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全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前半生,我因從事團省委宣傳部、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和全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等部門工作。工作之余,抱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初心,抽暇走遍了全國33個省份,僅剩下一個澳門特別行政區沒有光顧過,時常感到缺憾。這不,機會來了,2025年元旦期間,我從海口飛到珠海,有幸參加一個叫“陽光國際旅行社”,饒有興趣地去了一趟澳門。時間雖短,但也基本游遍了美不勝收的粵澳,終于實現了“全國山河一片紅”的心愿。
小而美的特區
旅游團在珠海港口集合,大約40多名游客,導游是一位中年女士,大家稱她為“陳導”。早上8點,我們乘坐一輛旅行車,經海關驗明身份檢查,順利通過,赴澳旅游便正式開始了。
在車上,聽陳導介紹:澳門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至商周時期,該區域已有古代居民定居生活。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澳門正式歸入中國版圖,隸屬于南海郡番禺縣。南宋時,澳門屬香縣,明朝時期,澳門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1513年,葡萄牙航海家豪爾赫·阿爾瓦雷斯首次到達澳門。1557年,葡萄牙人正式定居澳門,開始了長達442年的的殖民統治。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運行,享有高度自治權。回歸之初,澳門土地面積只有21.45平方公里,人口43萬。不到內地一個小縣城的規模。這次旅游,我們看到,沒有農田耕地的澳門,小是小,可是展現在大家眼前的景象還是很美的!
大家下車徒步行走在老區的整齊的街,干凈整齊,六七層高的紅色樓房整潔有序,很少看到窗外有晾曬衣被的現象。街上行人并不多,也沒聽到車輛鳴喇叭的聲音,一切井然有序,是座安靜的城市。
聽陳導講,她父母都由內地來到澳門居住養老。在澳門的居民生活,讀書,看病,政府都有優惠補助,社會福利待遇都很好。 我們來到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遺址。陳導介紹,澳門擁有眾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其中圣保羅教堂建造時代最久遠、最著名,人們習慣稱之為“大三巴”。圣保羅教堂建于1637年,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該景點位于澳門大巴街附近的小山丘上,是圣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跡,也是澳門的名勝。
這間教堂與火結下不解之緣,從其雛形起臺至現時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經歷3次大火,屢焚屢建,見證了澳門的歷史。1835年1月26日黃昏,圣保羅教堂被一場大火燒毀,僅殘存了現在的前壁部分。因為它的形狀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所以取名為“大三巴碑坊”。
游覽大三巴牌坊,除了欣賞巍峨壯觀的前壁之外,還要琢磨壁上精致的浮雕及其意義。從牌坊頂部逐層而下,先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十字架,向下再分3層,每層的壁龕均藏有1個銅像,銅像是由澳門早年的制炮工廠鑄造的。十字架下是1具鴿形銅像,據說是代表圣神,像的旁邊圍有太陽、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貞懷孕一剎那時光,銅鴿之下則是一尊耶穌圣嬰雕像。 現在,大三巴牌坊已經成為澳門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門之行的必到之地。我們看到,幾對新婚的年輕人在此拍照,留下婚紗照以作紀念。
大三巴牌坊傍邊有一段鋪路的石磚,導游說,這是當年葡萄牙人先從中國運走陶器和絲綢,之后,用空船裝著他們國家的石磚運到中國的。
不知為什么大三巴西面還有一座“哪吒廟”?看帖牌上介紹,傳說在19世紀末,澳門遭受瘟疫肆虐,百姓們在絕望中祈求神靈保護。哪吒顯靈,嘔散了瘟疫,拯救了澳門民眾。為了感謝哪吒的恩德,當地人在大三巴附近修建了這座廟。每年農歷五月十八日“哪吒誕”,大三巴“哪吒廟”都會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
我們去了澳門的“漁人碼頭”,看到了“盛世蓮花雕塑”,“1999年回歸文件井”等名勝。陳導講,香港和澳門好玩的景點眾多,有國際都市,有世界級的海洋公園、有燈紅酒綠的維多利亞港,有風水寶地太平山、有港星云集的星光大道,有世界奇跡港珠澳大橋,有琳瑯滿目的奢侈品牌,有米其林美食,有葡京賭場,是目前國內首選的旅游目的地,也是中華兒女一生必去的地方。
一國兩制啟新篇
回歸前的澳門,地方狹小,華人地位很低。當時,上了年紀的澳門居民很多都有這樣的經歷:在澳葡管制期,華人在領取身份證要用葡萄牙文填寫資料。但多數華人不會寫葡文,請葡萄牙的工作人員代寫要額外花錢。花不起錢的人只好人就只好不領身份證,成為“沒有身份的人”。看到大陸蒸蒸日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澳門人迫切希望回歸祖國的愿望與日俱增。
在1986年6月到1987年3月期間,中葡兩國政府代表團經過四輪會談達成協議。?協議簽署?: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在北京正式簽署了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根據這一聲明,中國政府在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告正式成立。因此,澳門是和平、友好、協商后回歸祖國的懷抱的,而非通過某種“奪回”的方式。
這次澳門之行,深感:
1,“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豐富和發展了“一國兩制”理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顧“一國兩制”在澳門成功實踐的歷程,總結具有“一國兩制”實踐的澳門特色具有重要意義。
