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總是在生活中去幻想著,可以得到一個男人毫無條件的愛,疼她寵她,直到白頭仍然把她當做生命里的唯一。
可是這樣的愛情,通常出現在童話里、影視劇中,而非現實的生活中。
若一個女人無法看透這一真相,就很難客觀的去理解感情、婚姻,最終多會在失望中遍體鱗傷。
男人的愛總是有條件的,女人別以為感動了自己,就可以感動對方。
男人比起女性來說,總是更理智的,他們的衡量標準不是你付出了多少,而是自己能得到什么。
甚至在兩性關系中,有一個大多數女人都不愿意去接受、去面對的真相:
男人夸贊的本質,并非是你有多優秀,而是他想要你心甘情愿的去付出,去為他所用。
這種打著夸贊的名義的薅羊毛、占便宜,讓很多女人失去了原本的判斷能力。
一看你就很賢惠,會照顧人
從三從四德到賢妻良母,女性生存的意義,似乎早已被定死在這2000年之中。
“賢惠”兩個字似乎是對女性的高級肯定,可實質上這兩個字,卻是需要女性本身的一種犧牲。
這兩個字通常是在男權社會中,對女性的褒獎。為何如此倡導呢?
不過是男人,默認這個“優點”是不具備攻擊性的,能被把控的,且是有利于自己的。
女人家里家外的操持著,忘記了自己,只懂得圍著孩子、丈夫轉。這其實,就是男人夸女人一句“賢惠”,所獲得的紅利。
被夸贊賢惠,不過是指你愿意為這個家庭付出,性格溫順,善做家務,會照顧人。換言之,就是一個性價比高的保姆。
這世上,真正的情感需要的是雙向奔赴。倘若婚姻中的男女,可以共用“賢惠”這一詞,才說你這個詞是正向的,而非剝削的。
可是幾千年來,誰見過哪個男人被夸獎“賢惠”還津津樂道,沾沾自喜的呢?
當媽的女人就不一樣了,為母則剛
生孩子的痛,帶孩子的磋磨,所有的痛苦都因為“媽媽”這一稱呼被掩蓋。
我們也常聽過有人這樣說,當媽的女人就不一樣了,要堅強、要付出、要犧牲,為母者剛。
似乎女人在生完孩子的那一瞬間,就從被父母寵愛的女孩子,變成了不需要任何情感呵護的鋼鐵戰士。
當媽的女人不能亂花錢,要勤儉持家,把錢省給孩子用;當媽的女人一定要精力充沛,性格柔和,既能把孩子照顧好,也能受氣受委屈。
仿佛順理成章般,在一天之間,一個女人就應當發生無限的蛻變。
母愛是偉大,可是誰又愿意把自己活成,自己生命中最不重要、絕微不足道的人呢?
可是一句為母者剛,女人就似乎變得只能去付出,只能去堅強,只能去隱忍。不能索取,不能撒嬌,不能哭泣,甚至代替了父親的職責。
一句“媽媽”,似乎就遮蓋掉了所有人性的軟弱與本能。讓女性在那一句夸贊的裹挾下,用飛蛾撲火的形式獻出自己的一生。
這個社會中有溫暖,但更多的仍然是弱肉強食的殘酷:
幾乎沒有人會把一個成年女性,當成需要特殊照顧和呵護的柔弱者。反而會在潛意識中,把不夠強的你,歸類在軟弱可欺的類型中。
我們小的時候就總有一些人會講:女孩子不必那樣要強,等長大之后,眼睛擦亮些,找一個好男人嫁了,就有好日子過了。
你的努力,你的執著,是乎在約定俗成的習慣面前,都變得不值一提了。
于是你漸漸妥協,也在想,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做什么?就聽話的,去找一個人嫁了好了。
可嫁了人之后,現實給了你當頭一棒。沒有價值的人,何談什么溫柔以待?哪里會有互相扶持?你的價值,才決定著別人如何去對待你。
那些曾告訴你,婚姻可以解決一切的人,換了另一種說法:誰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忍忍就過去。
于是,你蒙起雙眼,甘心的去被套路、毫無怨言地奉獻著自己,只為維持這表面的和平。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