套。每次試衣時,裁縫會在她家中的客廳搭建一個臨時的試衣間,章含之會在那里花上幾個小時,確保每件衣物的剪裁都符合她的期望。
裁縫們常用的料子都是她親自挑選的,往往是質地上乘、圖案典雅的布料。上海的裁縫則負責她的休閑服裝,包括一些款式簡約、色彩柔和的襯衫和褲子。上海裁縫的風格偏向現代,更符合都市生活的節奏。
盡管款式更為簡潔,但每件衣服的做工都非常講究,從縫線到鈕扣,無一不體現出精致。
在青島,她的服裝多是一些適合海邊城市的輕便衣裙。青島的裁縫特別擅長使用輕盈的面料,如純棉和亞麻,適合青島濕潤的海風。這些衣物在舒適性和風格上都與青島的環境非常匹配,讓她在夏日的海邊也能展現非凡的氣質。
人生的終章與深刻的選擇
2008年1月26日,在北京的一家安靜的醫院中,章含之平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的生命走到了終點,但她的故事和精神將被世人銘記。在她的生命的最后時刻,盡管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她的人生觀和決定卻通過她身邊人的回憶和言傳身教流傳下來。
洪晃,作為章含之的女兒,對記者表示,母親在臨終前沒有留下具體的遺言。但章含之一直有一位忠實的護士長陪伴左右,這位護士長不僅是她的看護,更是她多年的朋友和聽眾。
這位護士長透露,章含之曾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表達了一個深切的愿望,希望能與她敬愛的父親章士釗一同安息。章含之對父親的尊敬與愛戴源遠流長。雖然她與丈夫喬冠華的愛情故事感人肺腑,且喬冠華在她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最終她選擇與父親同葬。
這一決策在她的親朋好友之間引起了一定的討論與猜想,但所有人都尊重她的選擇。據護士長回憶,章含之在生前多次參與討論自己的葬禮安排,她總是強調希望一切從簡,不愿意自己的喪事成為一場繁復的儀式。
她的這種態度也反映了她一生的低調和內斂。即便在她的喪禮上,也能看到她生前的影響——簡單而莊重的儀式,沒有過多的花哨裝飾,只有親友們真摯的回憶和對她生平的尊敬。
在她逝世后不久,她的愿望得以實現。章含之被安葬在了北京一處幽靜的墓地,與她父親章士釗合葬。
家庭與遺憾:洪晃的感慨
洪晃站在清新的春風中,眼前是新整理的墓地,草坪被修剪得整整齊齊,幾束新鮮的花束被放置在章含之的墓碑前。這里是章含之與她父親章士釗合葬的地方,也是洪晃來到這個世界后最后一次公開談論母親的場合。
記者們圍繞著洪晃,她面對著攝像機,語氣平和地描述了她對母親遺愿的理解。她解釋說,章含之選擇與父親合葬,是她的一種深思熟慮的決定。洪晃強調,這種選擇反映了她母親一貫的智慧和對家族傳統的尊重。
在洪晃看來,盡管章含之與丈夫喬冠華有著深厚的情感,但她選擇最終和父親長眠一處,這無疑是她希望在另一個世界中實現與兩位她一生最愛的人——父親和丈夫——的精神相聚。
在采訪中,洪晃分享了一些關于章含之生命最后時刻的細節。她提到,母親在醫院的最后幾天,盡管受到了專業醫護人員的周到照顧,但她仍然覺得母親希望能在更熟悉和舒適的家中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光。這一點,在洪晃看來,是她母親生命中極少數的遺憾。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參考資料:
[1]“末代名媛”章含之[J].共產黨員(下半月),2008(3):20-2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