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小編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他出差住酒店的體驗,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入住前就接到電話,確認訂單和時間,并送上溫馨問候,邀請他添加微信,如果有問題可以隨時詢問;
2.晚上提供免費宵夜;
3.請他加微信,如果需要泡腳,可以在微信上隨時提出需求,會有員工送上泡腳水;
4.離開酒店后,接到電話,詢問入住滿意度,再次請他添加微信,并告知,如果通過微信預訂享受價格優惠。
說完,我這朋友就一個勁的跟我推薦這個酒店。我跟他說:你是好幾年沒出差了,不知道現在酒店有多卷。
你如果多出差一段時間,多住幾家酒店,就不會這么詫異了。我這個朋友的經歷中,酒店的各種操作都穿插了一個目的:加微信好友。
也就是要把他變為私域流量!
為私域,拼了
所謂私域流量,是指商家直接擁有的,可重復,低成本甚至免費觸達的用戶。
與之對應的就是公域流量。最典型的就是線上各種平臺。
線下也有,比如,商場、沿街店鋪。在公域空間獲得流量就要付費,包括給線上平臺支付的費用,店租金,購買廣告位等等。
早期,企業獲得公域流量支付的費用相對便宜。根據emarketer聯合CCID、新京報做的一張數據統計,互聯網公司的獲客成本已經從2010年的37.2元,上漲到2019年的486.7元。9年上漲了10倍多。
至于酒店行業的公域流量有多貴,大家都懂,所以才會有天下酒店苦攜程久矣的說法。
企業買不起流量了,沒辦法,只能被逼著去做私域流量池。這不,才有我朋友的這種體驗。企業會想盡各種辦法去把用戶拉進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
酒店品牌:我的私域,你的公域
一些酒店品牌很早就開始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了。比如,華住從創立之初就開始打造自己的會員體系。
在OTA等平臺流量還處于導入便捷、價格低廉,傳統酒店樂于享受低價流量帶來的紅利時,華住即意識到過度依賴外部導入的流量,一旦流量端形成壟斷,流量定價權將掌握在OTA等流量端手中。
2005年,漢庭創立,2006年即成立“漢庭會”,2013年正式更名為“華住會”。2006年-2011年,華住推動直銷渠道,提倡“全員營銷”概念,依靠全員銷售會員卡片等傳統手段積累初始會員。這個過程華住做得緩慢而堅定。
2011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華住營銷部搭建電商團隊,會員銷售手段擴展至移動端,搶占了酒店行業的互聯網先機,會員數量由500萬開始加速提升。
2015年-2017年,OTA平臺開始大整合。攜程和去哪兒合并,同程和藝龍合并,阿里巴巴的飛豬,美團崛起,頭部OTA平臺優勢明顯,外部流量變得昂貴。
而彼時,經過超十年的“挖井”,華住已經完成流量的原始積累。2017年華住擁有超過1億會員,私域流量的水池完成階段性蓄水。到現在,華住的會員數量已經達到了2.5億。
最近這幾年,三大酒店集團,華住的發展明顯更好一些,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就跟私域流量池有關。
正所謂得流量者得天下。
不過,酒店集團私域流量對于加盟商來說依然是公域流量。只不過酒店集團的公域流量可能現在比OTA更便宜,所以加盟商會根據成本和流量可得性做出選擇。
酒店集團的私域流量池越大,地位就越強勢。
發展到最后,競爭格局跟電商類似。在沒有電商前,商家搶線下旺鋪,支付更高的租金。
電商發展初期,線上流量便宜,早期吃螃蟹的人,吃到了紅利。隨著競爭者都進入線上,線上流量也變貴了,最終商家之間依然是相互卷。
公域和私域的動態博弈
不能簡單的說是公域好還是私域好,好不好是動態變化的。
當公域流量成本更低時,就是公域更好;當私域流量更低時,就是私域流量更好。當建立公域流量更劃算時,建立私域流量卻需要一定的投入。
比如,運營私域的人工成本、設備成本、機會成本和時間成本。
如果私域流量池很小,平攤到每個流量上的成本會更高。假設為運營私域流量支付了1萬元,一共只有100個私域流量復購,那么每個復購就支付了100元的成本。
相比于公域流量,這就明顯不劃算了,這就是公域的紅利期。
但是公域流量越來越貴,像華住那些早年就開始做私域的企業就越活越好。
這時就是私域的紅利期。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私域流量的價值時。就會都開始投入成本自建私域池。
那么建立私域的成本就會上升,畢竟消費者每天被統一的私域話術和運營手段反復轟炸后,都會麻木。
這個時候,私域和公域流量成本會越來越接近。我們就進入了全域紅利期。
個體酒店的流量費高企
對于酒店集團來說,OTA是公域,自己建立的會員系統是私域。但對于加盟商來說,OTA和酒店集團都是公域。如果客戶在OTA上下單,還會被收兩次流量費。
比如,攜程收15%的傭金,酒店集團還要收5%的管理費。管理費中包含了企業自建流量池的費用,因此,不管商家用沒用流量池,都要付流量費。
此外,酒店的租金也包含了線下流量費,不管客戶從什么渠道進入,這個流量費都是固定的。
因此,對于個體酒店來說,流量費相當龐大。這就是為什么現在酒店們都在拼命爭奪私域流量的原因之一。
個體酒店給客戶的讓利,出讓的就是在公域爭奪流量的一部分費用。但個體酒店爭奪私域流量天生沒有優勢,為啥?
因為沒有規模效應。成本就下不來。OTA、酒店集團和個體酒店之間最終會達到一個動態平衡。
當某一方獲得流量的效率改變時,平衡會被打破。未來,改變效率的重要催化因素很可能是AI的發展。咱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