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里,“七鮮”是京東旗下專注生鮮食品的品牌,現在開始向實體零售延伸。這幾天,“七鮮”玩兒了一把不走尋常路——一家名為“七鮮小廚”的外賣廚房在北京市東城區開業。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說其不走尋常路,是因為“七鮮小廚”既打破了京東外賣的理念,又突破量京東電商的業務模型。
京東外賣今年2月上線之時,明確提出“只限‘品質堂食餐廳’入駐”,然而位于北京市核心地帶東城區的“七鮮小廚”首店,卻是只做外賣、沒有堂食。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七鮮小廚”的開業,標志著京東涉足了餐飲,承載的是京東在電商新時代以外賣為牽頭的、統合生鮮、即時零售和社區餐飲等業態的商業模式創新的探索,體現出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所說的“京東外賣很快就會出現一個跟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
七鮮小廚甫一上線,就吸引來了各方關注,一些熱點,如開業首日便爆單、機器人現炒現做、食材供應鏈只選大品牌、有保障的……等等。
更有播客們打著探店的幌子前往那個首店的所在地,拍視頻、直播。
筆者作為食材、食品行業的媒體從業者,又正好在北京市東城區生活、工作,便也來到這里,探店一番,讓大家看看真實的“七鮮小廚”,實際體驗從“七鮮小廚”下單的過程。
這七鮮小廚首店開在了一條沒有名字的不是胡同卻像是胡同的盡頭,大門口有著控制車輛的抬桿,不臨街,招牌也很低調,如果不是刻意去找,根本找不到,“導航”也是到大門外就告訴你“本次導航結束”。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周圍,聲名在外的社區餐飲品牌鱗次櫛比。筆者觀察,周圍居民住宅樓林立,廣渠門周邊本來就是北京著名的密集居住社區。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因為是下午兩點多趕去的,已經過了飯店,門店跟前外賣騎手并不多。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廚房與取餐區是隔離的,以保障廚房的衛生。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取餐區將外賣與自提分成兩個通道。
攝影:Patrick。所有權利保留
打開京東App,找不到任何有關“七鮮小廚”的痕跡,在主頁面搜也搜不到。只是到了“外賣”頁面,還要定位在廣渠門附近,才會看到七鮮小廚,的確排在了首位。
看起來,京東并沒有這次業態模式創新而改變電商平臺的規則,七鮮小廚只是外賣平臺里的一家店鋪而已,定位后排在首位,已經是推流了。
從價格上看,七鮮小廚的菜品并不便宜,只是打折打得狠,才有了10~20元訂單價。
耐人尋味的是,這家位于北京東城區的七鮮小廚全國首店,經營者是一家上海企業。
其實,比起來對七鮮小廚首店的好奇心,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其背后的京東招募百萬“菜品合伙人”計劃。號稱要在3年內建設10000家七鮮小廚,用“由平臺主建主營,合伙人提供菜品,共享收益”搭建業務模式,這究竟是什么含義、如何操作。
食材界將實地采訪,為讀者帶來干貨。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App截圖外,包括封面圖片,版權歸屬Patrick。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