導游特意引領我們去參觀“1999年回歸紀念井”。不大的一個廣場上,有一個鐵板罩著的井,參觀的人可以從打開井蓋,看到井里面有塊透明玻璃狀的封閉板,板下面,就是珍貴的回歸文件。它記載著: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署《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確認中國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實行“一國兩制”。
2,回歸25年來澳門治理水平逐步提升。澳門特區政府確立了行政主導體制。規定了行政與立法、司法之間的關系,規定了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制定了澳門歷史上第一個5年發展規劃,大力推進以電子推進以電子政務為切入點的為切入點的公共行政改革,健全完善依法施政的制度改革,推動部門架構重建。公務人員總數由2020年4月的32540人縮減至2024年9月的31712人,著力打造忠誠、擔當、高效、為民的公務人員隊伍。
3,澳門社會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澳門特區政府秉承施政為民的理念,紓解民困,推出了一系列增進民生福祉的措施,確保民生優先,穩步提高民生支出,不斷優化住房.醫療.養老等方面的民生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居民福祉。教育、衛生、社會保障、房屋、社會及社區服務等項目預算占總預算開支的比例不斷上升。
4,澳門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澳門地方雖、小,但在“一國兩制”實踐中作用獨特,圍繞“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澳門特區先后編制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積極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使“一國兩制”方針在澳門得到全面準確貫徹落實,開創了澳門歷史上最好的發展局面。
琴澳和鳴一家親
澳門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橫琴島的大力擴展。澳門回歸之前,我參觀過珠海市橫琴旅游區。那個時候這里給我的印象是一個未開發的荒島,沒有樹木,沒有耕地農田,眼前看到的只是廣袤的草地平灘。這次來澳門旅游,這里已是高樓林立,樹木蔥翠,道路四通發達的城鎮社區,令人耳目一新。
橫琴島又名仙女澳、橫琴山、大橫琴島、小橫琴島,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與澳門三島僅一河之隔。原為南北二島,北島小,南島大,且南島南部有山似橫琴,二島統稱為橫琴島。后由順德派出人員以圍墾的填海方式造地,大、小橫琴兩島被填成一島。其南北長8.6千米,東西寬7千米,海島岸線76千米,面積達106.46平方千米,為珠海市146個島嶼中最大島嶼,面積基本是澳門總面積的3倍。
1968年,橫琴島進行初次開發。1970年冬,順德縣常委會成立圍墾指揮部,并發動社員奔赴橫琴進行開發。1992年10月,橫琴島二次填圍。1997年,橫琴第二次開疆拓土落幕。
導游介紹,橫琴的高科技產業與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發展,與澳門地區的產業布局形成了互補性。澳門的土地資源不足,并不能像內陸的城市一樣依靠建設新區來振興產業,而博彩業在澳門地區更是“一家獨大”,雖然給澳門的經濟帶來繁榮,但是由于產業結構太過于單一,這就使得澳門更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沖擊,所以澳門當前的經濟課題就是實現產業多元化,增加競爭力。而橫琴地廣人稀,沒有工業。如果兩地能實現協同發展,那么有利澳門地區的產業領域實現拓展,推動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于是,2021年9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是中央政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部署。根據“橫琴方案”,琴澳合作區將重點發展四類產業: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事實上經過多年的建設,“四新”產業已在橫琴打下堅實基礎,琴澳兩地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2023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為472.53億元,同比增長2.3%。澳門回歸25周年是一次大考,橫琴的建設在未來五年的時間里將進入第二階段,在澳門回歸30周年時,合作區與澳門經濟,將全面確立高度協同與規則深度銜接的制度體系,琴澳融合與大灣區的共同發展將變得更加龐大。
澳門大學橫琴校區,是兩地合作共贏的又一個范例。2009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澳門大學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橫琴鎮橫琴島上建設新校區,并授權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新校區內實施澳門法律和行政體系。橫琴校區2009年12月20日奠基,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國家主席胡錦濤參加奠基儀式;2013年11月5日正式起用,比老校園大20倍。
回歸祖國后,澳門的面積擴展為33.3平方公里,人口2023年增至為67.88萬人,2023年GDP458.03億美元。其知名度也在不斷提高,澳門歷史城區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涵蓋大三巴牌坊,媽閣廟,鄭家大院,三街會館等22座建筑物和8塊前地。漫步在澳門特區,耳畔傳來澳語,普通話,葡萄牙語和英語的聲音。中西合璧,族群共融的特質,造就了活色生香的澳門。
斗轉星移,歲月流轉。濠江之畔,潮起潮落。望洋山下,同心前行。如今的澳門,沉睡已成為歷史,漂泊不再是命運zuoz。這朵“盛世金蓮”,在紅日映照下,必將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作者簡介:臺恩普,全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第四屆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員,正編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