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夏威夷病逝,終年101歲。消息傳回中國后,中央立即發去唁電,稱張學良是偉大的愛國者,一直彪炳青史,為世人景仰,張學良先生千古!
據說張學良臨終前,曾說要葬禮簡辦,最后按照他的遺愿,他的骨灰被安葬于夏威夷一個高級墓地。那么,張學良既然說過想回國,為什么沒有安葬中國呢?
1931年,東北大地淪陷于日寇鐵蹄之下,張學良隨后前往西安。在國共聯合抗日的前夕,為了促使蔣介石改變態度,走上抗日之路,張學良毅然發動了兵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猶如晴天霹靂,讓蔣介石驚愕不已。
事變之后,張學良為了向蔣介石表明自己的忠心,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回南京。然而,他萬萬沒有料到,這一去便陷入了蔣介石的軟禁。
直到1990年底,在被軟禁長達半個多世紀之后,張學良終于重獲自由。得知這一消息,中共方面迅速派人向張學良發出誠摯邀請,希望他能回到大陸看看。但遺憾的是,張學良最終以委婉的方式拒絕了這份邀請。
重獲自由的那一天,已年逾九旬的張學良,仿佛一只掙脫牢籠的猛虎,感慨萬千。他喟然長嘆道,自己的人生在36歲那年就已然結束,往后的歲月仿佛是一段不屬于真正自己的時光,充滿了無奈與悵惘。
離開臺灣后,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踏上了前往夏威夷的旅程,原本他們只是打算在那里短暫休養。然而,夏威夷那宜人的氣候、美麗的風光深深吸引了他們,最終二人決定在此定居。他們在檀香山市區希爾頓度假村三棟22層的公寓中租下了一套房子,開啟了新的生活。
張學良對夏威夷的喜愛日益加深,一方面是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另一方面,他在經濟上毫無壓力。且不說于鳳至去世前給他留下了一筆可觀的財富,單是他自己收藏的眾多名貴字畫,就足以讓他實現財富自由。
因此,張學良甚至萌生了在此終老的想法,開始尋覓合適的墓地。機緣巧合之下,1992年,菲律賓政府批準前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的遺體運回國下葬。費迪南德?馬科斯生前曾在夏威夷流亡多年,還提前購置了墓地。如今丈夫遺體要被運走,其夫人便決定出售這塊墓地。消息傳開后,張學良立刻前往考察。
他發現這塊墓地位于歐胡島上的“神殿之谷”,坐落在一處風景秀麗的小山坡上,四周景色如畫,讓人心曠神怡。張學良對這塊墓地十分滿意,毫不猶豫地花重金將其買下,并進行了精心修建,墓地的奢華程度令人咋舌。
墓地的入口處是一條水泥斜坡,安裝鐵門的石墩上刻著“以馬內利”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意義深遠,作為基督教的宗教術語,寓意著“上帝與我們同在”。自從被軟禁后,張學良逐漸成為了一名虔誠的基督徒,每周都會前往教堂做禮拜,這四個字也充分體現了他堅定的信仰。
2000年6月22日,趙一荻不幸離世。僅僅一年后,張學良也追隨愛人而去,他留下遺愿,希望能與趙一荻合葬在一起。于是,二人最終被安葬在了這塊他們精心挑選和修建的墓地里。
墳冢由大理石整體覆蓋,墓碑與墳冢渾然一體,正面刻著張學良和趙一荻的中英文名字以及生卒年。墳冢靠前的位置兩側,各有一個長石凳,而后側的山坡上,還矗立著一個白色的十字架。
從墓地的整體方位來看,明顯朝向東北方向的老家,其中蘊含的思鄉之情不言而喻。晚年的張學良,心中無數次涌起對家鄉的思念,尤其是未能親自為父親張作霖掃墓,成為了他心中難以釋懷的最大遺憾。
張閭蘅(張學良第五個弟弟張學森的女兒)曾感慨地說,大伯這一生,很多事情都沒有趕上合適的時機,到了晚年,他的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中國大陸。
張學良的一生,功績卓著,其中東北易幟和西安事變更是廣為人知。當然,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對于張學良,外界也存在一些負面評價,主要集中在九一八事變中他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導致東北迅速淪陷。然而,人無完人,張學良為國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作為“少帥”,堪稱千古功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