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失眠似乎成了許多人的“夜間伴侶”。你是否也經歷過躺在床上輾轉反側,數著綿羊卻越發清醒的夜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失眠這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并一起探索中醫如何調陰陽、解情志,幫我們找回久違的深睡眠。
失眠是以頻繁持續的睡眠起始或維持困難而導致睡眠滿意度不足為特征的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重則徹夜難眠;常伴有多夢、心煩、頭暈頭脹、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癥狀。
失眠的“信號”:你中招了嗎?
失眠不只是“睡不著”,以下表現超過2條,就要警惕了咯!
失眠的成因
失眠與個體的年齡、性別、心理健康狀況以及遺傳因素等密切相關。年齡是影響睡眠的重要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睡眠和晝夜節律發生明顯的變化,可能會導致或進一步加重失眠。性別也是影響失眠的明確因素,由于生理因素及社會原因,失眠的女性患病率遠高于男性。同時,失眠與壓力、情緒等心理健康問題之間有著錯綜復雜且互相作用的聯系。
中醫如何看待失眠?
《黃帝內經》提出:“陽入于陰則寐,陽出于陰則寤”,睡眠是陰陽調和的結果。人類的醒與睡的交替循環體現了人的陰陽變化與自然界中陰陽變動的配合。因此,當外界因素影響人體陰陽平衡,會導致失眠出現,其主要的病因包括情志不調、臟腑陰陽失衡和勞逸失調等。根據病機辨證論治,可分為以下幾類:
(一) 肝火擾心證:突發失眠,情緒急躁易怒,不易入睡或多夢易驚醒,易嘆氣
(二) 痰熱擾心證:失眠時作,易驚易醒,頭目昏沉,口黏痰多
(三) 胃氣失和證:失眠多與脾胃功能相關。
(四) 心脾兩虛證:不易入睡,睡而不實,多眠易醒,心悸健忘,容易乏力。
(五) 心腎不交證:夜難入寐,甚則徹夜不眠,心中煩亂,頭暈耳鳴,潮熱盜汗。
中醫如何治療失眠?
中醫治療失眠多以調神為主要治療思路,從“心、肝、脾、腎”等臟腑入手,治病求本,調和陰陽。
中藥治療:酸棗仁養肝寧心,夜交藤養血安神,茯神健脾寧心……這些中藥都是治療失眠的常用藥物。它們通過調節神經遞質平衡、改善心脾兩虛型失眠等方式,幫助我們找回優質的睡眠。
針灸治療:與西藥治療常存在的嗜睡、頭暈和藥物依賴性等不良反應相比,針刺治療失眠具有多靶點治療的優勢。它通過調整心率、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等方式,改善我們的睡眠質量。治療時,醫生會根據經絡臟腑的氣血虛實為辨證要點確定施針部位。
推拿治療:推拿治療失眠的歷史可追溯至清代,醫家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中詳細記載了“擦頂、摩腰、貼腿肚、掐腳跟、掐足心”等手法,用于治療“不寐癥”。通過擴張局部毛細血管、加速微循環血流等方式,推拿能夠改善我們的心腦供血情況。
常見的推拿、針刺穴位
百會穴位于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是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通過正坐或仰臥并找到這兩條線的交點即可確定其位置。
三陰交位于人體的小腿內側,內踝凸起處往上3寸處,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和足厥陰肝經的交會穴。
此外,對于失眠的治療,日常生活調養也尤為重要:
◆ 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積極心態;
◆ 養成良好的作息,維持生物鐘的穩定;
◆ 適度運動提高免疫力,促進體內氣血的運行;
◆ 控制咖啡、茶飲的飲用時間,避免肥甘厚味(如油炸、高糖食物)助濕生痰;減少辛辣刺激擾動心神。
泰坤堂特邀專家
李涓涓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周日下午
簡介
醫學博士,習承“鄭氏針法”流派,師承海派中醫名家張慶荃教授,在情志病、泌尿系統疾病、疼痛類疾病及慢性病調理等治療領域形成獨特診療體系。
擅長:
睡眠障礙疾病:擅長運用針藥、推拿、中西醫結合等多種療法治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相關情志病(焦慮、抑郁)等。
泌尿系統疾病:運用經穴-臟腑相關理論治療尿頻,漏尿,排尿不適等排尿功能障礙疾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疼痛性疾病:結合經筋辨證,治療頸腰椎病、帶狀皰疹后遺癥,偏頭痛等頑固性疼痛,注重手法補瀉。
慢性病調理:對面癱、鼻炎、痛經、便秘、胃腸功能紊亂、亞健康等針灸優勢病種具有豐富臨床經驗。
診療特色: 秉承“氣至病所”的治療理念,注重針刺手法操作,通過個體化的辨證取穴與精準化治療。在改善臨床癥狀的同時,內外同治,著力恢復機體自我調節功能。
公眾號上回復
“李涓涓+看診人姓名+手機號+
看診日期+初/復診”
即可預約掛號
或點擊閱讀全文,在線預
*點亮在看,為健康點個贊!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